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9 组卷1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15-16高一上·河北衡水·期中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诣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其书付史馆,再加卫尉寺主簿。

太祖北征,命翰从行。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时太祖求治,事皆核实,故方技之士必精练。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自后,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仍量赐装钱,所在厨传给食,遣诣阙。开宝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与马志视之。及愈,转尚药奉御,赐银器、缗钱、鞍勒马。

尝被诏详定《唐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珪圭、王光祐、陈昭遇同议,凡《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一百九十四种,翰等又参定新附一百三十三种。

乃命尽考传误,刊为定本。类例非允,从而革焉。至如笔头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头骨之下。仍采陈藏器《拾遗》、李含光《音义》,或穷源于别本,或传效于医家,参而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旧说灰类,今是木根。去非取是,特立新条。自余刊正,不可悉数。

下采众议,定为印板。乃以白字为神农所说,墨字为名医所传,唐附今附,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义既判定,理亦详明。今以新旧药合九百八十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广颁天下,传而行。

翰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检校户部郎中。雍熙二年,滑州刘遇疾,诏翰驰往视之。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端拱初,起为尚药奉御。淳化元年,复为医官使。卒,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之,命为翰林医官                           嘉奖
B.又诏诸州访医术优长者其名                    登记
C.参而较之,辨其臧否                                  善恶
D.下采众议,定为印板                                  印刷版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所建的两个对称的建筑物。两阙之间为一通道,是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后来演变成为帝王宫殿的代名词
B.方技之士,即方士或术士。《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包含了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方术。古代从事医术的人不少就是方士
C.《唐本草》,唐代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我国历代主要本草书籍如宋《开宝本草》、明《本草纲目》等,都贯穿着它的内容。
D.神农,即黄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文化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他亲尝百草,用草药为百姓治病:他教民稼穑,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翰祖传中医,世习医道。他曾做过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初年,刘翰为济世救人,将祖传的中医书籍献给宫廷,以惠天下。
B.刘翰医术高明,备受信任。宋太祖北征时,命刘翰随军同行。太宗赵光义曾命刘翰前去王府为自己医治,经过刘翰的百般调治,病愈,刘翰亦得太宗的褒奖。
C.刘翰专业扎实,严谨求实。奉皇帝之命,带领医官详细修定《唐本草》,新增加三百多种草药,体例严谨,黑白字分明,一目了然。后勘印颁布天下,广为流传。
D.刘翰文献有功,身居数职。修定《唐本草》后,刘翰被加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被任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官为检校户部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德初,令太常寺考较翰林医官艺术,以翰为优,绌其业不精者二十六人。
(2)翰还,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责授和州团练副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小题1】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何患焉(A)若阙地(B)及泉(C)隧(D)而相见( E)其谁曰(F)不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意思是使得郑庄公的母亲生庄公时受到惊吓,这和“没死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
B.度,指不合礼法制度,这和《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中的度词义不相同。
C.子姑,此处是代指亲人,即共叔段的行为到了天人共愤的程度,他的亲人都会选择背叛。
D.辛丑,即辛丑日,古人以天干地支法计年、日,天干地支一轮共计六十年,又称一甲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小题5】请简要分析共叔段失败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毫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

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白:“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①。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赛,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节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

(二)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②,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软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败国衄③,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④欺诸侯。人能紾⑤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注释】①泓水之战出自《春秋》,此处运用春秋笔法,含有褒贬之意。②鄫子:部国国君,参加诸侯会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③衄:损伤,伤害。④二毛:指老年人。⑤紾:弯转,扭曲。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       济:渡河
B.不不成列       鼓:击鼓攻击
C.待其已       陈:列阵
D.不能襄公之虐       损:损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弃商久矣       与向噌吰者相应
B.而孟子与之       挟泰山超北海
C.此忍为之       不仁,如礼何
D.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B.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C.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D.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小题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批判宋襄公的一组是(  )
①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
②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
③宋襄公执部子,用于次睢之社
④其抱孺子而泣
⑤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
⑥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秋》记载宋楚之战时,用字考究,“楚”“人”二字,隐含着对宋襄公的批评。
B.苏轼认为宋襄公为人狂妄,有众多能臣却不用,故而一开始就不具备称霸的德行。
C.苏轼通过对宋襄公的评论,表达出统治者只有行王道才能成就王业的仁政思想。
D.两文体裁不同,一为史传,一为史论,但司马迁和苏轼对于宋襄公的批判态度是相近的。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2)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
(3)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
【小题7】司马迁是怎样表达自己对于宋襄公的态度的?苏轼在选文(二)第一自然段中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