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2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          是:正确
B.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C.大怒,自驰频阳             如:去,到
D.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14-15高二下·广东·期末
知识点:《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秦武王,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号为宣太后。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昭王三十六年,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B.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C.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D.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此处为死亡的通称。在古代,皇帝死曰崩,大夫死曰薨,诸侯死曰卒,士死曰禄。
B.昭王七年,是一种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纪年常用干支、王公即位年次、帝王年号等方法。
C.河内,黄河凹处北岸太行山以东地区。因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与河南、河东相对。
D.相国,战国及秦汉廷臣最高职务,原本称之为相邦,为避汉高祖刘邦名讳,改称为相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冉拥立有功,逐渐执掌权柄。秦武王死后,魏冉拥立了秦昭王。秦昭王即位后,让他担任将军,护卫咸阳,诛杀政敌,威震秦国。
B.魏冉知人善任,巩固政治实力。魏冉担任丞相后,举荐白起为将,征讨东方诸国,战功显赫。魏冉受封为穰侯,白起受封为武安君。
C.魏冉军功卓著,为秦开疆拓土。魏冉也曾亲自率军出征,攻取魏国大小六十余城。又和白起一同攻打赵、魏、韩三国,拓展秦国疆域。
D.魏冉富贵一世,终究身折势夺。魏冉位极人臣,擅权诸侯,富贵一世,甚至超越王室。然而遭范雎离间,最终失去权势,被迫出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2)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小题5】秦昭王罢免魏冉相国一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力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故今予发恭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商国百姓咸待于郊。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出自《史记·周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 以奸轨于商国/
B.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惟四之多罪逋逃/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C.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惟四方通逃/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D.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 以奸轨于商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木制的神位,又称神主,俗称牌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
B.王子,国君之子。文中比干的身份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因此称为“王子”。
C.戊午,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文中用来纪日。
D.夫子,有多重含义,常尊称老师或有学问的人,文中指伐纣的甲士。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谦逊低调,阅兵会盟时称自己不敢擅自做主,是奉父亲的命令行事,全靠先人留下的贤德之臣辅佐,并对众人说要完成先人的功业。
B.武王谨小慎微,第一次会盟渡河之前遇见白鱼,还见到天降之火化而为鸟,颜色正红,声音隆隆,但这些吉兆都没能让他改变撤军的决定。
C.武王重视战前动员,两次会盟都有誓词。第一次谦逊,第二次慷慨。第二次的誓词列举了殷纣的诸多罪状,认为他没能尽到国君的责任。
D.武王伐纣顺乎民心,牧野之战时殷商士兵倒戈相向,为武王打开城门,让他能以最小代价攻入朝歌,斩纣王头,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2)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商国百姓咸待于郊。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为秦将。攻赵,取三十七城;攻韩,取十三城;攻魏,取二十城。骜子曰武。蒙武攻楚,虏楚王。武子曰恬。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含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李斯、胡亥、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迺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二世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赐毅死。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注]①迺:同“乃”。②传(zhuàn),驿站的车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B.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C.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D.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始皇二十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B.“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非华夏部落的统称,与“东夷”“南蛮”并称“四夷”。
C.上卿是战国时期最高的官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均曾被“拜为上卿”。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蒙恬、蒙毅兄弟均遭秦君杀害。
B.赵高犯罪当诛,蒙毅坚持依法惩处,虽然始皇最终赦免赵高,但从此赵高与蒙毅结下了怨仇。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胡亥做了皇帝,胡亥即二世皇帝。
D.蒙恬身陷囹圄,自知必死无疑,于是率军反叛,事情败露,饮药自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