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震撼了!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社火走向河南春晚。高跷演员的表演和舞台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      ①     之感的同时又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精致的装造配上铿锵的鼓点……美妙绝伦的龙舞横空出世。

追溯鲁沙尔高跷,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明代洪武年间就从中原地区传到湟中鲁沙尔地区,鲁沙尔成为青海地区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如今在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中高跷高度已经达到3.6米,堪称全国之最。高、悬、巧、奇是鲁沙尔高跷的特点,2013年,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都是鲁沙尔高跷演出的日子,鼓声一起,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就会      ② ,共同观看这项传承了六百多年的非遗社火。

鼓、锣、钹苍劲有力,社火的锣鼓点子是社火的“灵魂”,起着指挥的作用。参与录制的队员中,很多队员都是拥有十几年表演经验的老面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队员们为了让青海非遗文化在舞台上 ,哪怕再辛苦,都没有人喊累喊苦,我们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他们对这项非遗技艺的热爱,同时也看到了作为非遗传承者的坚持。

新时代条件下,鲁沙尔高跷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蜕变,为这门民间艺术赋予了新内涵和新表达形式,使鲁沙尔高跷走出了“深闺”,走出了青海,赢得了万千受众的喜爱。

(《湟中高跷如何走上河南春晚?》,改编自《西宁晚报》)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除了湟中区鲁沙尔镇的高跷社火外,我省还有很多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请你介绍一项本省文化遗产。要求:注重人文内涵,语言表述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4·青海西宁·二模
知识点:修辞手法简明表达准确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天眼”捕获到来自遥远矮星系的快速射电暴样本,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科研人员还借用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意境来展示这一天文学重大成果:脉冲信号随时间和亮度起伏,构成了背景的江山,真实的系列脉冲,如水流          穿过群山。画面壮丽而富有动感,          

人们发现,科学的琴键也演奏着人文的旋律。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本身就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从          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找出自然宇宙中的和谐统一。人们能在科学中获得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的好奇、验证未知的兴奋和发现真理时的满足兴奋。从这点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连绵起伏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匹敌
B.连绵起伏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媲美
C.迤逦蜿蜒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匹敌
D.迤逦蜿蜒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媲美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词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无情地将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B.游客可以在服务区休憩时,逛一逛便利店,带走自己心仪的“冰墩墩”“雪容融”。
C.“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一段字正腔圆的念白,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
D.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小题3】下列选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依然还在无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冒号与文中划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C.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D.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文中加点的“家”字,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