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答,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顷。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一些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这一做法。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也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形成对该事件的看法。
B.“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蔡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
C.“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他们都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这些真相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可能会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真正的伤害。
【小题3】下列不属于介绍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竞争性真相”的一项是(       
A.《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
B.《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
C.《卫报》使用了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黎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D.《独立报》2013年发表了一篇报道后,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小题4】下列对作者证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所采用的方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列举西方媒体对玻利维亚和秘鲁等藜麦种植区相关事例的报道来证明并批判“竞争性真相”的大量存在。
B.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来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
C.第三段作者亲自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对报道中的错误信息进行批驳。
D.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技巧进行类比,借助常规逻辑认知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小题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23-24高一下·广东河源·期中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什么时代,语言文字当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抚今追昔,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字里行间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文字的变迁也在响应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并与之同频共振。可以说,语言文字折射并记录时代,同时也为时代所重塑和改变。

殷商的甲骨文,证实了一个王朝的存在,并烙刻下诸多与国运生死攸关的大事;秦朝的小篆,见证了一统江山的恢宏,并因为书同文的国策实现了从多元向一元的转变;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记录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者为探寻出路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历史,并在新文化运动的号召下焕然一新,顺应时代大势所趋。所以,要想真正读懂一个时代,应先从读懂它的语言文字开始。

当今时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网络语言如同显微镜、透视仪,以敏锐的视角聚焦社会话题,在不同层面折射国人的社会心理状态,并以跳跃多变的形式与社会融合互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语言产业,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输入、大数据检索等高科技产品,以其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创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时代之新,为语言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也见证着语言形式在不断丰富,现代人创造力的源泉在不断奔涌。

如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般,语言文字有新气象,也不可回避新问题。

网络语言形式的丰富不可否定,但在无边界、无底线之下任意泛滥,随意解构、歪曲语言的本意就应该受到指摘,并逐步得到修正。野蛮生长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将现代人情绪的消极面恣意放大,强化部分人的焦虑心理,污染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在随意地扭曲语言文字的原意,潜移默化间降低甚至诋毁了语言文化的内涵和其内在思想深度。同时也要看到,对语言原意的曲解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语言使用失范、失规,语言表达简单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再出现且难以纠正,必然影响语言的生命力,让规范的、干净的、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

语言必然随时代改变,改变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遭遇的还是如何对待语言文字多样化的问题。时代的丰富性造就了语言文字的多样化,但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应该在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下共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语言生态。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但也应有意识地为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做出努力。唯有这样,才能紧跟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为时代的发展鼓与呼,也为我们的今天留下清晰的写照,让后人看得清楚一些。

(摘编自李晓《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小题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文见证了五四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在时代的推动下焕然一新,与时代同频共振。
B.当下,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特点,这是现代人富有创造力的体现。
C.网络语言恣意放大了现代人的消极情绪,强化了部分人的焦虑心理,应该受到批评。
D.我们如果没有底线,任由网络语言泛滥,随意扭曲语言原意,必会影响语言的生命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述了“读懂语言文字,就能读懂一个时代”的观点。
B.文章第一段强调语言文字折射时代,又受时代影响,第二三段紧承其后具体论述。
C.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文题“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D.文章中论及了语言文字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新特点与新问题,有一定的辩证意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产业致力于高科技产品,其服务模式专业化、现代化创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
B.歪曲语言的本意会降低甚至诋毁语言文化的内涵和思想深度,让语言逐渐远离诗意。
C.语言随时代改变,极可能出现片面的强化,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语言文字的多样化。
D.我们只要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多元丰富性,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数据的精髓在于我们分析信息时的三个转变,这些转变将改变我们理解和组建社会的方法。
第一个转变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19世纪以来,当面临大量数据时,社会都依赖于采样分析。但是采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如今,高性能数字技术的流行让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限制。与局限在小数据范围相比,使用一切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更高的精确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以前无法发现的细节--大数据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
第二个改变就是,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当我们测量事物的能力受限时,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和获取最精确的结果是可取的。如果购买者不知道牛群里有80头牛还是100头牛,那么交易就无法进行。直到今天,我们的数字技术依然建立在精准的基础上。我们假设只要电子数据表格把数据排序.数据库引擎就可以找出和我们检索的内容完全一致的检索记录。这种思维方式适用于掌握“小数据量”的情况,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准地量化我们的记录。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差别。例如,一个小商店在晚上打烊的时候要把收银台里的每分钱都数清楚,但是我们不会、也不可能用“分”这个单位去精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
第三个转变因前两个转变而促成,即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相反,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会给我们提供非常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知我们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提醒的帮助已经足够大了。很多时候,大数据会告诉我们 “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但是,如何来监管一个算法系统呢?在信息化时代的早期,有一些政策专家就看到了信息化给人们的隐私权带来的威胁,社会也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规则体系来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些规则都成了无用的马其诺防线。人们自愿在网络上分享信息,而这种分享的能力成为了网络服务的一个中心特征,大量个人信息的关联性可能变成某些事件发生的前兆,而这为信息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益处将是多方面的。因为大数据已经成为解决紧迫世界性问题,如抑制全球变暖、消除疾病、提高执政能力和发展经济的一个有力武器。但是大数据时代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大数据技术给我们的机构和自身带来的改变。
(摘编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需要采样分析
B.在需要掌握“小数据量”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准地量化我们的记录。
C.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这是由可以使用一切数据和我们对精确度的痴迷减弱造成的。
D.大数据已经成为解决紧迫世界性问题的一个有力武器。但它给我们的机构和自身带来的改变也可能成为巨大的挑战。
【小题2】【小题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数据,寻找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的一项是(        
A.分析机票平均价格走势图,我们可以知道购买机票的最佳时机。
B.把特定词条的检索频度与疾控中心多年的流感传播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
C.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我们需要搜集各个行业生产情况的确切数据。
D.大量电子医疗记录显示橙汁和阿司匹林的特定组合可治疗癌症,从而找到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有效运用大数据意味着我们分析信息时要发生三个转变,而这些转变将改变我们理解和组建社会的方法。
B.拥有了大数据,我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究底,只要掌握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我们可以放弃精确度,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C.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只要让数据自己“发声”,呈现事实。
D.大数据分析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弊端,对我们而言,危险不再是隐私的泄露,而是被预知的可能性。大数据时代也需要新的规章制度来保护个人权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陨铁是坠星的另一种,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陨星被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被称为陨铁。

根据陨石本身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镍的含量一般在4%~20%之间,地球上没有哪种矿石能够直接通过熔炼得到含量这么高而且成分均匀的镍。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铁镍合金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中金属铁镍含量低于30%,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铁陨石由于其主要成分为铁和镍而得名。铁陨石主要包含铁纹石和镍纹石两种矿物,内部会形成许多自然的奇妙花纹,花纹形态各异,不规则排列,根据花纹的特征和铁陨石的构成,可以再对铁陨石进行细分。

第一种是根据魏德曼花纹细分,首先用酸对铁陨石进行蚀刻后抛光,在抛光的表面会呈现出许多交叉条纹,观察是否出现魏德曼花纹,结合镍成分百分比后可以划分为六面体陨铁、八面体陨铁、无纹陨铁这三类。其中无纹陨铁是最为罕见的,由于其镍含量很高,所以没有魏德曼花纹。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新的化学分类法,通过分析铁陨石内部的镓、镉和铟等元素的含量和其所对应的不同的小行星母体来分类。元素不同会用不同的字母进行组合搭配,从而形成特定的类型,但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不能够进行分析的陨石,这部分陨石数量很多,比较混杂,有些来自不同性质的母体行星,数量甚至超过了50个,这种铁陨石是无法分类的,会被单独划分出来。

(摘编自《铁陨石内部花纹形成的秘密》)

材料三:

1808年,维也纳的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在工厂进行工作时发现了铁陨石内的花纹,他发现在不同温度下,铁陨石的色泽不同,花纹像是被东西切割出来的,一条一条大多像系带一样相互交错,颜色基本上是灰色与银白色,在光的照耀下,铁陨石表面反射出的光泽非常美丽,具有这种花纹的铁陨石被称作八面体铁陨石。

不过想要人工制造出这样的花纹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如果人们想要通过人工雕刻来仿照这种图案,虽然是可行的,但是有很强的人工气息。哪些地方刻了图案都是人们想出来的,而天然的铁陨石花纹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除了雕刻方面的困难,人们想更自然地创造这种花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低镍含量的锥纹石在固体金属内扩散的温度介于450℃至700℃,需要通过冷却才能形成这样的花纹。自然界大约每百万年降低1℃至100℃,降温速度极其缓慢,需要经历2000万年至2亿年。

因此铁陨石完全是一个宇宙造物,在地球上是很难形成的,铁陨石在宇宙中经过漫长的漂流后,才形成如此美丽的花纹。具有魏德曼花纹的铁陨石可以被称为一件艺术品,而艺术的创作者便是奇妙的宇宙,这些陨石落入地球之后给人类的心灵带来美的体验。

(摘编自《铁陨石内部花纹形成的秘密》)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陨石内部形成具有形态各异不规则排列特点的自然奇妙的花纹。
B.铁陨石依据花纹特征和铁陨石构成细分为铁纹石和镍纹石两种。
C.用酸蚀刻铁陨石后再抛光,呈现出许多交叉条纹,但无纹陨铁没有。
D.分析铁陨石内部元素含量和对应的不同小行星母体,可分出不同类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铁陨石的镍含量之高和成分之均匀是其他矿物难以相比的,通过分析镍的含量,很容易鉴别出铁陨石的种类。
B.各类陨石的数量差距大,铁镍合金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的石铁陨石较少,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石陨石最多。
C.很多铁陨石难以从花纹和构成的角度进行细分而被划入某种具体的类型,因此它们只能被单独划分出来。
D.铁陨石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花纹颜色主要以灰色与银白色为主,花纹之间大多相互交错。
【小题3】人工制造魏德曼花纹有哪些困难?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