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4 引用3 组卷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犯禁: 私闯禁地
D.明主知君洁白公正洁白: 廉洁纯贞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2)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2014·陕西西安·一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璟,刑州南和人。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中宗嘉其直,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与言得失。后韦月将告三思乱宫掖,三思讽有司论大逆不道,帝诏殊死。璟请付狱按罪。帝怒,岸巾出侧门,谓璟曰:谓已诛矣,尚何请?璟曰:人言后私三思,陛下不问即斩之,臣恐有窃议者,请按而后刑。者愈怒。璟曰:请先诛臣,不然,终不奉诏。帝乃流月将岭南。

玄宗开元初,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四年,吏部兼侍中。

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京兆人权梁山谋逆,敕河南尹王怡驰传往按。初,梁山诡称婚集,多假贷,吏欲并坐贷人。璟曰:婚礼借索大同,而狂谋率然,非所防亿。使知而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平纵数百人。

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始,自广州入朝,帝遣内侍杨思勖驿迓之,未尝交一言。思勖自以将军贵幸,诉之帝,帝益嗟重。圣历后,突厥默啜侵九姓援曳固,负胜轻出,为其狙击斩之。入蕃使郝灵佺传其首京师。灵佺自谓还必厚见赏。璟顾天子方少,恐后干宠蹈利者夸威武,为国生事,故抑之。逾年,才授右武卫郎将,灵佺恚愤不食死。

二十五年卒,赠太尉,谥文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B.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C.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D.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是秦朝后封建帝王的自称。帝王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
B.迁,此处为升官的意思,“左迁”也是升官。此外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除”等。
C.巡守,即“巡狩”,“守”指所戍守的疆土;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各地。
D.京兆,指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文中意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直言进谏。宋璟认为皇帝对韦月将的处理会招人私下议论,请求皇帝一定重新查办处理。
B.宋璟思量周全。他认为皇上倘若因道路堵塞就贸然罢黜官员,这没有顾及此事对今后的影响。
C.宋璟率先垂范。广州人为宋璟立碑颂德,他上书表达了希望从自己开始纠正不良风气的看法。
D.宋璟守正不阿。回京路上没有与杨思勖交谈,这让杨思勖认为宋璟自恃皇帝宠幸,品性高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
(2)使知而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
【小题5】宋璟为什么有意压制郝灵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山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一心一意从事治病救人之职责,且从不后悔。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医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心灰意冷,将书烧掉。
【小题3】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闻赵本学以《》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从受其业。又从李良钦学剑。家贫屡空,意尝豁如。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衿。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旋为苏松副总兵。所捋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坐金山失律,谪充为事官。

以倭患急,廷臣争言大猷才。以大猷代浙江总兵官。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舟山倭负险,官兵环守不能克。大猷乘大雪,四面攻之。贼死战,杀土官一人。诸军益竞,进焚其栅,贼多死,其逸出者复殖,贼尽平。

闽地程绍禄乱延平,梁道辉扰汀州。大猷以威名慑群盗,单骑入绍禄营,督使归崛,因令驱道辉归,两人卒为他将所灭。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温七战,失利。以“俞家军”至,恐之,端乃驱诸酋以归。无何,大猷果至,七被擒。端自缚,乞杀倭自效。大猷使先驱,官军继之,围倭邹塘,一日夜克三巢,焚斩四百有奇,又大破之海丰。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起任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起后府佥书,车营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又称《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卜筮奇书,也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
B.参将,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为总兵的属官,分守各路,职位次于总兵、副总兵。
C.倭贼,又称倭寇,侵扰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海盗,主要由日本武士、浪人、商人组成。
D.领,兼任,以较高的位阶监理较低的职位。表示这种兼职代理的还有“判”“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大猷年少好学,乐于推演兵家战术,习练武术剑法,虽然家徒四壁,但意气旷达,不为贫穷所累。
B.俞大猷能征善战,在浙江抗击倭寇,战斗中有勇有谋,虽也有一些失利,但最终都能破敌平乱。
C.俞大猷治军有方,在闽地平乱,对付地方盗乱,俞家军威名赫赫,震慑一方,围歼邹塘倭寇,善用伍端部众配合官军,所向披靡。
D.俞大猷自比贤豪,屡立大功,忠诚为国却仕途不顺,谭纶评价他才为小智,难受大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2)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