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简单地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士族阶层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虽然它的内容都是以前就存在的,但是,不仅原来收录那些资料的书籍大多散佚,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编撰者有选择地博采群书重加整理,上述效果也并不能如此显明地体现出来。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士族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概地说,士族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文化资源,其所统驭的依附人口在必要时即可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并保护家族的权益,并由于条件的优越造成累世官宦的情形,同时士族的不同家族之间又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巩固和扩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力量。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而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则形成于东晋。在门阀政治时代,出现了一种过去所没有过的皇权与士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皇权虽然在理论上仍被视为最高的权力、国家的象征,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取消和超越士族的权力;在有的年代里,皇权实际上成为一种虚设的东西,对国家重大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原因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官僚权力是由皇权派生的,士族权力则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世说新语》中对王、谢等家族成员言行的记录反映了这一点。

在汉王朝趋向崩溃、士族势力不断成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作为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儒学也逐渐衰微。自东汉后期以来,在对儒家经典加以新的阐释的同时,老庄学说不断兴盛,佛教思想流布日广。所以魏晋成为自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因而也是思想史上创获尤其丰富的时代。《世说新语》虽然并不收录长篇大论,但它所记人物言行,却生动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上述重要特色。

《世说新语》常常被称为一部记录魏晋玄学清谈的书,这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揭示了这部书的基本特点。所谓玄学,是一种会通儒道、进而又融合佛学的学说,流行于士族社会。它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究其根本,可以说玄学具有浓重的形而上性质,它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及语言表达质疑;这个概念常常和虚、远、深、微妙等形容词相联系,而玄学即使在讨论具有现实政治背景的问题——如名教与自然时,也喜欢从抽象原理的层面以逻辑论析的方式展开。所以,尽管自古以来指斥玄学不切实用者不乏其人,甚或加以清谈误国的罪名,它其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重要进步。《世说新语》不仅保存了许多魏晋玄学清谈的名目和若干重要内容,描述了清谈展开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记录了魏晋士人经清谈风气熏陶而呈现的各种机智有趣的言论。

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历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尽管人必须结为群体谋求共同的生存,因而必须遵守一定的群体生活原则,但在根本上人又是一种只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性的存在;除了我,就不是我,我们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描述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与整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因而,对个体意识的压抑乃至抹杀,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人的创造性才智的萎缩。从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的动乱,皇权地位的降低,国家意识的淡薄,士族社会身份的提高,都为士族文人的个体自觉提供了条件。从另一角度上说,这也是旧有文化传统内藏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性所引发的人性的反动。

众所周知,魏晋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音乐、绘画、书法乃至围棋,大致也都是在魏晋时代产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联呢?因为,虽然文学也可以用于宣传、教化,虽然音乐、绘画之类也可以作为富贵者日常玩赏的对象,但它真正的价值是个人才智与创造力的显示,是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途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文学艺术的创造主要不是由作者自身的精神需求决定的,它也许会有技艺上的成就,而生命力和感染力却只能是有限的。而魏晋时代正是由于士人个体意识的强烈,导致他们对文学艺术热烈爱好,同时也引发了它的兴旺成长。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有关的优美的故事,譬如嵇康奏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死的记载。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东汉末和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

(摘编自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虽非原创作品,但其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精心编纂,凸显了该时代士族阶层的精神特质与思想文化特点,从而展现出其经典的价值。
B.在魏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象征,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超越或取消士族的权力,有时甚至沦为虚设,这一政治结构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
C.《世说新语》不仅收集整理了士族闲谈逸事,还涉及士族对宇宙本体及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后者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进步。
D.作者认为,魏晋士族阶层的崛起与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他们在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族阶层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拥有厚实经济基础和优越的文化资源。
B.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政治活动,保护家族权益,并因条件优越形成累世官宦的情形。
C.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标志着门阀政治的最终确立。
D.魏晋时代思想解放、异说并存,儒家经典被重新阐释,老庄学说、佛教思想有所发展。
【小题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举例介绍《世说新语》的部分内容和形式。
B.文章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门阀制度的形成。
C.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与其他文献的不同。
D.文章通过因果关系阐述《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小题4】以下图表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材料和图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社会阶层经济基础文化资源政治活动军事力量
士族厚实优越参与可转化
其他阶层一般有限较少参与无或弱
A.士族阶层在经济上拥有厚实的财富,而其他阶层则相对一般,这为士族阶层在其他诸多方面,形成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B.文化资源方面,士族阶层享有优越的条件,而其他阶层相对有限,这反映了士族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
C.在政治活动中,士族阶层积极参与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其他阶层则较少参与,这显示了士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D.军事力量方面,士族阶层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与皇权平行存在,这与其他阶层相比有显著差异。
【小题5】《世说新语》中展现了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请谈谈你认为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中哪些方面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024·广东茂名·三模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诸子对色彩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哲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推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墨子用作为姓氏和命名墨家学派,用黑色彰显哲学理念。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以黑、白两色表现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更是集中地在作品中用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庄子》一书中颜色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颜色词为苍、青、白、黄、赤、玄、素、黑、骊、紫、朱、缁、绀、丹、辱15种。对《庄子》中的颜色词进行统计,其中26篇中提及色彩,内篇中出现 8次,外篇中出现30次,杂篇中出现23次,共计 61次。

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首先,从思想体系看,《老子》第十二章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承袭老子对五色的观点,在《天下》篇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认为五色会扰乱人的视觉,使眼睛看不清楚,失去自然本性。庄子规避繁缛交织的色彩,旨趣趋向自然、本真的白色。其次,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是庄子偏爱白色的民俗原因。殷人以白色为贵,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过其他颜色。庄子出生在殷商旧族所在地的宋国蒙城,身受殷商文化的熏陶,行文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殷人尚白的社会习尚。最后,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是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选择。白色在庄子看来不仅是澄明清虚的自然之光,更是虚静空灵的自然心境和纯真朴素的自然本性。白色所寓意的空明纯净的心境,是人走出现实的限制,参透生命的局限,自由遨游于天地而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

推崇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白色最能代言庄子的自然之道,但是庄子并不是仅以白色为贵。在庄子看来,生命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话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在庄子勾勒的世界中,有眉须雪白的渔父、穿着黑色礼服的祭祀官、冬夏青青的松柏、青翠欲滴的新生之草、洁白的丹顶鹤、乌黑的乌鸦、毛色不纯且有一只赤蹄的骏马、九重深渊的黑龙……

庄子反对将色彩礼制化、工具化。在礼制社会,人们赋予色彩以等级,用来划分地位上的尊卑贵贱,颜色词有着鲜明的用色要求与层级界定。儒家将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其他颜色视为邪色。在庄子看来,真正的圣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他们不汲汲追求名、势、利,即使套上最朴素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从心灵深处所散发的光辉。庄子伫立于人生的边缘,带着自然的情感与超越的眼光去审视人生,批判人为”“刻意的矫情伪性。

庄子眼中的颜色,回归色彩的自然属性,超越了五色的阐释,摆脱了礼制话语的束缚,具有无限的时空延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下,自然之色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再现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仲艳青《庄子眼中的颜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受到了道家鼻祖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思想的影响,庄子才偏爱白色。
B.庄子认为,生命本身呈现的颜色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故他并不仅以白色为贵。
C.孔子、墨子、老子、庄子都善于通过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与等级观念。
D.儒家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邪色”,其理念与老子的黑、白两色观很相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承接上文庄子善于精彩描绘各类色彩。
B.文章先引出写作话题,然后对庄子眼中的颜色进行集中论证,重点突出。
C.文章多引用文化典籍,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又使文章的论证有力。
D.文章立足于“庄子眼中的颜色”,同时兼顾孔子等人的色彩观,视野较为开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以空明若镜的心灵来观照世间万物,描绘出生命世界的真实性与多样性。
B.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于其他颜色,体现了“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
C.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对于再现自然之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D.《孟子·尽心下》云:“恶紫,恐其乱朱也。”这一观点是庄子所不赞同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与经济一直是互利共生的。科技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前者是常规科技进步,后者被称作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现代经济发展既有普通经济增长,也有爆发性产业变革,前者是常规增长,后者是产业革命。概要地说,常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常规增长,科技革命则能引发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重大转型。当前,世界科技加速发展,21世纪很可能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发生以“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并催生新的产业革命。

(节选自何传启《新科技革命引发新产业革命》)

材料二:

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一些基本科学问题以及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都有重大突破。

首先,在宇宙演化方面,揭开了暗物质、暗能量之谜。这是继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之后,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重大飞跃,将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暗物质是具有质量,但是不会和光发生任何作用的物质。暗能量是充满宇宙空间,使宇宙膨胀加速、具有负压力的能量。

2012年3月,我国科学家通过国际合作,首次实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精确测量。中科院、国内有关机构及国际合作者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标志着我国在粒子物理研究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

其次,在物质结构方面,随着科学家已经能够对单粒子和量子态进行调控,量子世界的探索从“观测时代”走向“调控时代”,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网络、量子仿真等领域将实现变革性突破,也可以成为解决人类对于能源、环境、信息等需求的重要手段。

例如,法国的塞尔日·阿罗什利用突破性的实验方法打造出一个微波腔,借助单个原子在微波腔中会辐射或吸收单个光子的特性,实现了操纵单个光子。美国的大卫·维因兰德利用突破性的实验方法制造出了一个离子阱,先用光来俘获离子,然后用激光冷却离子,进而对离子进行测量和控制。

再次,在意识本质方面,探索智力的本质、了解人类的大脑和认知功能,引起了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新的革命。2011年8月,美国国防预研规划局研制的大脑控制机械手臂问世,它可能以通过大脑植入微小芯片的手段,让大脑直接将指令传输给机械手臂,瞬间完成指定动作。

(节选自白春礼《新科技革命孕育重大创新突破》)

材料三:

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一场新产业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始终表现为“双面刃”:一方面它把工人从就业岗位上排挤出来,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美国现有4万-5万个工种,其中40%以上是在信息革命以后出现的。信息革命引起了劳动的多方面变化:一是劳动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超过了体力含量;二是劳动不再是人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而是人处于这个过程之外监视生产;三是劳动从密集型转向分散型,从集体劳动转向家庭式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对劳动及劳动就业的判断就需要有一套新的评价体系。

(节选自陈林《新产业革命与劳动危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都属于科技爆发性突变,这种科技突变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重大转型。
B.21世纪科技加速发展,将引发以“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为中心的产业革命。
C.70年代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它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
D.新产业革命与劳动危机有着密切的关系,既能使工人失去就业岗位,又能为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辩证地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详述信息革命导致劳动者就业的变化。
B.人类对暗物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暗物质与一般物质一样具有质量,但它不会与光发生作用。
C.科学家已经能够对单粒子和量子态进行调控,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了变革性的突破。
D.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利用突破性实验法对粒子进行测控,二人走在粒子物理研究最前沿。
【小题3】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I艺术是指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生成的艺术作品。它的范围很广,包括AI自主生成的作品和人机合作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目前已经涵盖绘画、音乐、诗歌、电影、舞蹈、雕塑等领域。这种新兴、新型的数字艺术在发展中常遭遇一个挑战:如何从其生成的巨量作品中挑选出相对而言最有趣味的作品,并将其引向普通社会大众。对于几乎所有AI艺术家来说,策展成为他们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一招。

AI艺术家时常陷入两难选择:作为艺术家的他总是不自觉地遵从自己的口味来选择作品,而作为策展人的他又总要考虑尽可能向观众展示AI艺术的全貌。究竟应该如何协调这种两难关系?作为一个策展人,他的理想是把他的AI模型放在现场,让它持续地生成图像,并训练这台AI模型自己做出选择;一旦AI模型从中做出了选择,它就会自动消失。如此一来,这台AI模型本身就是艺术作品,而其中选出的那些图像不过是它所创造的一些稍纵即逝的视觉印象。不过,现在的策展还不允许一个艺术家如此超然,因为就目前的AI模型来看,如果只将它放在展览现场,那么观众所面对的大多是噪声,而且在此情况下生成的图像大部分都是无趣的。AI艺术如果要繁荣发展,就必须走向大众。因此,在高雅与通俗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就是AI艺术的不二选择,既不能离世俗太远,也不能离它太近。

基于深度学习的AI能否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作?这是当下所有关注AI艺术的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很多活跃在AI艺术一线的艺术家都在试图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来回应这个问题。克林格曼认为,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人类的传宗接代逻辑来理解。我们生孩子是保障人类自身的繁衍和不朽。我们赋予AI一定的策展和选择功能,本质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确保人类不朽的方式。例如,我们无法将自己上传到计算机上,但我们可以创造某种事物,让它能够持续生产我们想要的某种东西,哪怕我们已经离世也不受影响。某种意义上,赋能AI模型一定的策展能力就是一种让艺术家持续延长艺术生命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赋予AI一定的策展和选择能力,我们可以看看它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从AI自身的角度看,它或许会因为这些能力而获得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克林格曼于2018年创作的AI艺术《灵魂出窍》,就显现出一抹自主性的阳光。

另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是,AI能否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做出评价?大多数AI艺术家都对此持乐观态度。从纯粹技术角度看,AI总会在某一天达到自我改进和提升算力、自我评价作品质量的程度,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它将驶入一个我们再也看不到的区域;它可以理解宇宙,也可以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但它也必须创造某种方式让人类理解它的这些行为。当然,它或许也会在某一天,因为我们跟不上它的速度,而最终对我们失去兴趣,但至少目前还不可能发生这些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AI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某种人脑与机器直接联结的界面或机制,以实现对AI理解的理解。

总的来说,活跃在AI创作一线的艺术家都对AI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坚信,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算力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突破性进展,在不久的将来,AI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较之人类艺术家更有趣的艺术作品。

(摘编自马立新《AI艺术的前世今生》《光明日报》2023年04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艺术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艺术作品,包括AI自主生成和人机合作创作的作品。
B.针对AI这种新型数字艺术遭遇的一个挑战,艺术家一般都用策展这一关键招数来应对。
C.AI艺术家有两种基本职责:一是按照自己的口味来选择作品,二是向观众展示AI艺术。
D.AI将驶入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区域,我们因跟不上它的速度,而担心它对我们不感兴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深度学习的AI的分析,证明AI艺术家将能创作出较之人类艺术家更有趣的艺术作品。
B.文章第二段从AI艺术家两难选择的角度,论证了目前的AI模型大多是噪声、生成图像大多无趣。
C.文章第三段以克林格曼的《灵魂出窍》为例,论证赋能AI模型一定策展能力就能确保人类不朽。
D.除了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文章还善于以问题引路,让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模型放在现场,持续生成图像并做出选择后自动消失,这台AI模型本身就是艺术作品,选出的那些图像是它创造的视觉印象。
B.AI艺术必须走向大众,才能繁荣发展,而AI艺术的唯一选择就是在高雅与通俗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与世俗不太远,也不太近。
C.与人类传宗接代逻辑相同,赋能AI模型一定策展能力就是一种让艺术家持续延长艺术生命的方式,见证AI模型获得一定自主性。
D.AI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人脑与机器直接联结的界面来实现对AI的理解:它对宇宙的理解、它创作宇宙、它创造方式让人类理解它的行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