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物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簸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恭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故爽等不复设备。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乘舆:代指皇帝。②尚方:皇室库房。③天府: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④烈祖封平原时图:明帝曹数封平原王时的地图。

材料二: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指口A言渴B婢进粥C懿D不持杯E而饮F粥G皆流出H沾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横,在本文中理解为形容词“跟地面平行的、左右向的”,与《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词义相同。
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查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属,在本文中译为动词“连接”,与《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词义相同。
D.遗,在本文中译为动词“赠送”,与《师说》中的“小学而大遗”的“遗”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将明帝的才人当作歌舞伎乐。
B.孙礼忠心为国。对于官职和往事,孙礼并不在意,却因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混乱不堪而愤怒流泪。
C.李胜忠信可靠。司马懿在病重之际,深切叮嘱他去并州时要小心胡人的侵袭,并将儿子托付给他。
D.诸葛亮料事如神。诸葛亮几次向司马懿发出挑战后,司马懿上书请求交战,但诸葛亮知道这是司马懿还没有能战胜他的把握而暂时采取的计策。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2)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小题5】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司马懿的形象特点。
2024·山西阳泉·三模
知识点:《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选自《明皇杂录》)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相同。
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
C.“用事”,在文中是“当权”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的“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思相同。
D.“设”在文中是“准备”的意思,与《苏武传》中的“为武置酒设乐”的“设”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
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小题5】司马光与“时人”对卢怀慎的褒贬评价不一样,综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风,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赏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而“人师”则只要求在品德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即可。
B.有道,最初是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
C.教化,出自《诗·周南·关雎序》中的“美教化,移风俗”,意为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小题5】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上作飞山宫,后特进魏征上疏,以为: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二月甲子,上行幸洛阳宫,有被谴者。魏征谏曰: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陛下所亲见,奈何欲效之乎!上惊曰:非公不闻此言。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佞,行畴昔之恭俭。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

【小题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四方A未定B常以德C义D为心E旋以海内F无虞G渐加骄奢H自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及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咎,在材料一中是“责怪”之意,与《游褒禅山记》中“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的“咎”意义相同。
B.讽,在材料一中是“暗示”之意,与《张衡传》中“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中“讽”字意义不同。
C.陛下,在此指唐太宗。而“陛”本意指殿前的台阶,《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中“陛下”即为“殿前的台阶下”之意。
D.诚,在材料二中是“确实”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诚”字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魏征反对唐太宗营造飞山宫。以隋炀帝穷奢极欲,最终导致民穷国亡、身死人手为例劝谏,希望唐太宗深思。
B.材料一中,魏征不赞同唐太宗巡幸洛阳宫时降罪他人。以隋炀帝把各地献食多少做为赏罚的根据为鉴,劝谏唐太宗不要忘记出行的本意,使唐太宗警醒。
C.材料二中,魏征认为此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这个观点极不满意。
D.材料二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最初的“恐人不言”到如今的“不悦人谏”的变化,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
(2)公向未道时,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