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6 组卷1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玩核桃
徐慧芬
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昵,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
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昵!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小题1】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
(2)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
【小题3】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的理由。
2014·山东·一模
知识点:其他小说戏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 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

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

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 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 《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 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 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

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

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 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

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对他们受折磨的补偿,而 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 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
C.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 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D.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 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小题2】哪些地方体现了科利亚“没文化”?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炸油条段

住在美丽家园社区的鞠老爷子鞠宗正,最喜欢吃大老李炸的油条段,不但焦、酥、香,而且有嚼头,可当早餐,也可当下酒的菜肴,妙不可言。

什么是炸油条段呢?先是炸出油条,然后把油条切成两寸来长的,用筷子把里面捅穿,再把切碎的葱、姜、蒜、土豆丁、肉丁,拌上油、盐、酱,塞进去,两头用湿面糊封好,再下油锅炸。一份大概是两根油条的数量,只卖五元钱。

离社区大门右侧不到五十米的地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大老李的摊子就设在樟树下。两口子系着白围腰、戴着白帽子,脸上浮着永恒的笑。

鞠宗正每次走近摊子,就大声说:大老李,来四份!大老李马上应道:谢谢鞠爷啦。

大老李,安徽人做菜擅长用酱,你的配料中,酱就用得恰到好处,炸出来的油条段别有风味。我退休了,喜欢呷几口酒,有这样的好玩意与酒相伴,真过瘾,一天不吃心里慌。

有一天早晨,当鞠宗正走出社区大门,那股诱人的香气闻不到了,往右边一看,樟树下竟然空无一人。

鞠宗正着急了,他想,是不是大老李嫌这里生意不好,另换了地方?不可能,昨天还对他说,这地方的人热情,都来捧他的场,每天的备料总是用得光光的。是不是这两口子中有一个病了,出不了摊?也不是,昨天还是神清气足的,没有一点病的预兆。此刻,他不仅是挂念着炸油条段,更挂念这对外乡人了。好在平日问过大老李的住处,就在这附近。他要上门去探看探看,有什么要帮忙的,他可以尽一份心意。

一个多小时后,鞠宗正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情绪很低落。

老伴问:炸油条段呢?

炸油条段没有买到!我去了大老李家,他说再不敢出来摆摊子了!

为什么?

不知道哪来的几个流氓,小混混,昨晚去了他家。说每天要收保护费五十元,否则就砸他的锅、掀他的案子。他是外乡人,害怕啊。

老伴久久不作声,忽然大喊一声:把儿子叫回来,他不是警察吗?歹人敢横行霸道,就该好好整治!

儿子鞠奋飞是这片地区的派出所所长,成了家,有了孩子,自起炉灶过日子。这段时间他到外地去学习,昨天晚上才回来的,打电话来说,今天下班后会来先向父母报个到,明天是星期六,他带着全家来热闹热闹,星期天他又要值班了。

天一落黑,总算把儿子盼来了。还没等儿子坐下来喝口茶,鞠宗正就急着把事情原委,一口气讲完。

奋飞很冷静:爹,你别急,我有办法。你去告诉大老李,让他明天准时出摊就是。

第二天一早,鞠奋飞领来了老婆和儿子,然后问爹:你不去买炸油条段?你儿媳、孙子昨晚听我一说,馋得流出了口水。”“好。我今天去买十份,让你们吃个够。

鞠奋飞随爹出门时,顺手提了把小木靠椅,带上几个铝食盒。铝食盒是派出所食堂的,盒盖上写着醒目的红漆大字:光明派出所

鞠宗正大惑不解,问儿子这是干什么用的?

儿子说:我穿着警服,买了炸油条段就坐在摊子边吃,那些坏家伙还敢来吗?从食堂借来几个食盒当然有用途,我不在时,盒子就威武地摆在案板上,让它们轮流替我值班。不过,盒子不会白放,每到中午,我会派人来买几份炸油条段,用盒子装好带回去,让大家尝个新鲜。爹,你放心,是我自己掏钱,决不会白吃白占。

他们来到大老李的摊子前。

大老李说:鞠爷,我的手老发抖,怕。

鞠奋飞说:我今天就坐在这里为你值班,不用怕。

大老李说:太谢谢你们了。可明天、后天呢?

鞠奋飞把几个铝食盒,放在案板的边上,侧立着一字排开,盒盖上的红字光明派出所正好对着外面,老远就能看见。

鞠宗正说:奋飞,到中午时你回来吃个饭,再来值班吧。

儿子说:不,中午我还是买大老李的炸油条段吃,这东西吃不厌。

那我让你老婆端杯酒来?

既然是值班,就不能喝酒。

十天过去了。大老李天天都在老樟树下卖炸油条段,平安无事。

天天中午时,派出所有警察来取装满炸油条段的铝食盒,付了钱,再放上空盒子。

鞠奋飞告诉爹,他把所里值班室的电话告诉了大老李,如果有情况,保证随叫随到。

鞠宗正说:你做东用了不少钱,由爹来补贴你。

儿子笑了:“爹留着买炸油条段下酒吧。”

鞠宗正说:正合我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炸油条段”展开,作为故事主角的鞠宗正为了每天吃到大老李的炸油条段,特意安排儿子为大老李的摊子保平安。
B.小说的开端是某天早晨鞠宗正买炸油条段时发现老地方空无一人,此处有一段心里描写,既丰富了鞠宗正的形象,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蓄势。
C.小说中的社区名“美丽家园”,鞠奋飞所在派出所名,以及小说中的人名,比如“鞠宗正”“鞠奋飞”,大都充满寓意,给人正能量。
D.“炸油条段”即是地方小吃名,也是小说线索,文章以此为标题,与众不同,别有风味,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2】小说中的鞠奋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情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鞠奋飞的行为是自私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分硬币

黑岛传治

“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

藤二缠起妈妈来了。

“问问爸爸,看叫买不。”

“说行哩。”

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尽管是答应给买了,还要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

“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

藤二缠着妈妈。

“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

“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

“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

“嗯。”

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

“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

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

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

“多少钱一条哇?”

“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

“是啊。”

“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扼(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

“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

“不。”

“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

“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

“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

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

“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

“嗯。”

“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

“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有删改)


[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写“孩子们‘撞嘎嘎’”“串乡的摔跤班子”“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麻雀又会来吃稻子”等,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B.小说中“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
C.“夕阳穿过竹窗棂”“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D.“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类似《祝福》中祥林嫂说阿毛的事情,“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妈妈”因儿子死去的悲伤。
【小题2】简要分析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的作用。
【小题3】小说的悲剧看似是一个偶然事件,实际上背后有复杂的原因。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