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①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②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烛之武出说A秦穆公B立谈之间C存郑D于将亡E不惟退秦师F而又得秦G置戍而去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
C.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
D.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
【小题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所写的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材料二中“得秦置成而去”指的是材料一中“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一事。
C.材料二中“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指的是材料一中烛之武关于“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等的分析。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烛之武游说成功是因为他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中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局面,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小题5】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二从秦国与郑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3-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知识点:左丘明(前556-前451)《左传》史传文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言易也。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注】①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②翫(wán):轻视。③偪(bì):通“逼”,威胁。④媵(yìng):陪嫁随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B.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C.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D.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车相依,指的是面颊骨和牙床骨紧紧相依,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B.伯为大者,古代兄弟排行是伯仲季叔。
C.腊,指腊祭,早在先秦时期便有在十二月举行岁终之祭,因十二月有腊月、腊冬等别称,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
D.朔,为一月之始,所以也引申出“初始”之义,后来把北方、北风也称为朔方、朔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之奇洞若观火,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
B.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周文王的卿士,对王室建有功勋而记录在册,记勋的典册保存在朝廷的盟府。
C.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族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同时也料定虞国举行不了腊祭。
D.虢灭,虢公醜逃到洛阳。虞灭,虞公被杀,但晋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2)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小题5】宫之奇和烛之武一样智慧超绝,但其最终劝谏失败,你如何看待智慧和功业之间的关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陈。

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人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小题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州吁弑其君A而虐用其民B于是乎C不务令德D而欲以乱E成F必不免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宋公为会”与“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会”字含义相同。
B.“犹治丝而棼之也”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治”字含义不同。
C.“厚从州吁如陈”与“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指南录》)“如”字含义不同。
D.“卫人逆公子晋于邢”与“郑伯肉袒牵羊以逆”(《留侯论》)“逆”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吁做了国君之后,准备向郑国报旧怨,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民心。他便联合宋国,出兵出物,并让宋国牵头,带领陈、蔡、卫联合攻郑。
B.各诸侯第二次围攻郑国的时候。宋殇公派人向隐公请求一起参与,被鲁隐公推辞了。羽父不经隐公同意便擅自派兵,所以被称为“翚帅师”。
C.州吁篡位之后不能安定百姓。石厚向他父亲石碏询问良策,石碏让他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代为请求周天子,以便让州吁可以名正言顺。
D.陈国将前来请托帮忙的州吁和石厚抓住并扭送到卫国,卫国先是让右宰丑杀了州吁,后来石碏又让管家獳羊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
(2)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小题5】鲁隐公问众仲“卫州吁其成乎”的时候,众仲是从哪些方面断定州吁注定要失败的?根据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节选自《左传·蹇叔哭师》)


(注释)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指七十岁:④脯资饩牵:脯,肉干;资,财物;饩牵,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潜师:秘密派兵
B.蹇叔之子与师                  与:和
C.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生意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轻狂
【小题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D.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