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海内虚耗。上既悔远征伐,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蓄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

武帝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昭帝用桑弘羊前议,以杼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

(节选自徐天麟《西汉会要》)

材料二: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余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余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余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节选自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注】①奏:有关屯田的奏章。②上:汉宣帝。③卬:赵卬。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帝A问B后将军C上书D言E羌虏F可胜之G道H今听I将军J将军K计L善。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和,文中指气候不冷不热,与现在的“态度温和”中的“温和”意思不同。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C.便宜,文中指客观情况的变化,与表示价钱低廉的“便宜”的意思完全不同。
D.军册,文中指军队的花名册,用以登记士兵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的册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弘羊与丞相御史认为,轮台以东的捷枝、渠犁,有土地广袤、水草丰饶等有利条件,可开通沟渠,种植五谷,并可派遣官吏进行管理。
B.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在奏章中说,种田一年就会有存粮,如此就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参与屯田,进而扩大开垦面积,这是乌孙国头等重要的事情。
C.桑弘羊关于屯田的建议在汉昭帝这里得到落实,汉昭帝任命杆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让他在轮台屯田,于是轮台与渠犁的土地连成一片。
D.在汉宣帝的决策下,强弩将军收降敌人四千多,破羌将军杀敌两千多人,中郎将赵卬斩杀和俘虏敌人两千多人,赵充国俘虏敌人五千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2)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
【小题5】汉武帝与汉宣帝对待屯田的态度和理由有什么不同?
23-24高二上·广东·期中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一》《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文本二: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膝公之家,异战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B.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C.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D.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刘邦,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自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故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C.禁中,也作“禁内”,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忠心耿耿,随高祖起兵,冲锋在前,私闯鸿门宴,英勇无畏,怒斥项羽。
B.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孤勇闯入,以赵高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C.樊哙征战各地,军功卓著,多次平定叛乱,升官封邑,世代相传,惠及子孙。
D.樊哙以宰狗为生,因娶吕媭为妻,与皇上关系更为亲近,后遭人诽谤,险遭斩首。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小题5】司马迁评价樊哙为“垂名汉延,德流子孙”,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这样评价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修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乙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其畜积足                       恃:依靠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 ……降顺
C.故国常富                           治:治理
D.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狼顾:忧虑不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论及灾害的必然性后,就如何应对旱灾和战争接连发问,最后阐明兵早之灾必将带来深重灾难。
B.甲文第三段直接点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观点,同时指出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重要措施。
C.乙文第一段通过对“民富易治”和“民贫难治”两种情况的阐释与比较,论证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小题5】请简要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史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势,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吉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魏相丙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
B.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
C.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
D.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蛊,指古代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巫蛊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手法。
B.公车,是古代交通工具,臣民向朝廷上书和被征召,都是由公车负责免费接送。
C.曹,是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东曹是丞相幕府的官员,负责官吏的选拔升迁等。
D.殿最,是古代考核官员政绩或将士军功的名称,下等称为“殿”,上等为“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宽厚仁慈,保护无辜婴儿。巫蛊案发生后,他受诏令追查巫蛊之事,见出生才几个月的皇曾孙可怜,就挑选谨慎厚道的人来保护养育他。
B.丙吉不喜夸耀,绝口不提善举。他还自掏腰包,作为皇曾孙的衣食费用;皇曾孙当皇帝以后,他从不提及此事,还是皇帝亲自查问,才了解真相。
C.丙吉掩过扬善,喜欢保护下属。替他驾车的小吏犯错,他不予开除,这个小吏后来为他刺探到一条重要情报,提出相应建议,使他得到皇帝嘉奖。
D.丙吉抓大放小,重视阴阳调和。他外出碰见打群架死伤不闻不问,看见牛喘气吐舌头却停下来问,他的解释是宰相的职责是调和阴阳而不管人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
(2)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史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