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节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溃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
C.属,文中指托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的意思不同。
D.为,文中意思是成为,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为”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礼贤下士,并以此来教育儿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伯禽:你前往鲁国去,不要在人才面前表现得很骄横。
B.周公总结了六种谦虚的德行,指出它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从正面以桀、纣为例,说明不谦虚会导致自身的灭亡,更可能失去天下。
C.相国是个大官,不应拘泥于细节,不能耍小聪明;管仲认为,隰朋在这方面处理得还算可以,如果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继承相位。
D.桀纣对待贤才不谦虚谨慎,但是桓公却不同。桓公对待管仲时表现得很恭敬,他称管仲为仲父,求助时说:“这是大事,希望仲父指教我。”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小题5】管仲说自己和鲍叔牙关系很好,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推荐鲍叔牙为相?
2024·广东茂名·三模
知识点:吕不韦(前292-前235)《吕氏春秋》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谦剂貌辨者,吾无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答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士》)

【注】①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孟尝君田文之父,受封于薛地。②过颐豕视:耳后见腮,目光斜视。③昭阳:楚国国相。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宣王A立B静郭君C不善D于宣王E辞F而之薛G与H剂貌I辨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无辞为也”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B.“不若革太子”与“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两句中的“革”字含义不同。
C.先王,有两个义项,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贤圣之君。在文中意思是前者。
D.庙,旧时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房屋。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针对静郭君对剂貌辨的态度进行劝谏,但静郭君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剂貌辨更好了:让他住进上等客舍,让自己的儿子侍奉他。
B.剂貌辨想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所以冒着被杀的危险进入国都去朝见齐宣王,劝其重新任用静郭君,他的劝谏取得了成功。
C.剂貌辨游说齐宣王的时候,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静郭君不听劝谏,没有立卫姬之子为太子;二是拒绝了昭阳的请求,不肯与之互换土地。
D.齐宣王最终改变了对静郭君的态度,迎接静郭君回到都城,还任命他为相,但静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辞去,宣王三天后才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
(2)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小题5】以“千里马”为核心词,分析“静郭君善剂貌辨”的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耶?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不若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隋侯珠之重也哉!

(选自《吕氏春秋·贵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
B.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
C.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
D.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为君之患也”与“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B.“使人以币先焉”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币”字含义不同。
C.“不若审之”与“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促织》)两句中的“审”字含义不同。
D.“彼且奚以此之也”与“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奚”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首先提出贵生的观点,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之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以各种职官不能擅自做事,一定要有所约束作比,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B.子州支父拒绝了尧要把天下让给他的请求,子州支父给出的原因是自己不愿也不能做天子,而且现在自己身患疾病,正要治疗,无暇顾及天下的治理。
C.越国人没有国君,便想方设法将逃到山洞中的王子搜逼出来,让他做越国的国君。王子搜很无奈地感叹,为什么偏偏让自己来担任这个职位。
D.颜阖安于贫贱,鲁国国君听说他德才兼备,想要请他出来做官,当得知使者是来请他出山做官时,他就巧妙地使了个脱身之计溜走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
(2)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小题5】文章最后一段举了“隋侯之珠”的例子,和第二段的众多例子是否重复?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注】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今桓公下匹夫A之士B将C欲忧齐国D而小臣E不行F见G小臣H之忘民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小题5】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