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聘的技巧

佚名

赛先生在某大学执教生涯规划课程,专职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应聘工作的技巧,以帮助这些少不更事的大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快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天在课堂上,他向学生推荐了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篇文章——德国作家汉斯·巴尔斯的小说《招收学徒》。内容如下:

电动机工业大厂的培训部主任梅尔瓦因师傅对学徒有敏锐的嗅觉,能在为数众多的应试人员当中嗅出他所需要的人。他择优录取的方法简单而迅速有效。反正他总能想出一些新招来选出他所想要的人。

现在正有一批年轻小伙子等在他的门前,他们穿着厂子借给的装配工工装。弗兰茨·贝尔纳,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就站在他们中间,他的父亲在战争中阵亡。他是唯一拿不出介绍信的人。

当他们敲梅尔瓦因先生办公室门的时候,培训部主任正坐在自己的写字台边喝咖啡。小青年们敲了半天门,得不到回音,可他们是被特意派到这儿来的。他们无可奈何,面面相觑,便又贴门倾听。毫无声息!于是弗兰茨·贝尔纳壮起胆子说道:没准他没听见,我再敲一下试试!

其他青年耸耸肩头。他爱干就干吧!他敲敲门,屋子里传来一句恼怒的骂声。

他说什么?这时弗兰茨也没把握了。好像是说:进来吧!另一个人答道。于是弗兰茨按动门把手,门开了一条缝。小青年们都站在门框里。

一群脸皮厚的东西!我说不要打扰我,你们没有耳朵?写字台旁传来了暴跳如雷的吼声。小青年们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一下。

嗯,怎么不吭气?快说呀!弗兰茨往前跨了一步:是人家派我们来的。请您原谅。我们还以为,您是让我们进来呢。

噢?是派你们来的?那你们就没学会等一等?给我滚到外面去等着!你们没有看见我在忙?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小青年们忿忿地议论着,坐到了一张长椅上。老不死的!有人还送给梅尔瓦因这样一个雅号。

好半天以后才让他们进去。这时这位凶神已显得有些人情味了。他的提问简短而精当,而回答也得这样。你们懂得了刚才的教训了吗?他忽然出其不意地问道。小青年们嗫嚅地嘀咕了点什么。

小青年们显得有些惶惑。你们快说呀!

一个人答道:当然是您做得对!

梅尔瓦因师傅的面孔深不可测。他严厉地呵问弗兰茨:你是怎么看的?

这位青年坚定地答道:我不这么认为!

①“噢?那你的看法呢?

我们不是想打扰您。我们只是没听明白您的话,我们还以为您是叫我们进来呢。

你大概是这么想的,对么?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孩子,你要记住这一点:要想,你还是让马去想吧,马的脑袋可比你的大得多!青年的脸庞唰地涨得通红,他的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其他的应考者笑了起来,笑声里既有一点讨好的意味,又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意味。梅尔瓦因师傅仍然毫不留情地追问:我说的不对?——不对,我决不让人禁止我思想!

!那好,这个问题咱们再谈谈。别的人都可以走了。过后你们会接到通知的。这位‘思想家’还要在这儿多留一会!

报考学徒工的这些人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躬,离去了。他们那放肆的笑声对弗兰茨来说意味深长,对这位经验丰富的培训部主任来说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门刚刚从他们身后关上,梅尔瓦因先生就拍拍弗兰茨的肩膀:好样儿的,孩子!好好保留着你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勇气!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用的。

弗兰茨难以置信地盯着这位男子。培训部主任笑道:你被录取了!复活节后就开始来我们这儿干吧!你永远也别失去自己的勇气!这时弗兰茨也笑了,哦。明白了!他神采焕发地说道。

一如既往,学生的自主阅读结束了很久,百无聊赖到快要爆发的时候,救世主——放学的铃声终于降临人间。赛先生仿佛大梦初醒,一睁开惺忪的睡眼,就收拾起他的皮包,转身拔腿之际,还不忘呐出一句:应聘的‘技巧’到底是什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吧?赛先生的时间观念,一直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学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明白了!声音闹得像醒春的滚雷。

同学们一哄而散,只有两位女生落在了后面。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其中一位细细地问她的伙伴:我怎么知道主考官的喜好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赛先生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推荐一篇不知从哪里淘来的文章,暗示他日常教学比较随意,备课不够严谨。
B.培训部主任选拔人才,和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观点都可以体现出人要经得起困境中的磨炼。
C.作者在描写梅尔瓦因和应聘者接触时的语言多“骂”“吼”“呵问”等,意在表达生活中他脾气暴躁、不近人情。
D.其他应考者在离开后发出意味深长的放肆的笑声,他们认为弗兰茨不知变通,惹恼了梅尔瓦因,是对弗兰茨的嘲笑。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梅尔瓦因先生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并且喜欢思考和创新,这为下文他对弗兰茨坚决维护思想权利的赞许埋下了伏笔。
B.“小青年们”在面试官梅尔瓦因面前和背后的表现大不相同,这和弗兰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招收学徒》的情节随梅尔瓦因对学徒工的考核一波三折,最后,他选择了弗兰茨,而不是其他的青年,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D.在赛先生的课堂上,学生全都明白了应聘的“技巧”,他最后的提问,也得到了学生一致的肯定回答,再次照应文章标题。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叹词,分别表现了梅尔瓦因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前后文进行具体分析。
【小题4】本文可分为主体部分“招收学徒”和首尾段落的增写部分,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增写部分对主体部分的作用。
23-24高一上·安徽六安·期末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纤维

刘慈欣

喂,你走错纤维了!

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驾驶着F-18在大西洋上空巡逻飞行,突然就闯进了这里,尽管我把加力开到最大,我的飞机悬在这巨大的透明穹顶下一动不动,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力场固定住了,还有外面那颗巨大的黄色星球,围绕着星球的那纸一样薄的巨环在它的表面投下阴影。

请到意外闯入者登记处!那声音又在我的耳机中说。

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地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两男一女。姓名?登记员问。

戴维·斯科特。这是哪儿?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

登记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见这类人,已厌烦了,当然是地球了。他说。

那怎么会是地球?!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

说的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喊道。

我点点头:外面那个星球绝不是地球!

他们三个都频频点头。

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披棕色大衣的人重复道。

在我发呆的当儿,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您可能是色盲吧?地球的色彩是由其大气的散射特性和海洋的反射特性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色彩应该是……

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

……是深灰色。

天啊?那个姑娘第一次说话了,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如果我这时不是心烦意乱,会被她吸引住的。谁都知道地球是粉红色的!它的天空是粉红色的,海洋也是,你们没听过这首歌吗? 我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儿、蓝色的云彩像我的双眸、粉红的眼睛像我的脸蛋儿……”,我感觉来到了疯人院,便转向登记员:你刚才问我的职业,好吧,我是美国空军飞行员。”“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

我点点头。

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角斗士?那和美国有什么关系?您说的是古罗马的事吧?我一头雾水。

古罗马?那个绵软的时代,那个没有男人的时代,那时最重的刑罚就是让罪犯看看杀鸡,他百分之百会晕过去。她温情地向我靠过来,你就是角斗士。

我不知该说什么了,甚至不知该有什么表情,于是又转向了登记员:您还想问什么?登记员冲我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10个人应该互相配合,事情就能快点完。

我、哇哇妮,披棕色大衣的人和穿古典外套的人都四下看看:我们只有5个人啊?

5’是什么?登记员一脸茫然,你们4个加上我不就是10个吗?

你真是白痴吗?披棕色大衣的人说,不识数我就教你,达达加1才是10

这次轮到我不识数了,什么是达达?

你的手指和脚指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砍去一个,随便手指或脚指,就剩达达了。

我想想明白了,点点头:达达是19,那你们是20进制,他们,我指指登记员,5进制。

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

登记员大声反驳:你们才愚蠢呢!如果你用一只手上的指头就能计数,干嘛还要把你的另一个爪子和两个蹄子都伸出来?!

我问大家:那你们的计算机的数制呢?你们都有电脑吧?

我们再次达成了一致,都是二进制。

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

我又迷惑了:……竹片?豆子?

看来你真的没上过学,不过周武灵王发明计算机的事应该属于常识。

周武灵王?那个东方的国王或巫师?

你说话要有分寸,怎么能这样形容控制论的创始人?

那计算机……您是指的中国的算盘吧?

什么算盘,那是计算机!占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竹片和松木制造,以黄豆做为运算介质,要一百多头牛才能启动呢!可它的CPU做得很精致,只有一座小楼那么大,其中竹制的累加器是工艺上的绝活。

怎么编程序呢?

在竹片上打眼呀?那个出土的青铜钻头现在还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里呢!它的中文名字叫‘辞头’,现在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磁盘上读写的那个部件。周武灵王开发的易经3.2,有上百万行代码,钻出的竹条有上千公里长呢……

我看着外面那黄色的有环的地球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一些了。量子系统是多种状态并存的,当对它进行观察时,它才能确定到一种状态。

穿古典外套的人点点头说:这时宇宙就分裂了。一个量子系统每做出一个选择,宇宙就分裂为两个或几个,包含了这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平行宇宙。

登记员说:我们把这些平行宇宙叫纤维,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纤维丛,你们都来自临近的纤维,所以你们的世界比较相似。

你们打通了纤维?我问登记员。

他点点头:只是超光速航行的附带效应,那些蛀洞很小,会很快消失的。但当你们的纤维都进入超光速宇航时代时,蛀洞就更多了,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走错门的。你们不能驻留在我们的纤维,登记后我们会把你们送回原纤维。

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

他愿意当然行,只要不留在这个纤维就行,他指了一下黄地球。

(有删节)

【小题1】下面对小说《纤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主人公戴维·斯科特意外闯入另一个纤维世界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平行宇宙概念,这种设定展现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B.不同角色对地球颜色的描述各不相同,这种分歧不仅揭示了不同纤维世界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观念差异,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C.小说中对于数制的讨论,暗示了不同纤维世界可能拥有各自独特的数学体系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平行宇宙间的多样性。
D.小说结尾揭示了登记员是一个来自更先进维度的科学家,他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纤维之间的秩序和稳定,这种设定增加了故事的思考深度。
【小题2】这篇科幻小说中的“黄豆计算机”是如何体现“科”“幻”的?
【小题3】作家在极短的篇幅中塑造出了几个特点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三个人物,概括其最突出的个性,并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博物馆之歌

徐则臣

“小博物馆号”慢悠悠地行进在运河里,就算慢,也比货船快。照这速度,两小时能到济宁店。他看重济宁店,把跟了他五年的程诺放到这里做店长。“小博物馆号”是周海阔巡视他的连锁民宿客栈的指定交通工具。十二家连锁客栈都临水分布在运河沿岸。

客栈也叫“小博物馆”。小博物馆连锁民宿客栈。

周海阔刚喝第二口茶,程诺的电话又来了。

“天塌了还是客栈塌了?”

程诺肯定听出老板声音的温度,但是没办法,“周总,那位先生催得实在太紧,希望半秒钟之内就赎回罗盘。”

“两个问题:一,那不叫赎,那叫买;我们可以卖,也可以不卖。二,不能拖延一下么?”

“周总,非常抱歉,那兄弟着急赶路,都就等在码头上。他用的是‘赎’字,我就顺嘴跟着说了。”程诺的声音越来越低。

“跟他说,这个我要面谈。等不及,就下次经过时再谈。”

放下手机,周海阔继续喝茶。夹岸的杨柳高大蓬勃,运河像一条被驯服的巨蟒在平缓地游动。这种时候,周海阔更有穿行在大地的血管里的感觉。

那个罗盘卖给小博物馆客栈不过一年。

某日周海阔正在客栈的茶吧里摆弄一副对联。对联是刚收购来的。内容是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学术自勉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他把它挂在客栈最重要的公共空间里,客人们喝茶读书时抬头,看见它若能有所思,意义就达到了。这时,程诺进来。说来了个小伙子,就是邵星池,要卖一个罗盘。罗盘上的意大利文让周海阔心跳突然加速。

客栈吧台后面墙上嵌了一个多宝槅,那个罗盘被放在多宝槅核心的位置。如果选一件小博物馆客栈济宁店的镇店收藏,无疑就是这罗盘。

他一直为收到那个意大利罗盘得意。马可·波罗之后,肯定有络绎不绝的洋人经行此地。但有实物遗迹跟没有是两回事。每次来济宁的“小博物馆”,周海阔都要多待一两天,就为了能多看几眼这个罗盘。

现在的问题是,卖罗盘的家伙决意把它赎回去。

两小时后,周海阔见到了邵星池。

“据我所知,从杭州到济宁,一条路就可以走到头,根本不需要罗盘。”

邵星池指指周海阔的脖子。“人不是一定得戴挂件的,但我相信周总的挂件肯定不是可有可无。”

他的挂件一年四季都不离身,吊坠是先秦的古玉做的,刻着意大利文单词一“语言”。

这块玉之于他,相当于罗盘之于跑船的邵星池。

“我能理解,但是,”周海阔说,“我们客栈有个规定,收购来的物件一旦反悔,须双倍价格方可索回。”

“当初没说有这一条啊。”邵星池说。

程诺在一边瞬间会意,替老板解释:“没想到你会反悔嘛。”

邵星池捏着右边的耳垂拽着,猛地一拍膝盖,“那好,五万就五万。定了?”

周海阔痛苦地闭上眼,点点头。

邵星池的电话又响起来。他对着电话说:“吴老板,不拿了,这就回。”

周海阔一激灵,但他提醒自己沉住气。

程诺说:“邵先生,你是说,不拿了?”

“对,钱不够,”邵星池站起来,“下次钱凑齐了再过来。反正都说好了。”

周海阔觉得肠子都因为这句话骤然打了个结。邵星池出客栈时。他都没能站起来,只坐着跟他挥了挥手。等邵星池消失在门外,他嘭一声把自己放倒在沙发椅背上。

门外走进来一个黑瘦老人,腰有点弓,攥着皮包带子的指关节粗大,稍稍肿起和扭曲,看来有严重的风湿病。

“我是刚才那个邵星池的父亲,”老人说,“我叫邵乘义。我儿子赎回罗盘缺多少钱,我给补上。”

周海阔站起来,把外套脱掉。

程诺接住外套:“大爷,不是赎回。咱们不开当铺。”

“对不起,是买回来。”老人很谦卑。

周海阔请老人坐下,邵秉义坚持站着。周海阔提醒他,站久了容易加重风湿病,邵乘义才坐下。“看来老板是懂运河的人,一眼看出了我的风湿病。谢谢。”邵秉义说,“那老板一定也明白,我儿子为什么要把罗盘买回来了。”

三个月前邵秉义才知道儿子把罗盘卖了,就把角角落落里的钱都搜出来。来到客栈,见儿子来了,就躲在门外,听了个大概。

邵秉义拉开提包,往外拿钱。拿第二捆时,周海阔挡住他的手。“大爷,罗盘必须收回吗?”那一捆钱,大小颜色各异。

“老板别担心,我有大票子。”邵秉义说,“有一捆每张都是一百的。”

周海阔捂住包,“不必了,大爷。罗盘,您取走吧。”

“钱你还没数呢。”邵秉义说。

“还是两万五。我们没有翻倍的规矩。”

程诺犹疑地说:“周总——”

周海阔给邵秉义敬上一根烟,说等星池下次来,就可取回罗盘。原价。若星池手头紧,罗盘拿走,钱以后再说,不给也无妨。邵秉义坚决不答应,说要是这样,那罗盘就不要了。程诺说,嗨,好像又说回来了呀,这罗盘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三个人大笑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运河是故事背景,但没在自然风景上着墨太多,却以“小博物馆号”船、“小博物馆”客栈等展示大运河风俗画图,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B.程诺明白罗盘在老板心中的地位,在邵星池前来赎回罗盘时,他打电话请示老板的表现,体现了他为人圆滑、见风使舵、处事灵活的特点。
C.小说中写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学术自勉联,周海阔对“赎回”“买回”用词的较真,以及结尾处周海阔三人的谈话,充满了思辨意识,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D.小说写现实,也在写历史,哪怕是罗盘这样小小的器物,都似乎可以融人地理、经济、文化等内容,从中勾勒出震撼灵魂的精神图谱。
【小题2】本文画线部分是怎样表现周海阔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罗盘”在文中的作用。

亲爱的小孩(节选)

柏祥伟

寒假开学以后,小荞去县城的一所私立学校去读书了。

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开车来接小荞去县城的那天,全村人到街上去送小荞。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给小荞套了新棉被,买了新书包,还给小荞的背包里塞满了花生、核桃、苹果。小荞提着这些东西,觉得心里也沉甸甸的。

孙会长对村里人说:你们放心吧,小荞去的这所学校条件很好,吃穿住行都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小荞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张书记和李文书把小荞送到车上,叮嘱小荞:你是咱村里第一个去县城读书的孩子,你要给咱村里人争脸啊。

小荞点点头,弯腰对村里人鞠了一躬

孙会长带着小荞去县城的路上,小荞说:孙叔叔,谢谢您。

孙会长说:你不用谢我,你来上学这件事,很多好心人都帮忙了。

小荞说:还有哪些好心人呢?您能告诉我吗?我想记下他们的名字。

孙会长犹豫了一下说:那些好心人不让我告诉你。其实很多人,做好事都是不留名的。

小荞听着,老大会儿没再吱声。过了片刻,小荞说:谢谢孙叔叔,我明白了。

孙会长说,你只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一颗爱别人的心。

小荞没再吱声,车子缓缓进入了县城,大街上的人和车多起来,小荞默默地朝窗外看着,在那一瞬间,小荞又想起了死去的瓜秧。瓜秧也来过县城啊,并且他来过不止一次呢。只是瓜秧每次都是带着病痛的折磨来县城看病,而如今,小荞是充满着幸福和向往来县城读书。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荞将在县城生活,她会像县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憧憬美好的明天。

忽然听得一阵喇叭响,小荞回过神来,朝车窗外看,车窗外的街面上,背着书包的学生和提着包袱的家长前后朝前走。小荞举目朝前看,一座高大的门前,悬挂着一条长长的红布幅,上面写着:欢迎同学们入学。

孙会长扭头对小荞说:小荞,到新学校了,咱们下车吧。

小荞犹豫着说:孙叔叔,您还去学校吗?

孙会长说:当然啊,你是一位特殊的学生,学校里的校长还等着见你呢。

小荞有些吃惊,迟疑着问孙会长:我是特殊的学生?

孙会长说:你还记得小豆荚吗?

小荞点点头:记得啊,小豆荚和我一起去北京参加过冬令营呢。

孙会长点点头:你和小豆荚一样,是学校免除了一切费用的学生。

小荞说:我在这里上学,不用花钱吗?

孙会长点点头:在这里上学,你的吃住学费全免了,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啦。还有呢,我们给你找了个爱心妈妈,这是咱们协会新开展的一个爱心活动,让每个没有妈妈的孩子,都能有个妈妈。

小荞想起了在北京的那一夜,她趴在闫阿姨怀里喊妈妈的情景。

小荞说:闫阿姨已经是我的妈妈了。

孙会长说:很多人都愿意当你的妈妈。以后,每个周末爱心妈妈都来陪你,带你出去玩,给你妈妈的温暖,教给你怎么长大。

小荞点点头,她不知道该再说什么,好像说什么都不合适,又好像什么都不用说了。

小荞跟着孙会长默默地下了车,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小荞悄悄摸了摸贴身衣兜,拽住孙会长的衣角,仰脸对孙会长说:叔叔,其实我带着很多钱,三百多块钱呢。

孙会长低头看小荞:谁给你的这么多钱呢?

小荞说:是我夏天捉知了龟赚的钱,本来想给我奶奶买洗衣机呢,后来你们这些好心人给我家送了一台洗衣机。

孙会长哦了一声。小荞继续说:在这里上学,吃住不花钱,我想把这三百块钱给您吧。

孙会长笑起来:你的钱给我做什么呢?

小荞说:叔叔,我想把这些钱,送给比我更需要的孩子。

孙会长蹲下身,面对着小荞,笑眯眯地说:小荞,你长大了。

小荞很认真地说: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做个好心人。

孙会长怔怔地看着小荞,小荞看到他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片刻之后,孙会长扭头指着学校门口的台阶,对小荞说:你看见了吗?所有的台阶都是向上的。来,现在,咱们一起走上去吧。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2年第6期

【小题1】结合上下文,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荞点点头,弯腰对村里人鞠了一躬
【小题2】文中的孙会长对于小荞的关爱体现在哪此方面?举例说明。
【小题3】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所有的台阶都是向上的。咱们一起走上去吧。
【小题4】小说用人物对话来组织文章,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5】读了文中小荞的生活经历,你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