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6 组卷67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品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始时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我”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结实”,又说“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小题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5-16高二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小说戏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1)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

(2)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

(3)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

(4)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5)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6)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7)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

(8)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9)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一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10)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11)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12)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遍,又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3)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小题1】第7段与第9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小题2】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试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小题3】评析作品塑造的岳老师形象。
【小题4】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4和第12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声音

马新亭

小时候,虎子特别贪玩,常和小伙伴玩得忘记回家吃饭。

这时候,娘总是站在大门口,放开喉咙喊:“虎子,回家吃饭!虎子,回家吃饭!”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响,全村都能听见。直到虎子听见了,大声回答:“听见了,这就回家吃饭!”跑回家才罢休。娘的声音似乎是虎子吃饭的铃声。爹很早去世,娘从不一个人吃饭,娘说一个人吃不下去。只有守着虎子才吃得下饭。娘看着虎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吃饭,娘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还不时提醒:“慢慢吃,别呛着,别噎着!”

后来,娘不能天天和虎子一起吃饭了。虎子娶了媳妇,虎子和媳妇一起吃饭。但是,每到周五晚上,虎子的手机总是准时响起,虎子把手机刚放在耳朵上,娘的第一句话便说:“周六晚上,回家吃饭!”虎子笑着说:“行啊,娘!”

周六晚上,虎子雷打不动,陪娘吃饭,那也是娘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娘,有时包饺子,有时炖排骨,有时熬鸡汤,有时炒菜……娘总是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买菜。

忘了从哪年开始,虎子周六也不常回家吃饭。每到周五,娘的电话照常打过去,还是那句话:“周六晚上,回家吃饭!”虎子说:“娘,周六有任务,不回家吃饭啦!”娘就问:“啥任务,你都几周没回来吃饭了。”虎子说:“娘,您别问,单位要求严格保密。”娘连忙说:“不问了,不问了,你可要注意安全。”

又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娘拨打虎子的手机,前几周拨通时,总传来“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这次手机响了几声通了,娘高兴地说:“虎子,周六一定回家吃饭,我一月多没见着你啦!”

手机里传来虎子的声音:“娘,我在外地执行任务,不回家吃饭!”

娘脸上堆满的笑容渐渐散去,握着电话的手慢慢落下。

娘在焦急的等待中,又盼到周五的晚上,拨通虎子的手机:“虎子,周六回家吃饭!

虎子在手机里说:“娘,我去外地执行任务,不回家吃饭!”娘失望片刻又笑起来,冲着话筒说:“我知道了,注意安全啊——”

娘盼星星盼月亮,又盼到周五晚上,照旧拨打虎子的手机,还是那句话:“虎子,周六晚上,回家吃饭!”

虎子在手机里笑笑说:“娘,我本来想回家吃饭,可又接到新任务,回不了家。”

娘抹一把鼻子:“天太冷,你可多穿上件衣裳,别冻着!”

虎子说:“放心吧,娘,我好着呢!您也多保重。”

娘咳嗽几声:“娘,身体挺好,别担心!”

虎子担心地说:“娘,我听着您怎么一个劲咳嗽……”

还没等虎子说完,娘已经挂断电话。

清明时节雨纷纷,旷野里竖起一座新坟,一个身着军服的军人,跪在坟前,一边烧纸一边说:娘,我看您来了,给您送钱来了。虎子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早已壮烈牺牲……虎子临终前再三嘱咐,接听您的电话报平安,因为我的声音与虎子特别像。”

【小题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描写不多,主要是母子间关于回家吃饭的对话,但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故事情节得以一步步向前推进。
B.“娘抹一把鼻子:天太冷,你可多穿上件衣裳,别冻着,”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母亲有可能因为天气寒冷患了感冒,从而有下文的咳嗽描写和母亲去世的结局。
C.“娘脸上堆满的笑容渐渐散去,握着电话的手慢慢落下”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由满怀期望而至失望的心理变化。
D.“忘了从哪年开始,虎子周六也不常回家吃饭”这一情节使战友利用自己与虎子相似的声音与母亲通话从而瞒过母亲虎子早已牺牲的事实成为可能作了铺垫。
【小题2】小说的题目是《儿子的声音》,但“回家吃饭”这一母亲的话语在文中反复出现,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章以母亲去世,虎子的战友替虎子给母亲上坟并揭示“儿子的声音”的秘密作为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七日之粮

木心

今夜的天色正合司马子反①的心意。

月亮是圆的,云气很盛,飘得快,地面一阵暗一阵明,要偷瞰宋城,这是最好的机会。

司马子反决计独自爬登距堙②,这用土壅高而附上城去的斜坡,甚陡。他手足并举,听着自己的呼吸渐促,背脊的汗水令他发痒,这让他想起已很久没有洗过澡了。

快到顶端时,他攀伤了指甲,但忍痛完成了最要紧的收腹撑跃。站定在城头,他不由得呕出几口酸水,想蹲下来,却就此坐倒。他抑制住了呻吟。

月色明一阵,暗一阵。

举目望去,宋城规模不小,为准备巷战而修的壁垒,称得上森严,然而灯火稀落,不闻刁斗更柝之声。弥漫在夜气中的是异常的焦臭。

司马子反凝了凝神,蹑手蹑脚,沿墙边向那举烽的粗木高架靠近。

跫声③,有人上来!

子反闪匿在垛阙的暗影里,屏息间已辨知来者行动滞钝——老了,或有病。子反继而确定他是独行。子反又高兴起来,而且他突然感觉到夤夜登城的那个,很可能与自己的身份对等,而且……这时,跫声却没了。

侧耳细听,咻咻然,那是喘息……

子反忽然想下去搀助,但瞬间又克制住了这个怪念头。

跫声又起……颤巍巍,一个上大夫装束的龙钟背影冒出坑口。月光照着白髯,他双手按在膝盖上,连连咳嗽。

司马子反掸了掸下身的灰土,从垛阙的阴影里直身移步上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④

刚上城头的那一位显然吃惊不小,旋即镇定,接口道:“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兮,劳心悄兮。”

此时,司马子反差不多完全看清相对作揖的,是闻名遐迩的华元大夫。那就不必兜圈子了。

“子之国,何如?”

“真是已经吃不消了!”华元抚了抚白髯。

子反:“惫到什么地步呢?”

华元:“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子反:“唉唉,甚矣惫……我相信您说的是实话,然而以一般的道理来讲,再穷,也还得装阔呀,而您怎么把老底抖给了我呢?”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我看您是个君子,就竹筒倒豆子嘛。”

彼此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

司马子反深深地吸一口气,用这口气把话冲出来:“诺,你们好好坚守城池吧,我们也只有七日之粮了,吃光,就回去。”

华元轻声问道:“班师的路上不开伙食了吗?”

子反耸耸肩:“所以说,我们至多只能再围两三天,余粮用于归途。”

二人相对拱手,作揖,影子投在雉堞上,是很美丽的。浮云刚过去一块,另一块在移过来。

司马子反翻身退落距堙,华元大夫俯首目送,频频挥手。

远处两个戍卒闻声过来,华元挥手:“扶我下去,不必等人换岗。”

“扶您老人家下去,我们再上来。”

“不必了不必了,回营回营。”

城脚的石缝里蟋蟀窸窣地叫。

那边楚营帐篷的木桩之周,蟋蟀也窸窣地叫。

司马子反去见庄王,庄王也没有安寝:“怎么样?”

“惫矣!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华元大夫亲口告诉我的。”

“哎哟,糟透了……我还是要占领它,然后再回去。”

子反把双手叠起:“我对他们说,我们也只有这点粮食了。”

庄王的声音很响:“你做了什么哟!”

子反将双手分开,长跽而言曰:“区区之宋,尚且有不欺之臣,楚可以无乎?七日之粮,说也已经说出去了!”

庄王调整脸色,曼声道:“好吧,那么你给我立即造一批房子,留守在这里。虽然,吾犹取此,乃后归耳。”说罢便作态赐酒。

司马子反接酒,谢毕,说:“好吧,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停樽莞然:“你走了,我和什么人下棋对饮呢?那就一同回去吧!”

说了话是要算数的,第二天卯时就下令拔营,要带七日之粮引师归去。

许多后事当然由司马子反妥善收尾。庄王临走时歪着脖子道:“你瞧着办吧,事情已经是这样了。”

司马子反慢吞吞地动身,毋庸顾虑宋兵会来劫粮。

暮霭四起,少顷,便皓月东升,十六之夜的月和昨日三五之夜的月一样圆,只是云没了。

望银辉中的宋城,只有蟋蟀在叫。

护粮官上前敬了个礼:“大人的尊意是……”

“说过了,留一半下来。”

“那,我们自己只有七日之粮,路上可能要走八天,如果下雨的话……”

“宋城中,他们用自己父亲的尸骨,烧别人儿子的肉来充饥。”

护粮官低头,缩脚退去了。

司马子反负手踱步在刚拆掉辕门的路边,传令兵从背后走过。他指着猎猎的旌旗喝道:“还不把这些东西统统收起来!”

这时,宋城的门徐徐地开了一条缝,挤出十来个高矮不等的人,从远处望,越发显得骨瘦如柴,为首的有白髯者,无疑是华元。

司马子反向他们走去,却见他们停步,横排成一行。

他也立定。

送者古礼长跪注目,行者作揖挥手。

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

月亮。

(有删改)


【注】①司马子反: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庄王之弟。七日之粮事见《春秋公羊传》。②距堙: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可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③跫声:脚步声。④与下文华元所吟均出自《诗经·陈风·月出》,诗的原意是表达对女子的赞美和相思之情。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军围宋,双方相持日久,均已精疲力竭,宋人更是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小说对这一背景没有直接交代,而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揭示出来。
B.小说多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其中司马子反夜遇华元、双方坦城以待实言相告、达成罢兵和解默契这一系列关键情节就是如此。
C.小说中的映衬手法耐人寻味。司马子反与华元分属敌国,品性却多有相似之处;楚庄王与子反虽是君臣和兄弟,品性却有天渊之别。
D.小说在文意表达上特别讲求含蓄节制,如小说最后写楚宋双方作别时的情景,“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即可谓言简而意丰。
【小题2】小说中多处写到月亮,有哪些作用?
【小题3】这篇小说是根据史书记载进行的再创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请结合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