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地域、哪个族群的人,比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更喜欢筑城了。“无邑不城”,只要是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学术界也一般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我们说,从二里头文化诞生到汉代,在这两千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都邑)是没有城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设防的,你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

要讲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城市这个概念。城市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聚落形态,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与前国家社会的关键区分点。古代城市往往是区域或社会组织的中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城就是这类城市的重中之重。可见城市的本质特征中并不包含城墙,有没有城墙是从空间布局、从有无防御设施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城墙。考古学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防御设施(城墙),“大都无城”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察。

我们试着勾画出中国古都的一个框架。都邑几乎是伴随着国家出现的,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来自最早的国家都邑二里头至曾魏邺城前近2000年的时间里,都城空间构造的主流,是都邑不设防,有宫城而无外城墙,这种现象在二里头、殷墟、周原、丰镐、洛邑、秦咸阳、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等一系到都邑中有清晰的显现。这与国家强盛的国势、军事和外交优势、作为“移民城市”的居民成分复杂化、对都城所处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在这一早期中国都邑布局的观察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二里头时代的到来,这是“大都无城”传统的肇始。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中间的宫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特别像现在的紫禁城,其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如果将二里头时代的聚落形态与该地更早的龙山时代做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中心聚落面积的大幅度提升,由龙山时代的十余万至数十余万平方米,扩大至300万平方米。但在逾半世纪的田野工作中,我们却一直没有发现圈围起整个二里头都邑聚落的防御设施,仅知在边缘地带分布着不相连属的沟状遗迹,应具有区划的作用。由此可以推知,进入二里头时代,聚落内部社会层级间的区隔得到强化,而与此同时,对外防御设施则相对弱化。究其原因,不能不考虑到都邑内的居民。二里头可能是最早集聚了周边人口的中心城市,其人口由众多小规模的、彼此不相关联的血亲集团所组成,这种特征又与其后的殷墟和西周时代的都邑颇为相近。可以说,“大都无城”是最早的“中国”初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大都无城”的一个例外是战国时期。春秋时,大部分城市依然是没有城墙的。如晋都新田就没有外城墙,而东周王城的战国城墙的两侧都发现了春秋大墓和车马坑,说明春秋时东周王城也根本没有城墙,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城围,也就是有了防御设施。这种特点在战国时代韩都新郑体现得更为明显。韩人放弃了难以防守的双洎河南区域,而以双洎河与黄水河的宽深河谷为天然屏障,沿双洎河北岸另筑了一道城墙;同时加宽、加高了新郑的北、东城墙,沿城墙内侧修筑道路,形成“环涂”。如此种种,都凸显了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可以看出,到了战国时期,都城普遍修筑城墙,是社会矛盾尖锐、列国对峙兼并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战国的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都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只有几百年的时间是有城墙的,这以后很快又回到了“大都无城”的状态。

再看看秦国的都城咸阳,我们发掘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找到城墙的痕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不可能有城墙了。文献记载曾经两次有狼群进入秦咸阳城里,狼群如果能进去,恐怕没有严丝合缝的城墙防守。咸阳北坂上有非常大的宫区,仿照六国宫殿的大型建筑在考古学上都被证实了,但就是没有大城圈。依战国时秦国和秦始皇那种气魄,一直是向外扩张的,所以根本没有筑城的必要。连阿房宫一带都是整个都邑的一部分,法天、象地、象北斗,如此巍巍大气,还需要用土围子围起来?再往后看看汉长安城。我们所发现的汉长安城城圈只是内城,因为城外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和商业遗迹,构成首都圈的概念,有帝国之都的气势。可见,越是国力强盛,就越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左传》中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国力强盛,又何必要城呢?这和我们现在说人民子弟兵是钢铁长城是一个道理。

如今,北京城成了一个新的“大都无城”,上海也从清代的小城圈到现在变成了完全的“大都无城”——国际化大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演变的过程,“大都无城”是其中一个波澜壮阔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邑不城”是人们对中国古代都城的既有印象,但这个看法和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相悖,中国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
B.聚落这个概念,涵盖了城市和村落,聚落形态既可以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防御设施的有无进行划分。
C.战国时期的韩都新郑以宽深的河谷为天然屏障,修筑了城墙和城防道路,以加强军事防御,体现了战国对峙的时代特点。
D.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历史变迁,对我们观察北京、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广州市,“小北”等和城墙相关的名称,随着城墙拆除已成为路名。这可能与城墙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及防御需求弱化有关。
B.从《过秦论》中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可以推知,国家防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这和本文的相关观点一致。
C.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遗址至今都没有发现城墙,除了现有考古资料,《左传》中的相关记载也提供了文献证据。
D.人们普遍认为都城都应该有城墙,这个误解可能与先前考古工作中未能发现更多证据有关,也可能与对城市本质理解不当有关。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和下面表格,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朝代典型都城遗址有无城墙都城存废时间
夏 / 商 ?偃师二里头1700~1500BC
殷墟1350~1000BC
西周丰镐、岐邑1000~771BC
春秋周王城、晋新田、楚郢都770~403BC
战国周王城、齐都、韩都、赵都、楚那郢都、燕下都403~221BC
战国-秦咸阳350~207BC
西汉-新莽长安202BC~23AD
东汉洛阳25~190AD
A.西周的丰镐、岐邑存在时间长于韩都新郑,可见城市存亡并不取决于城墙的有无。
B.周王城、楚郢都的城墙从无到有,反映了它们在聚落形态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
C.同处战国,齐、赵等都城有城墙,咸阳则没有,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地理环境不同。
D.除战国以外,其他朝代的都城遗址都没有发现城墙,说明它们基本没有防御需求。
【小题4】在谈“大都无城”时,许宏特意论及作为“例外”的战国时期都邑,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5】书名中的“动态解读”指的是在观察都城形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请结合二里头和东周王城的例子加以说明。
2024·广东广州·二模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比较阴柔,儒生或“酸腐”或“白面”或“手无缚鸡之力”。当然,对“儒”的最初含义,民国以来学者误读很多,如胡适认为儒是靠搞丧礼混饭的殷商遗民;徐中舒认为儒是古文字的“需”,是洗浴从事巫术活动的人;有的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儒家讲究温柔敦厚是源自上古“阉人祭司王”的人格。这些偏见,可能与晚清以来外患频繁、人们多把民族的积贫积弱归因于儒学有关。实际上,儒学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天然带有军事贵族的阳刚属性。

孔子本人崇尚阳刚。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儒士作为男子汉,其志向不可被强迫改变。他指出,“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意思是刚毅的精神气质是近乎“仁”的。刚毅之外,孔子认为“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就是说“仁”包含了勇敢阳刚。

孔子推崇为保卫共同体而不惜牺牲的勇毅行为。《左传》记载鲁国在抵御齐国入侵的战斗中,“公与其嬖僮汪绮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这位战死的汪绮,是未成年人,当时习俗认为,未成年死者属于“殇”,不该按照成年人礼仪殡葬。孔子则认为,汪绮能拿起武器,勇敢地为保卫祖国而战死,不应该算作“殇”,理当享受成人牺牲者的礼遇。赞美保卫共同体利益的勇敢行为,是儒家传统。

诚然,孔子反对“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论语·述而》)的莽夫之勇,也讲究“温柔敦厚”,“必也临事而惧”。但这是否意味着儒家文化不够阳刚?我们需要看当时的社会氛围。当时遍地都是充满了生命力、战斗力的人。子路初见孔子时,“冠雄鸡,佩豭豚,欲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副野蛮战士造型,因而孔子“设礼稍诱子路”,渐渐用教化来节制这种磅礴的生命冲动。磅礴的生命力、战斗力,须加以节制,才能达到中庸状态。孔子本人“温而厉,威而不猛”(《论语·述而》),就是一种对力量有所节制的人格。他提倡“君子无所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大小不同),不是反对阳刚,而是针对当时情形,对过度尚武加以节制。

孔子后的七十子[注],也是颇尚阳刚。《周易》的《象》对乾卦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种阳刚精神,尤为人们所熟悉。《礼记·儒行》主张“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可杀而不可侮辱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就是说,哪怕用死来胁迫,要求儒士放弃信念,都是不可能的;儒士可以被杀,不可受辱。

此后孟子提出脍炙人口的“大丈夫”和“正气”之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公孙丑上》)。其学说中阳刚之气沛然勃发,对宋代士人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文天祥被囚禁时吟《正气歌》,其“天地有正气”的阳刚精神,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重新确认儒家的阳刚属性,是十分必要的。

【注】七十子:指孔门七十二贤。

(摘编自李竞恒《儒家阳刚之气,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有军事贵族的阳刚属性,这说明儒学不仅有崇尚阳刚的文化基因,也有崇尚阳刚的传统。
B.《礼记·儒行》主张“可杀而不可辱”的阳刚精神,这是对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传承。
C.在儒家学说中,“仁”与阳刚精神并不矛盾,在许多时候,为了弘扬“仁”,持守“仁”,就必须具有阳刚精神。
D.儒家思想从来不缺阳刚之质,但那些认为儒家阴柔羸弱的偏见,会干扰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准确理解,有损我们的文化自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就一些人对中国传统儒家的偏见立论,这体现了写作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以孔子赞汪绮之例,证明孔子对年轻人勇敢阳刚、牺牲报国尤为推崇。
C.文章多处依据传统儒家典籍中的言论,有力论证了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有阳刚属性的观点。
D.文章在论述传统儒学的阳刚属性时,既具历史眼光,又有辩证思维。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多把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的积贫积弱、外患频繁归因于儒学,这导致一些现代学者对儒家产生偏见。
B.孔子认为有刚毅勇敢品格的人,就可以称为仁者;能为保卫共同体而英勇牺牲的未成年人,其死不应被当作“殇”。
C.子路初见孔子时,一副野蛮战士造型,而孔子推崇中庸,故不赞许子路身上所体现出的阳刚。
D.文天祥被囚禁时吟《正气歌》,其“天地有正气”的阳刚精神,可看作是对儒家崇尚阳刚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容淡定

陈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西南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 )意思是说(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别人称赞还是诽谤( )都能安然不动( )泰然处之( )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这在管理学上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儿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选自《杂文月刊》2016·3上(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      )       耽搁(      )
【小题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从容(      )       诠释(      )       坦荡(      )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4】阅读第②段,结合上下文,在括号里补充一位名人的名言。
【小题5】文中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哪些条件。
【小题6】具体说说文章第⑥段引用古话“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7】给第⑤段的括号里添加标点符号。

“八风吹不动”( )意思是说(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别人称赞还是诽谤( )都能安然不动( )泰然处之( )

【小题8】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小题9】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文B.应用文C.杂文D.说明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官宣”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被“点名”为创新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什么是大科学装置?了解“大科学装置”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大科学”的概念,大科学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基础性的交叉科学。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就其研究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在了解了“大科学”的基本概念后,“大科学装置”便容易理解了。大科学装置也称大科学设施,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等都是著名的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利用与一般的科学仪器及装备有很大的不同,也有别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这些特殊点主要如下:

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影响面广且长远,同时建设规模和耗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综合、复杂,需要在建设中研制大量非标设备,具有工程与研制的双重性;其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建成后要通过长时间稳定的运行、不断的发展和持续的科学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从立项、建设到利用的全过程,都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国际化的特色。

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大科学装置本身来看,它是大量高技术的集成。为了实现其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目标,在装置的建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发展新型技术或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大科学装置也就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一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可算其中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对诸多前沿研究领域的突破能力。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即许多科学领域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它们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学装置,其推动力即在于此。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从而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阎永廉说,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而作为科技基础设施的大科学装置在数据及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为农、林、水、土、地质、地矿、石油、环保、城市规划、灾害等的调查、监测研究和相关的经济建设活动,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手段。遥感卫星地面站则是在整个对地观测体系链中,集数据收集、存档和分发功能于一体的不可缺少的承上启下的中间枢纽环节和基础设施。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为例,运行16年来,它为国内20多个部委和30个省市提供了大量地球观测数据,为诸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和1998年长江、嫩江特大洪水期间,遥感卫星地面站为国家救灾总指挥部提供的准确灾情数据,在救灾和灾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体现的,其基本特点是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务集中、国家投资集中、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学科多样、学科交叉、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的能力强。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些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甚至大科学装置群,作为支撑其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还少有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匹敌的大型科研基地。中国应该有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必须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摘编白“百度百科”)

材料二:

最近,国内一些大科学装置相继传来好消息;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在银河系中存在的证据,距离解开宇宙线起源的世纪之谜又近了一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8年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集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相关光谱数据将成为建设“数字银河系”的重要基石。

功能强大的大科学装置,已成为重大原创成果产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末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我国相继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获得了许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这些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判大科学装置的价值,不能只盯着成果产出。一方面,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成果产出需要长期积累,既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另一方面,除了产出重大科学成果之外,大科学装置还有很大的溢出效应。

事实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应用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能从多方面推动创新。比如,大科学装置往往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所需要的仪器需要自行设计研制,对所需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极高。通过参与建设,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我国第一台X射线相干光源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中,很多分布于长三角的企业竞标参与,绝大多数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其中,波荡器、直线加速器还实现了对外出口。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取得的新技术成果,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重大工程中。为FAST研发的抗疲劳索网技术,就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大显身手。

同时,大科学装置还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使用中,许多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人才脱颖而出。高能物理界的多位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重建设轻维护、后续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相应管理维护人才欠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科学装置作用的发挥。

让大科学装置在科研中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相关部门还需加把力。比如,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要更为合理和科学,在重视立项和建设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运行维护和后续升级改造。在管理层面,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建设,摒弃急功近利的量化。

(摘编自《让大科学装置更好发挥作用》,《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9日19版)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普赖斯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二战以后的科学研究,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都属于大科学。
B.大科学装置与一般的科学仪器及装备在利用上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其产山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
C.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深刻影响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从而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
D.评判大科学装置的价值,除了注重其产出的重大科学成果,更不能忽略大科学装置在其他方面的溢出效应。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以“大科学装置”为论述中心词,但二者论述的角度和内容不同,这从两篇文章的出处和标题就能看出来。
B.两则材料都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使得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同时也让读者进一步开阔了科学视野。
C.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成绩喜人,但在大科学装置的规划、运行、管理上都存在不足,我们的科技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这可以作为“大科学装置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的特点”的论据。
【小题3】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建设、使用“大科学装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