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记要我找你

曾瓶

号码很陌生。

不屈不挠地响铃。不接,像要地老天荒般响下去似的。只得接。对方说,书记要我找你!声音很陌生。尤卫劲努力回忆,确实不熟悉这个声音。他问,哪个书记?

对方问,滨江有几个书记?

尤卫劲没好气地说,市委书记、县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社区书记多得很,少说也成千上万。

对方说,市委。

尤卫劲有些吃惊,市委周书记?

对方问,滨江市委有几个周书记?

尤卫劲不敢掉以轻心,问,你是谁?

对方说,见面就知道了。

尤卫劲问,什么事?

对方说,见面就知道了。

尤卫劲有些恼怒,但不表露。显然,对方是要见面,有话,不便在电话里说。他问,什么时候?

对方说,现在。

尤卫劲差点骂人,老子大小也是一个局长,你是谁,你说见就见?尤卫劲忍住怒火,早不是当区长时的脾气了,要是当区长时,早就一句话把他推得远远的。现在的尤卫劲,脾气改了不少,他准备注意一些方法,比如,告诉对方,今天安排有会议有调研,一个局长,有会议有调研,再正常不过了,至于开什么会议在什么地方调研,你还要来调查不曾?

对方像看穿了尤卫劲要玩的把戏,说,尤局长,我在你办公室旁边。

尤卫劲差点砸了茶杯,居然把自己侦察得如此清楚。今天上午,尤卫劲没有安排会议调研什么的,市上也没有需要他参加的会议或活动,他准备在办公室看一些资料,居然被人家逮了一个正着。显然,是有备而来。还特别强调,书记要我找你!

尤卫劲决定好好会会那人。

那人自称毛经理,说市委周书记的老家和他一个村,他叫周书记表叔。他们家,和周书记很友好。他父亲,以前,当村支记,没少照顾周书记,包括周书记上高中上大学的学费,一大半,都是他父亲出的。周书记回老家,每次,都要去看他父亲。现在,他做一点小生意。毛经理随即说到尤卫劲他们局正在招标的一个项目,一千多万的工程,就是尤局长一句话。至于如何操作,尤局长根本不用管,道上混了这么多年,懂的。毛经理一再强调,是周书记要他来找的,如果不信,可以马上给周书记打电话。

尤卫劲觉得十分好笑,问,你认为我会这样干吗?

毛经理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说,尤局长,你应该知道不干的后果,周书记难得找下属。

尤卫劲问,毛经理,你知道我为什么从区长成了这个三流局的局长吗?

毛经理笑笑,说,有一些耳闻,但不是很清楚,有传闻,说你得罪了前市委牟书记。难道尤局长还要得罪新来的周书记?

尤卫劲说,傻子才想得罪领导!今天我就明确告诉你,违法违纪的事,我尤卫劲不会干!最多,就是这个局长,不干了!

尤卫劲在某区当区长,数次接到谭总电话,说书记要我找你!尤卫劲知道谭总和市委牟书记关系特殊,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脱了。有一次,谭总把尤卫劲堵在了办公室。谭总谈到一个项目,该项目投资数亿元,尤卫劲正严令整改。该项目招标过程中,谭总就曾多次找尤卫劲,要他帮忙,尤卫劲均找理由,推了。谭总在尤卫劲办公室不走,恳求说,以前,找你尤区长帮忙,你不帮,我们认了。这一次,你也不用帮,你就当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让何副区长办总可以吧?谭总请求尤卫劲高抬贵手,不要太较真,像这样干下去,他至少损失好几千万。他当即打市委牟书记电话,要尤卫劲和牟书记说。尤卫劲哪会让他打通牟书记的电话,打通了如何说?按牟书记的指示落实好?群众不闹开锅?损失谁负责?牟书记的电话没有当场打成,晚上,倒是牟书记把电话打过来了。牟书记问了该项目的情况,要尤卫劲在不违法违纪的前提下,该支持的要支持,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嘛!第二天,谭总再次来找,故意问,昨晚,牟书记给尤区长打电话了?尤卫劲回答,打了啊,牟书记特意强调,在不违法违纪的前提下支持你!尤卫劲说,你那项目,不好好整改,会进监狱!谭总差点暴跳如雷,说,牟书记的电话,算白打了!尤卫劲说,没有啊,牟书记给我说了,违法违纪不能干!你抓紧回去整改!一年不到,尤卫劲由某区区长,调任某三流局局长。按尤卫劲的调侃说法,该局在政府系统排位属严重靠后,如果不积极主动,分管领导一个季度难得召见一次,主要领导一年两年也不一定接见一次,属严重远离中心。

毛经理走后不久,尤卫劲很快接到市委办公室电话,要他去周书记办公室,周书记找。

尤卫劲推开门,周书记正在和市纪委赵书记谈着什么。周书记要他坐,特意介绍说,这是才来不久的市纪委书记赵立新同志。市纪委赵书记来滨江工作才两个多月,尤卫劲在会场在电视上见过。

周书记说,市纪委缺一位常务副书记,我觉得你很合适,推荐了你,赵立新同志刚刚来,说要考察考察你。

尤卫劲正纳闷,赵书记笑着说,考察已经通过了,尤卫劲同志,我们相信,你完全可以胜任。考察?考察已经通过了?什么时候?

尤卫劲一头雾水。

周书记、赵书记哈哈大笑,说毛经理不是找过你了嘛!原来,所谓的毛经理,是市纪委赵书记特意请来的外地同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卫劲接到陌生人的电话,而对方不愿表明身份和意图,且提前调查过他,这令他恼怒。
B.毛经理一来就表明自己和周书记关系匪浅,然后才说明来意,借周书记来给尤卫劲施压。
C.“你应该知道不干的后果。”毛经理不温不火的语言,说明他对拿捏尤卫劲胸有成竹。
D.尤卫劲由某区区长调任某三流局局长,该局在政府系统排位严重靠后,远离中心。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层层设疑,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感染力;而结尾处释疑,又使小说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尤卫劲与毛经理的对话,展现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C.小说构思巧妙,情节集中在两次电话和两个场所,而两次电话分别有展开故事、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
D.小说塑造了多位干部形象,虽然对周书记、赵书记二人着墨不多,但凸显了二者知人善用的形象特征。
【小题3】小说插叙谭总找尤卫劲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曾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理论:扁平人物又称为性格人物、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人物。小说中的尤卫劲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广西北海·三模
知识点: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遥远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道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务长和“我”关于挖红柳的一段对话中,一连用了四个“对不对”构成一组反问句,加强了肯定语气,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司务长只顾眼前需要,破坏了环境却又全然不觉,反而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B.“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从形态和神态两个角度描写红柳树,生动地表现了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C.“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运用拟人手法,突出沙丘被挖去红柳后的惨状,表达作者对红柳树的同情。
D.文章对红柳的描述具体而形象的描述,显示了红柳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伟大生命力,然而红柳最终竟断送在人的手下,可见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力之大。
【小题2】简析文章标题的两层含义。
【小题3】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它蕴含什么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鸟,终于飞过湖面

查一路

我看见这只大鸟时,觉得它也在看我。向我飞来。它飞着。突然掉下来,离我鼻尖那么高。瞬间,又拉起来,擦过我的头顶,迅捷地滑过去,鸟也有亲近人的想法么?我想问问鸟儿:跟我一起去看湖吧?

冬天,鸟和我一起来到湖边。风有些硬,天空是蓝的,云朵像泼洒在餐桌上的牛奶。湖,深邃,在嫩黄的阳光下,细浪温柔,风过时,推起一层层金黄的褶皱。湖水呈现出深不见底的清澈、澄碧,一切的力量厚积在水底。雄浑,被悄然隐藏在平静中

岸边树木褪去华丽,湖的本身露出来,占领视野。湖很大,目光层层向前翻阅,一遍遍贴着巨大的平面舔过去,因贪婪而疲倦。

此刻,鸟飞起来了,先是一只,接着两只、三四只……很快形成一个群体,排成队列。与我相遇的那只大鸟领头,远看,像一只箭头射出去。鸟儿迅疾地飞,仿佛前面有无形的高墙,或者要撕裂内心无形的网。

恰在此刻,天骤然变脸,暗了下来,风和云都起来了。我的心,似乎被一根发丝悬着一一为这群鸟。会不会落到水里?没有树枝栖息和任何物体落脚,它们能飞过这荡漾着千顷波涛的湖面吗?我虽然担心,可又并不担心,动物有神奇的本能,比如这群鸟。

鸟的天赋与生俱来,它自由,它骄傲,它把翅膀铺展开来,就那么贴着水面,浮在空气中,摇晃,前行,优雅地做着各种特技,自负与傲岸,在翅膀的舒展与收缩之间显露出来。

干冷的风,缠绕树枝发出声响,浩瀚的湖面,似乎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而鸟们,在摇晃中调整平衡,此刻它们的利爪抓不住任何可凭之物,唯有翅膀可以试探风向,藉此调整力度与方向。

我听到了鸟的叫声,为什么如此尖厉?它抓住了我的心,我的心像一只攥紧的拳头,所有的收缩只为鸟的安危,湖面如此大,无可凭借,无法栖息,鸟能不能飞过这辽阔的无垠的波涛?

这叫声,把我带回童年。那时,我六岁,世界对于我,像刚剥壳的煮鸡蛋一样新鲜。那一次是跟妈妈去石门湖边的亲戚家。

湖岸边,长着睫毛般的芦苇。忽然。我听见了鸟尖厉的叫声,扒开水草,是一窝雏儿,围绕这窝雏儿,我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对抗。我要把它们带回家。我大哭,以哭声加重对抗的砝码。母亲脸上的厉色也逐渐加重。

于是,有了如下一段对话:

“雏儿是像你一样的孩子,如果天黑了还看不到他们的妈妈,你愿意吗?”

“不!”我摇摇头。

“鸟妈妈是像我这样的母亲,如果天黑了还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你愿意吗?”

“不!”我摇摇头。

这一细节,隐喻了今后人生中的取与舍,它必然包含内心的风暴和隐痛,但必须经历,也必须隐忍着让它过去。

母亲是我一生恩威并重的湖泊,她的光芒,慈爱而严厉,将我照拂。几十年来,我也时感弱小,卑微和一事无成,唯一欣慰的是,无论身处何境,我心怀善良和正直,有所敬畏,有所坚持,觉得自己还是个是非分明,内心亮堂的人。

童年遥远的湖,照亮了我许多。我试探着把自己当成一只鸟儿,去想一些事情,想到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互助与融入吧,如同此刻的鸟与湖,湖的心中有鸟,鸟同时通过湖照见了自己。

冬天的湖泊,让我震惊。风更大了,湖面上波浪像手风琴一样拉开、舒展,风主宰着波浪,波浪主宰着湖泊,远处的风正把波浪一层层推过来,推到岸边,浪拍打着岸。

而我牵挂的还是那群鸟,此刻,风已经吹散了一个群体,七零八落,鸟们像被风扔出去的一群弃儿,遥远的凝望中,已如飘零的花瓣,似乎要落到湖面。接近湖面,瞬间,又似乎得到支撑,重整队形。它们是一群被风打散的士兵,此刻听到了集结号,风扫过来的时候,它们整理出新的队列和飞翔的姿势,贴着湖面,低头向前俯冲……

鸟在向湖告别了。

它们的翅膀优雅而年轻,此刻充满了骄傲与力度。而湖,我想,它的心里是否眷恋地留存着鸟飞翔的身影呢?鸟的飞翔,丈量出湖的浩渺与包容:湖的博大与恩威,炼就了鸟的翅膀,让它冲破潜能的极限和内心无形的网。对鸟来说,翻越一座山容易,飞累了,可以随便找个树枝歇歇。而湖,把慈爱收敛在冷峻中,不给鸟凭借枝头的依赖,让一切远程的飞翔成为可能和本领。

落日,穿过云层,一点点、雄浑地降落,硕大,浑圆,深红,……

此刻,鸟,已经越过湖面,正向落日飞去,并融进了落日,像一颗颗子弹向着靶心旅行。

(选自《散文》,有删改)

【小题1】综观全文,简要概括鸟儿能够飞过湖面的原因。
【小题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小题3】文中写“我”与母亲围绕一窝鸟雏儿的一段对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探究本文标题中“终于”一词丰富的情感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租房里的阳光

於全军

刘庆是个职业写手,孤身一人在北京漂着。这天他接了一部悬疑小说的活儿,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写出来,他就想去郊区合租个小房子开工。

他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处正在招租的房子,房子是由旧式办公大楼改的,中间一条过道,两边是三间卧室,需要找三户合租。这三间卧室里,最好的一间带落地窗、大阳台,阳光充足;差点的有个向阳小窗户;最差的那间也有窗,却是通向过道的暗窗,一点阳光也见不着。

刘庆最深恶痛绝的就是这种暗窗房,屋子里就像闷罐子,于是他就对着来合租的另两个人——一个彪形大汉和一个柔弱的姑娘说:“我想住那间有阳台的,价钱高点也没关系。阳光对我太重要了,因为我养了一盆女友送的花,这是我的爱情花,也是励志花,她要求我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花,不要忘了自己。”

刘庆说这话的目的有二,一是争取到有阳台大房间,二是说明自己很穷,让那大汉别打自己主意。难怪他这么想,那大汉外表太吓人了,头剃得精光瓦亮,腮下还留个大胡子,配上一米八几的个子,俨然就是《水浒》里的鲁智深。“鲁智深”听了刘庆的话,一捋袖子,露出一条青龙文身来:“都别跟我争,阳台房归我了,不过你们有了麻烦可以找我,喊我鲁哥就行。”

刘庆一听就蔫了,这人明显就是混社会的,自己哪还敢多话啊。反倒是那位柔弱的女孩说话了:“可是我有病,医生说要多晒太阳……”这话说得断断续续,时不时还咳嗽一声,让刘庆的心都不由得跟着揪了一下。刘庆正想着替女孩说话,想不到那个鲁哥先开口了:“你身体有病啊,小妹?那、那阳台房归你了,我住小窗户的。”

刘庆搬进了暗窗房里,谁让他既斗不过鲁哥,又同情小妹呢?他把那盆宝贝花放在暗窗的窗台上,打开窗户通风。这个暗窗非常小,位置又高,踩着凳子才能够着,倒是不怕有窃贼进来。

接下来刘庆就是昏天黑地地写作了,几乎不出门,不过有件事他必须每天做,就是搬着花下楼去晒两小时太阳,不然这花死定了。这天,他捧着花盆出门,正遇上那个姑娘,姑娘一看就明白了,问:“又出去晒花?”刘庆点点头:“是啊,没办法。”姑娘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刘庆正要端着花出去,忽然看见一道亮亮的阳光照在暗窗的窗台上,把花叶照得闪闪发亮,屋子里也照进一大块光斑。可这是暗窗啊,不可能有阳光的,他就踩着凳子,通过暗窗寻找阳光的来源。这一看就明白了,原来姑娘卧室也有个通向走廊的暗窗,光线就是从这个暗窗过来,照在自己暗窗上的。但这两个暗窗和阳台可不在一条线上,阳光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射进来,这是怎么回事?刘庆忽然想起姑娘搬来住时抬着一面大镜子,她说自己是学跳舞的,用镜子来纠正动作。不用说,姑娘一定是看自己每天搬花太辛苦,就用镜子反射阳光到自己屋里!刘庆这个感动啊,原先自己一直防着人家,现在看来,这个邻居还不错。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天中午,刘庆忽然发现反射在花上的阳光直晃,好像是镜子放不稳,这是怎么了?忽然刘庆想到,姑娘身体有病,该不是摔到地上起不来,又喊不出声,在用这个方式向自己求救吧?想到这里,他急急忙忙到了姑娘房间前就敲门:“妹子,你是不是病了?我能不能进去?”

里面没应声,只发出一种沉闷的响动。不好,姑娘一定病发了!刘庆一膀子撞在门上,一下就开了,紧跟着被一把匕首紧紧抵住!

拿匕首的是个陌生男人。刘庆很快被这个男人绑上,还堵上了嘴。这时他才看见,姑娘也被绑在一面大镜子前。阳光摇动,就是姑娘趁歹徒不注意,摇晃镜子的结果。

歹徒说:“兄弟,我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外面风声紧,想在这里躲几天。放心,我不想杀人,等外面查得不严了我就走。”

歹徒是昨天夜里来的,姑娘昨晚回家,刚打开防盗门,就被歹徒捂住了嘴,推进了房里。只是绑上了手脚。到了第二天,姑娘想自救,就用身体摇晃反射阳光的镜子,果然引起了刘庆的注意,却没想到刘庆没头没脑地撞了进来,也被绑上了!这样又过了一天,歹徒还没走的意思。刘庆和姑娘心里都清楚,得赶紧想办法,再拖下去可没个好。

这天中午,歹徒给他们吃饭,姑娘先被解开手,她刚端上碗,忽然就往窗户那里一滚,大声呼救起来。歹徒一见,立马上前抓住姑娘,堵住了她的嘴。这回饭也不让她吃了,把姑娘绑在了床腿上。

刘庆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他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姑娘呼救是假,真正目的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口红,借挣扎之际在镜子上写了三个字母“SOS”,也就是说,刘庆房间墙上的光斑,会出现“SOS”的阴影,这是国际通用求救信号!刘庆偷眼一看歹徒,还好,这家伙根本不知道这三个字母的意思,无动于衷。

可刘庆又一想,这阴影只能打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但是第三个租客——鲁哥,经常是天擦黑出去,第二天天不亮回来,一回来就睡大觉。就算他偶尔出房到卫生间方便,也未必能注意到,而且,看他一副夜生活丰富的样子,指不定是干什么勾当的呢,他能管这闲事?

到第四天中午,房门忽然被警察撞开了,歹徒束手就擒,姑娘和刘庆被及时解救了。而报案的,正是刘庆认为万万不可能的鲁哥!

面对鲁哥,刘庆和女孩感激不尽,鲁哥说:“我这两天看见你的花没浇水,都快干死了,我以为你不在家,就踩了个凳子,推开暗窗想帮你浇水,结果就看见求救信号了。我就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了。不过我没敢敲妹子的门,而是报告了小区保安,正好警察正到处搜索逃犯,这么一说就对上了——”

刘庆很感慨,要不是姑娘给自己反射阳光,自己就不会进去救她;要不是鲁哥好心给自己浇花,也就看不到求救信号了。想到这里他就说:“其实吧,我瞒了两位一件事,我那盆花根本不是女友送的,是我从市场上淘来的名贵花卉,养开花了很值钱——”

这话一说,鲁哥也笑了:“那我也说实话吧,其实我不是混社会的,这副打扮是为了防坏人,因为我上的是夜班——”

那姑娘一听也笑了:“其实我一点病都没有,也是怕受人欺负。”

得,原来三个人都说了假话,直到现在才掏心窝子沟通上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女孩的“大镜子”在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道具,更是文中起着贯穿全文的线索,所有情节的发展都和镜子有关。
B.刘庆、鲁哥和女孩三位租客为了获得大阳台房,各自耍弄心机,最后在鲁哥的蛮横干预下,以刘庆住最差的暗窗房而告终。
C.鲁哥外形彪悍,三大五粗,貌似《水浒》中的鲁智深,但在解救人质这一事件上,却展现出他的精明与细心。
D.小说在描写三位租客时,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最后三位租客各自展开心扉,掏心窝子的沟通体现互相关爱有了结果,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小题2】“出租房里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就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请从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三方面,谈谈小说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