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状元搬妻

段荃法

去年冬天,县里召开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头两天是劳模讨论,不必细说。到了第三天,小王庄的典型代表王二发言,却出了件稀罕事。

那天,代表陆续到会场来了,看见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从角落里走出来,模范们没见过他,交换了一下眼色。只见王二背着手,走上台来说:我叫王二。说我家人口多也算多,说少也算少。说少,只有我和老婆过日子;说多,加上我喂的那四个牲口,整整有六口,欢欢乐乐一大家子。

他说到这里,会场活跃起来。冒失的人沉不住气,小声说:怪不得能把牲口喂好,人家把牲口当成了自己家人。一阵嚷嚷之后,王二又说:我喂这牲口都是母的,母生子,子生孙,大队九个生产队,都有我的牲口。俺队有个人,常把马驹子牵到我家,捺着小马头,对我和老婆说:‘快给你姥爷姥姥作揖叩头。’老婆骂他说:‘死东西,就会编圈骂人。’我把马驹子抱在怀里说:‘咱一年能添几个这样的外孙,生产有了本钱,也不赖呀。’讲到这里,台下又是鼓掌又是笑。王二摸摸胡子,又继续往下说:

别看老婆骂,实际她待牲口很亲哩。去年春天,一下添了三个小牲口。小牲口不老实,又踢又跳,把面盆都踢烂了,她也不舍得打它一下。有一回,三个鬼东西啃断我两棵石榴树,我生气了,我想打它们两棍,可又舍不得,我把气出到了老婆身上,说:‘看把它惯成什么样子!’她说:‘说我呢,你没有惯它!’

台下又是一阵哄笑。主任看了看闹钟,走到台前悄声说:大爷,别说大娘了,主要说你自己吧。王二点点头又说起自己来,可说了一会,便又扯到了老婆身上:

那年俺队遭了灾,饲草差几千斤。我和队长到外地去买草,就把这牲口交给了老婆。老婆怕把牲口喂瘦,就在家里那头大肥猪身上打了主意,她卡了猪的口粮,把黑豆料都给牲口吃了。过了一段,牲口的成色越来越好,可那头猪却像个放了气的大皮球,卧到地下连哼都不会哼。

王二说到这里,心里很激动,脸上变红了,嘴唇直打哆嗦。台下的人两眼睁得大大的,等着王二继续往下讲。可真不巧,主席台上的闹钟响了。主任问大家怎么办,忽然台下一片掌声,有的说:往下说,往下说。有的说:时间不够,休息可以取消。张主任激动地点点头,王二就着说起来:

后来,猪死了,老婆很难受。她掂了掂猪耳朵,回到屋里,把槽前半布袋牲口料一下倒进里屋盛猪料的大缸里,然后虚掩上门,找人来抬死猪。恰好这天我从外地回来了。

我走进屋,也没歇,先抓住拌草棍给牲口拌草。一看料布袋,却是空的。我心想:料少,也不能这么快呀!我起了疑心,人到难处才见心哩。想着找着,真的在猪料缸里发现了牲口料。我的头轰了一下,身子打了个仄歪,骂,‘没良心的东西,我早没看清你呀!’话刚落音,老婆回来了,她一进门,我骂她:‘想不到,你会办出这样的丑事!’老婆听了我的话,摸不着头脑,先是一愣,后来又笑着直走到我跟前说:‘他爹,你莫非吃了酒。’我指着她说:‘你专会卖嘴!’她更迷了,说:‘我到底办了那件错事?’我把话一说透,你猜咋着?她像挨了一闷棍,身子摇晃了一下,手扶住床帮,定了定神,一句话也没说,拉住我到猪圈去了。到猪圈一看,我的心一下软了,再看老婆那委屈的脸,也掉了两滴眼泪。晚上,我向老婆赔礼,老婆说:‘你打我骂我我都不恼,你说我和队里两条心,我气得嘴唇直打哆嗦。’

后来,这死猪的事被队长知道了。头天,他在大会上表扬了我和老婆,第二天,他又领着会计到我家来了,无论如何要算钱。老婆有点生气,用手按了一下心口说:‘我们一心都给队里了,你算算能值多少钱?’队长愣了一会,仰头笑起来,说:‘黄金有价心无价,你们这爱社的心,我能用什么计算呢?’会计用手碰了一下队长说:‘咱们队委会给他们家评议评议吧。’后来,竟然就把我评议成典型了。

王二把话讲完,台下又是一片掌声。掌声过后,许多人又都自动发起言来。有说老大娘的事迹真感动人;有说,成绩大哩;还有的说夫妻模范。一个姑娘站在凳子上挥了挥手,对大家说:咱要求领导把大娘请来参加会行不行?大家都鼓起掌来。过了一会儿,主任笑着向大家说:大家的要求很好,主席团作了研究,我们就让王二把大娘也请来交流。

晚上,王二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咋也睡不着,他想起了在队里评议模范的那天晚上,自己踩着淡淡的月影走回家,坐在床上,不说一句话。老婆还没有睡,她一边补扎脖,一边喂牲口。她见老头这般样子,只当他没有被评上模范,便劝他说:咱喂牛是为大家,也不是为的四海扬名。王二听罢这话,忙解释说:评上了,还是特等的,过几日还要到县上开会哩!老婆一听,笑了笑,说:你开了半夜会,饿了,我去给你煮几个鸡蛋吃。王二说:不饿,饭没伸完劲呢。老婆有点糊涂,问道:你立了功劳,中了‘状元’,还有啥不如意?王二斜眼看了一下老婆的脸,停了好大一会,说:要是这喂胖牲口也算大功,你的功劳也不小哩。老婆说:就摸弄几下拌草棍子,算啥功劳!王二笑笑说:县里发了奖章,回来先让你挂。老婆把扎脖补好了,咚的扔在床上,站起来一边给牲口撒料,一边笑着撇撇嘴说:俺,不配。她停了一会,又逗老头说:别说让俺挂奖章啦,只要你中了‘状元’,莫把俺忘了就行。王二说:看你说到哪里去了。我中了‘状元’,抬着花轿回来搬你。

王二想到这里,喜眯眯的在心里说:多玄气!我说回去搬她,原是一句玩话,如今却成真的了。

19635月于郑州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牲口称作“人口”的一部分,像对待孩子一样惯着小牲口,说明王二十分爱惜公家财产。
B.王二老婆害怕别人知道肥猪是饿死的,于是将草料倒进猪料的大缸,然后去叫人来抬猪。
C.王二老婆拒绝了队长的算钱赔偿,因为她不在乎金钱价值的损失,更在意“模范”的荣誉。
D.王二的发言总离不开老婆,既是交代被评为“模范”的缘由,也表现了对妻子的爱和感激。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介绍劳模大会,用“不必细说”跳过无关情节,直叙“稀罕事”,颇有传统说书艺术的口吻。
B.王二将饿死的肥猪比作泄了气的皮球,“连哼都不会哼”,这个比喻的趣味性化解了王二内心的感伤。
C.小说多次写到会场上听众的反应,这样既可以用听众表现烘托王二发言的精彩,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中王二老婆被冤枉后的表现,有神态、有动作,着笔不多,简约生动,很好地表现了她的伤心与委屈。
【小题3】小说的题目来自主人公王二夫妇间的一句玩笑,但意蕴丰富。请简要回答。
【小题4】文中王二的发言主要是讲故事。他讲故事很有特色,因而赢得了听众的掌声。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4·重庆·三模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县委

贾大山

他姓智,那时人们不叫他智书记,而是叫他智县委。

夜晚,我和我的伙伴们打戏院门口的电灯泡玩儿,看谁能打中。我正瞄准,忽然有人揪住我脑后的小辫子,伙伴们立即就跑散了。扭头一看,揪我小辫儿的是个生人,中等个儿,白净脸儿,穿一身灰军装,戴一副眼镜,我挣脱他的手,撒腿就跑,他一把又揪住我的小辫儿,揪得好疼。我骂他的娘,他也不理睬,终于把我揪到父亲面前去了。

“这是你的小孩?”生硬的外地口音。

“噢,是我的孩子。”父亲是个买卖人,开着一个杂货铺,一向胆小怕事。一见那人,赶忙捻亮罩子灯,显得很惊慌:

“智县委,请坐……”

我也一惊,他就是智县委

智县委没有坐,眼睛忽然盯住桌上的一片字纸。那是我写的一篇大楷: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哪个写的?”他问。

“他写的。”父亲指指我说,“瞎画。”

他立刻瞅定我,脸上竟然有了喜色,眼镜也显得明亮了。

“几岁了?”

“十岁了。”

“十岁了还留小辫儿?”

父亲赶忙解释:“当地的风俗孩子们留小辫儿,要留到十二岁,成人。”

智县委听了哈哈大笑,说:“好哇,那就留着吧!”

智县委夸了一番我的毛笔字,就和父亲说起话来。他问父亲的年龄、籍贯,又问这个小铺值多大资本,生意如何,拿多少税。我站在他的背后,并不注意他们的谈话,眼睛一直注视看他的衣襟下面露出的那块红布——那是一把盒子,真家伙!

他和父亲谈着话,忽然仰着头,望着货架子说:“怎么,连个字号也没有?”

“没有。”父亲笑着说,“小本买卖,还值得立字号?”

“怎么不值得?”智县委好像生气了,脸色红红的,说,“城里买卖家,哪个没字号?‘亨茂号’‘文兴成’‘荣泰昌’‘广顺正’,都有字号嘛!你也赶快立个字号!”

父亲想了一下,说:“叫‘贾家小铺’?”

“不好,小气!”

“叫‘万宝店’?”

“也不好,俗气!”

父亲就笑了:“智县委赏个名儿吧!”

“‘复兴成’,怎么样?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一切都要复兴的,你也要复兴嘛!”

父亲说:“好,行,不错。”

后来我才知道,智县委对买卖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脾气也很暴躁。

他不但要求买卖人做到“秤平斗满,童叟无欺”,而且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夏天不搭凉棚不行,门口不设“太平水缸”不行,没有字号也不行……谁家不按他的要求去做,就把掌柜的叫到街上,当众批评一通。买卖人都很怕他,暗地里叫他“智大炮”。

买卖人怕他,心里又很敬重他。有一天,我看见一个胖胖的、歪戴着帽子的醉人,从周家烟摊上拿了一盒“大婴孩”香烟,说是“赊账”。周掌柜不认识他,刚刚说了一声“不赊账”,醉人口里便冒出一句惊人的话:“老子打过游击!”

话音刚落,智县委刚好走到这里,啪啪就是两个耳光!醉人急了,拍着胸脯大叫:“好哇,你敢打……”

认清是智县委,放下香烟,赶紧走了。买卖人哈哈笑着,故意说:“智县委,你们八路军,可是不兴打人呀!”

“这种东西不是人!”

“他喝醉了……”

“我也喝醉了!”他说。

寒假里,刚刚下了一场雪,街上冷清清的,没有人买东西。我正趴在柜台上写大楷,一个青年来买松花,买二十个。父亲看看玻璃缸里,只有十来个松花了,便说:“买那么多?”“有多少要多少吧!”青年笑着说,“前天晚上,智县委来买松花,没有敲开你家的门。今天我想多买几个,给他预备着。”

“你是……”

“我是他的通信员,叫小马。”小马说,“智县委睡觉前爱喝两口酒,最喜欢吃松花。”

我想起来了,正是下雪的那天晚上,父亲正在灯下“碰账”,外面有人啪啪地敲门,父亲没有理睬。又敲,父亲便一口吹灭了灯……“那是智县委?”父亲吃惊地望着小马。

小马笑着点点头。

“我不信。”父亲摇摇头,也笑了,“半夜里,那么大雪,他来买松花,你干什么?”

小马说:“黑夜里买东西,他总是自己去,从不使唤我们,买到就买,买不到就回去。他怕我们狐假虎威,打扰睡下了的买卖人。”

从那以后,不管天多晚了,只要听到敲门的声音,父亲就赶紧起来去开,但是哪一次也不是智县委——智县委调走了。

他走了,好像是在一个春天,满街古槐吐新芽儿的时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从“我”因为淘气被拉到父亲面前教训开始,因为“我”在智县委眼中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我骂他的娘,他也不理睬”。
B.在智县委与“我”父亲谈话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智县委衣襟下的盒子枪,是小孩子好奇的正常表现。
C.智县委睡前爱喝两口酒,他趁着酒劲掌掴不守军纪、欺诈百姓的醉汉,语言、动作描写精彩传神,读来大快人心。
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笑”,面对智县委和小马,他脸上大多数时候是虚假的赔笑,符合父亲胆小怕事的小生意人形象。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革命年代一位八路军地方干部的故事,智县委这一陌生化的称谓,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语言描写“他就是智县委”使情节陡然紧张,在“我”会吃苦头的预设下,智县委的“哈哈大笑”又使情节舒缓下来。
C.小说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刻画智县委这一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D.小说结尾写智县委悄悄调走,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意境,表达了“我”对智县委的尊敬、思念和深情祝福。
【小题3】智县委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加以简析。
【小题4】文中写到父亲与小马的对话,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缘

蓝月

安老板喜欢喝茶,他有一把心爱的茶壶。这是一把颜色呈暗紫色,圆中带方的紫砂壶。

安老板是安兴茶庄的老板,方圆数百里都有他的定点茶场。安老板宅心仁厚,对茶农非常好,被称为安善人。

闲暇之余,安老板喜欢看书,那把心爱的茶壶不离左右。安老板这把茶壶出自制壶奇人老简之手。

制作茶壶需要优质的紫砂,紫砂生泥形状很像块状岩石,矿土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雨雪,待其风化,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工使用。因此,老简大量的时间都在大山里面转悠,寻找紫砂矿。

一次,老简不小心滑下了山崖,幸而有一棵松树把他接住了,才没有丧命。安老板刚好去山里收茶叶,听到呼救声,看到了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老简,他不顾自身危险,把老简救了上来。

出于感激,老简送了一把茶壶给安老板。这壶造型圆中带方,壶身细腻似透非透,壶底刻了一个“简”字阳文方印,壶内也有一个同样的方印,无一处不完美。安老板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紫砂壶,看的他眼睛都不会转动了。

安老板知道自己遇上奇人了。

在安老板的一再劝说和邀请下,老简跟着安老板到了镇上,安老板将临街的一间店面借给老简,开了一家茶壶店。

老简的茶壶配上安兴茶庄的茶叶,那简直是绝配,泡出来的茶,茶香扑鼻,绕梁三日。安老板的茶叶生意更加兴隆了。

老简有一把壶,是不卖的,这把壶是老简祖上传下来的,壶身刻着一行刚劲灵动的小字:大道至简,悟在天成。老简视若珍宝,天天捧在手中,这把壶被老简养得温润如玉,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胡县令得知老简有把宝贝茶壶,顿时两眼放光,穿上便服带上随从就去了老简的店。

胡县令两只眼珠子贼溜溜转,一眼就看到了老简那把与众不同的茶壶。

胡县令一把捧在手中细细观摩,果然是好壶,多少钱?老爷我买了。老简微微一笑说,不好意思,我这把壶是不卖的。

胡县令顿时黑了脸。说实话,他根本就没打算掏钱买,他想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你一个小老百姓还敢不给?

边上的随从一看主子生气了,马上唬着脸对老简说,县太爷看上你的茶壶是你的福气,哪来那么多废话?今天这壶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老简哈哈一笑,说,那我问问我的茶壶愿不愿意吧,它要是愿意,我就把茶壶双手奉送。

胡县令一听老简开窍了,乐滋滋把茶壶送还到了老简手里。老简用干净的柔布仔细擦拭,然后抚摸良久,猛然间一抬手砸向地面,只听一声脆响,紫砂壶成了碎片。

胡县令气得脸都白了,一甩袖子,恨恨地出了茶壶店。

安老板很快得知了这件事情,对老简更是肃然起敬,但胡县令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怎么办?安老板心中着急,急匆匆赶到了老简的茶壶店。

老简没事人一样呵呵笑着,招呼安老板喝茶。

安老板说,胡县令不是好招惹的,要不我去打点一下,这事儿就过了。

老简当即沉下脸来,说,你要是去,咱们就割袍断义。那你说怎么办?安老板焦急地说。

老简说,我的茶壶是有气节的,绝不与贪官为伴。那个胡县令一进我店里,我就看到他眼中的贪婪之色。

说着老简拿出一把茶壶,安老板惊奇地发现这把茶壶和老简打碎的那把一模一样。

老简笑着说,打碎的那把其实是我自己制作的,这把才是我祖上留下来的。谢谢你这些年的关照,我留在这肯定会给你带来麻烦的,老简就此别过。

安老板一听急得眼圈都红了,说,你要去哪里?老简哈哈笑着说,来即是去,去即是来。老简走了,仿佛没有来过这个小镇一样。

安老板睹物思人,对老简送他的茶壶更加珍爱。慢慢的,安老板那把紫砂壶竟然也温润如玉,仿佛有生命一般。

突然有一天,安老板发现他的茶壶上出现了一行刚劲灵动的小字: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构思精妙,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叙述故事,先从安老板手上的紫砂壶写起,后交代紫砂壶来龙去脉,这样安排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B.这篇小说胡县令的出场,推动了小说走向高潮,也是小说矛盾的焦点所在,通过胡县令欲强占紫砂壶这件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蛮横。
C.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凸显了安老板和老简两人的美好形象,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形象跃然纸上。
D.这篇小说使用了第三人称方式叙述故事,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周围的社会变化、人物行为,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小题2】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茶缘”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小题3】小说中两次写到茶壶上出现的“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字样,有何用意?从这篇小说中你悟出了哪些“大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奴隶的母亲(节选)

柔 石

她的丈夫在穷的生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脸孔黄的和小铜鼓一样,连眼白也黄了。别人说他是黄胆病,孩子们也就叫他黄胖了。

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子也都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的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他对妻子说。

我的身上?……

他的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她的刚满三周的男小孩——孩子还在啜着奶,她讷讷地低声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他的妻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是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

三天前,王狼来坐讨了半天的债回去以后,我也跟着他去,走到了九亩潭边,我很不想要做人了。但是坐在那株爬上去一纵身就可落在潭里的树下,想来想去,总没有力气跳了。猫头鹰在耳边不住地啭,我的心被它叫寒起来,我只得回转身,但在路上,遇见了沈家婆,她问我,晚也晚了,在外做什么。我就告诉她,请她代我借一笔款,或向什么人家的小姐借些衣服或首饰去暂时当一当,免得王狼的狼一般的绿眼睛天天在家里闪烁。可是沈家婆向我笑道:

‘你还将妻养在家里做什么呢,你自己黄也黄到这个地步了?’

我低着头站在她面前没有答,她又说:

‘儿子呢,你只有一个了,舍不得。但妻——’

我当时想:‘莫非叫我卖去妻了么?’

而她继续道:

‘但妻——虽然是结发的,穷了,也没有法。还养在家里做什么呢?’

这样,她就直说出:‘有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儿子,年纪已五十岁了,想买一个妾;又因他的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的,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的大妻肯低眉下首。这次是秀才娘子向我说的,假如条件合,肯出八十元或一百元的身价。我代她寻了好几天,总没有相当的女人。’她说:现在碰到我,想起了你来,样样都对的。当时问我的意见怎样,我一边掉了几滴泪,一边却被她催的答应她了。

昨天,沈家婆到过秀才底家里,他说秀才很高兴,秀才娘子也喜欢,钱是一百元,年数呢,假如三年养不出儿子,是五年。沈家婆并将日子也拣定了——本月十五,五天后。今天,她写典契去了。

这时,他的妻简直连腑脏都颤抖,吞吐着问:你为什么早不对我说?

昨天在你的面前旋了三个圈子,可是对你说不出,不过我仔细想,除出将你的身子设法外,再也没有办法了。

决定了么?妇人咬着牙齿问。

只待典契写好。

倒霉的事情呀,我!一点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么?春宝的爸呀!春宝是她怀里的孩子的名字。

倒霉,我也想到过,可是穷了,我们又不肯死,有什么办法?今年,我怕连插秧也不能插了。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春宝还只有三岁,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了。本来是已经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了。也就走出门外去了。她,却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春宝,宝宝!

妈妈明天要去了……

唔,孩子似不十分懂得,本能地将头钻进他母亲底胸膛。

妈妈不回来了,三年内不能回来了!

我也去。

宝宝去不得的。

呃!孩子反抗地,又吸着并不多的奶。

你跟爸爸在家里,爸爸会照料宝宝的:同宝宝睡,也带宝宝玩,你听爸爸的话好了。过三年……

她似要还想对孩子说话,她的丈夫踏进门了。他走到她的面前,一只手放在袋里,掏取着什么,一边说:

钱已经拿来七十元了。还有三十元要等你到了后十天付。

停了一息说:也答应轿子来接。

这一晚,她和她的丈夫都没有吃晚饭。

第二天,春雨竟滴滴淅淅地落着。

轿是一早就到了。可是这妇人,她却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春将完了,夏将到了,可是她,连孩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的父亲——实在,他已经在床上睡去了。

春宝醒了,她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向他说:

宝宝好好地在家里,不要哭,免得你爸爸打你。以后妈妈常买糖果来,买给宝宝吃,宝宝不要哭。

而小孩子竟不知道悲哀是什么一回事,张大口子唉,唉地唱起来了。她在他的唇边吻了一吻,又说:

不要唱,你爸爸被你唱醒了。

沈家婆忙碌似地在屋内旋了几个圈,对孩子的父亲说了几句话,意思是讨酬报。因为这件契约之能订的如此顺利而合算,实在是她的力量。

说实在话,春宝的爸呀,再加五十元,那老头子可以买一房妾了。她说。

于是又转向催促她——妇人却抱着春宝,这时坐着不动。沈家婆声音很高地:

轿夫要赶到他们家里吃中饭的,你快些预备走呀!

可是妇人向她瞧了一瞧,似乎说:

我实在不愿离开呢!让我饿死在这里罢!

轿夫也在门首催起身了,他们噜苏着说:

又不是新娘子,啼啼哭哭的。

小小的孩子也哭了,手脚乱舞的,可是沈家婆终于给他拉到小门外去。当妇人走进轿门的时候,向他们说:

带进屋里来罢,外边有雨呢。

她的丈夫用手支着头坐着,一动没有动,而且也没有话。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得知丈夫把自己“出典”后,几乎昏过去,虽然很穷,妻子也不愿离开这个家,更不愿离开春宝。
B.听到丈夫要在她身上挣钱的时候,她“讷讷”“低声”询问,一个没有地位、逆来顺受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C.典妻并不是丈夫的本意,表面上看,是因受到沈家婆的劝说诱导,实际上是为穷所迫,完全出于无奈。
D.“春雨竟滴滴淅淅地落着”,丝丝春雨,无声无息,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题2】关于文中沈家婆的表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家婆在文中是次要人物,与妻子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B.“儿子呢,你只有一个了,舍不得。但妻——”,沈家婆言外之意就说妻子可以作为赚钱的工具。
C.“再加五十元,那老头子可以买一房妾了”,沈家婆这句话表明她提高了妻子的价格,有炫耀之意。
D.沈家婆与鲁迅《祝福》中的卫老婆子相似,是奔走于大户人家和穷困潦倒人家之间的妇人的形象。
【小题3】小说中反复写到小孩“春宝”,有何用意?
【小题4】有人为小说设计了两种结尾:①妻子为秀才生了儿子后被赶了回来,家里最困难的时期总算度过,夫妻、母子终得团圆;②妻子为秀才生了儿子后被赶了回来,家里依旧贫穷,丈夫对她很冷淡,儿子则已经忘记她了。这两种结尾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