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下室里的中学考试

[德]克莱曼

韦尔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他回到公寓楼时,他的房门口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邻居。领头的是一位叫邦德的老人。

几秒钟后,韦尔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邦德领着众人向韦尔击掌祝贺:“衷心祝贺!人们终于知道谁住在这里了。”

他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讲师职位已成定局,未来的工作将不会再让他烦恼。世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幸运。他觉得有必要出去为他的女邻居买一些果仁巧克力糖,便又走出了房间,

当他带着礼物往回走时,忽然发现信箱内有一个蓝色信封。①他觉得有点特别,很适合今天的日子。他取出信,心想这一定是封贺信,便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跳上楼梯。是谁会想起这个主意来向他表示祝贺呢?

只有一种可能:他的父母。他用刀拆开信封,把来信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尊敬的韦尔先生:

很遗憾地通知您,根据我手上掌握的证据,证明您在10年前的中学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尽管我退休多年,但对此事却不能坐视不管。②我也不想毁掉您的生活,故而请您士10月17日18时到我家重新补考,如果您未能如约,我将向学校当局举报

顺致友好问候。

雷欧

“根本不可能!”韦尔自言自语道,“这封信显然是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它与这个世界毫无关系。”

现在已是17时20分,邦德马上要来祝贺他获得博士学位。但这封信却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真无聊,真是一场噩梦!他手上的汗水浸湿了信纸,心在急速跳动。10月17日,就是今天!雷欧一定知道所有情况。

当时考数学和生物,韦尔有点自食苦果。中学考试翻船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失去继续上大学的权利!但韦尔不愿因为两次考试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在发证书前的一个晚上,他来到校长办公室,他的面前堆放着制作好的证书——只是缺少印章和签名。他在官方文书上重新写了一份证书,然后放到其他文件中,毁掉了正本。此事至今无人知悉。

这时门铃响了。韦尔拿起外套,打开门,邦德脸上的笑意一扫他不快的心情。

“很遗憾,可是……”韦尔已迈出楼梯半步,他斟酌着用词,“我的一位朋友出事了,我得去医院。”雷欧住在城郊接合部一座房子里,乘地铁需要20分钟时间。当他打开雷欧家庭院的小门时,感觉到自己是在走向断头台。他按了一下门铃,透过玻璃发现客厅亮着灯,雷欧似乎在等着他。韦尔开门走进屋内,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冷气,雷欧这些年几乎没什么变化!③高大的身躯穿着双排扣西装,系着领带,双颊红润,络腮胡修剪得很短,声音铿锵有力,令人敬畏

“请进,年轻人。”他声如洪钟,“与以前上课一样,您今天又迟到了5分钟。”韦尔跟随自己以前的老师走进装潢庸俗的客厅,坐在沙发上。

“亲爱的。”雷欧说道,“你以前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难道不知道我迟早会发现吗?我给每一个犯错误的人一个机会,让他改正错误。④现在在地下室里有你的考卷和一些白纸,你有足够的时间答题。”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

“现在开始吧,我的朋友,所剩时间不多了。”

这种讥讽腔调再次说明,雷欧对他是多么不信任。这位老师走在前面,韦尔突然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存在,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跟在后面。当他走过壁炉时,他的手碰到捅火钩。韦尔紧握铁棒,闪电般击打在雷欧头上。老人一下子瘫倒在地。韦尔弯下腰看了一下,已感觉不到雷欧脉搏的跳动。最不想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而且再也无法改变。韦尔跳了起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只想平静一下心情。地下室里,雷欧为他准备的试卷必须消失。韦尔走过客厅发现了地下室的门,便在黑暗中走了过去。他打开门,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然后是喧闹声。

韦尔惊呆了。一群人向他拥来,递给他一杯香槟。大家吻他,拥抱他,爱抚他,围着他转。

他们都是他的同学,

“你感到惊奇吗?”他以前的班长格尔问道,“我们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你的成功是我们今天聚会的理由。你的脸色怎么有点苍白?”

“我,我……”

“你认为我们为你准备的中学考试这个玩笑不好,是不是?你是否感到有点上当受骗?雷欧先生也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他在哪里?”

“我,我不知道……”韦尔声音低沉地说,“我,我认为他不会来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韦尔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公寓楼时,“几秒钟”后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表明了邦德等人对他祝贺的急切、诚恳的心情。
B.雷欧的来信使故事原本的走向发生了逆转,顿起波澜,是后来韦尔为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而杀害雷欧的导火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面对韦尔,“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这说明雷欧在教学中对学生态度不好,与学生关系紧张,不受学生欢迎。
D.小说的叙事视角较为灵活、自由,既展现出韦尔的主观感受、思考和行动,又呈现出故事的整体氛围,使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出了韦尔对信件的初步印象,暗示了他对信件内容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B.句子②从内容上看,虽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带有一定的威胁性质。
C.句子③细致地描写雷欧的形象,例如“铿锵有力”通过声音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D.句子④中“足够的时间”暗示了雷欧老师并非真要揭发韦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3】请结合文本,概括韦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小组成员经讨论,从韦尔这个人物身上提出一个关键词:抉择。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3-24高二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之谜

欧亨利

出了乐园城二十英里, 离日出城还有十五英里时,马车夫比尔达·罗斯勒住了马。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剩下的路程都是狭隘崎岖的山脊,即使白天行车都难免不出危险。现在大雪和夜色掩盖了险情,再往前赶路根本不能考虑,比尔达·罗斯建议大家下车避险,第五个乘客是位年轻妇子,她留在车子里没有下来。突然,她听到那座遭到入侵的房子里传出碰撞声和叫喊声。没多久,里面透出了颤动的火光,越来越旺,烧得明亮欢快。接着,兴高采烈的探索者们冒着大雪跑回来。法官梅尼菲宣布他们的困境有了解救,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比。那是雷德鲁斯的小房子。雷德鲁斯八月份给送进了疯人院。

四个乘客向顶上积雪的栅栏扑去。马匹在吆喝声下把车子拖上斜坡,到了那座被仲夏的疯狂夺去主人的建筑物的门口。车夫和两个乘客开始卸马。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加兰小姐,我必须声明,他说,我们不得不中止旅行。车夫断言,晚上走山路的风险太大,简直不容考虑。形势要求我们在这座房子里宿一晚。除了暂时不便外,我希望你不必有所顾虑。我亲自检查了那座房屋,发现至少有避寒的条件。我们一定尽可能地照料你,让你舒服。现在允许我扶你下车。这时,另一个乘客走到法官身边来。他是在小巨人风车公司里工作的,姓邓武迪。这个靠风吃饭的人轻快地高声说:看情形你得下车啦,麦克法兰太太。我们已经生了火;我们会替你安排得舒舒服服,不让你的脚受潮,我们会把耗子赶跑,总之,没问题,没问题。

没多久,这一小群旅客在熊熊的炉火前快活地围坐成一道弧线。马车上的毯子、座垫和能取下的东西都被搬来用上了。女乘客在壁炉侧边、弧线的一端就座。她雍容华贵地坐在那儿,仿佛登上了臣民们替她准备的宝座。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竞争着讨她的欢心,使她舒适。她仿佛也接受了他们奉献的殷勤——不像一个受到追求和照顾的女人那样轻佻;不像许多受宠若惊的女人那样顾影自怜;也不像牛接受干草时那样漠然无动于衷;而同自然界固有的计划完全一致——有如百合花摄取那注定要使它清新的露珠时的情形。

外面狂风怒号,细雪从罅隙里钻进来,寒气围攻着六个落难的背脊;尽管如此,那晚的风雪却不缺乏拥护人。突然间,邓武迪发出一声得意的呼喊。他手里高举着什么东西,从屋子一个满布尘埃的角落奔回来。他手里是一只苹果——一只漂亮的、有红色斑点的、茁壮的大苹果。那是在角落里一个高木架上的纸口袋里找到的。不可能是那个被爱情毁掉的雷德鲁斯的遗物,准是最近有什么露营的人在这所荒废的房子里吃饭,遗忘在这里的。邓武迪——他的功绩给了他再次扬名的资格——在落难的伙伴面前夸示那只苹果。瞧,我找到了什么,麦克法兰太太!他自负地嚷道。他在火光前面高举着那只苹果,使它显得更其红润。女乘客平静地笑了一笑——她总是那么平静。多么可爱的苹果!她清晰地喃喃说道。

片刻之间,法官梅尼菲觉得自己被打垮了,受了屈辱和贬谪。低人一等的处境使他不胜恼怒。为什么命运之神偏偏挑了这个闹闹嚷嚷、粗鲁冒失的做风车生意的家伙,而不挑他去发现这只激动人心的苹果呢?否则他就要以使这件事成为一篇风趣横生的即席演说或者一幕喜剧的场景、仪式或背景 ——从而永远保持令人瞩目的地位。事实上,那位女乘客正带着羡慕的微笑在看着这个可笑的邓博迪或者邓武迪,仿佛认为这家伙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这个做风车买卖的人像他自己的货物样品一般,被尘世吹向太空的风刮得胀鼓鼓的,转个不停。

踌躇满志的邓武迪拿着那只宝贝苹果,陶醉在大伙趋炎附势的注意中,这时,足智多谋的法学家已经想出了一个恢复名誉的计策。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走上前去,从邓武迪手里拿过那只苹果,像是要审查它似的。在他手里,苹果成了第一号物证。好漂亮的苹果。他赞许地说,不错,我亲爱的邓武迪先生,作为粮秣征收员,你使我们黯然失色。不过我有一个主意。这只苹果将成为美的心灵授予最合适的人选的标志、象征、奖品和纪念。

我现在要建议的是,法官梅尼菲对打断他的话的人宽容地笑笑,接着往下说,我们不得不守在这里,直到明天早晨。我们有了足以取暖的柴火。其次需要的就是要尽可能找些消遣,以打发时间。我提议把这只苹果交给加兰小姐保管。它不再是一个水果,而是像我刚才所说的,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奖品,代表人类的一个伟大思想。加兰小姐也不再代表她个人——当然是暂时的,请允许我补充一句,——(他深深地一鞠躬,完全是古时候那温文尔雅的气派。)她将代表整个女性;将体现和概括女性——也许还可以说,在感性和理性上代表上帝的杰作。她将以这一身份来判断和决定下面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讲故事。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每个人把隐士雷德鲁斯和他情人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讲下去,我们讲完之后,再请加兰小姐作出女人的判断。她将根据女人的精神和见解来决定,哪一个故事最好,她认为谁的故事最好,这个苹果就给谁。如果各位都同意,我们乐于听邓武迪先生讲第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可爱,女乘客伶俐地说,几乎像是游戏啦。

法官梅尼菲走上前去,做作地把苹果放到她手上。

在古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说,帕里斯曾把金苹果赠给了最美的人。

一个多么可爱的故事!女乘客说,音调像笛子一般悦耳。我认为,女乘客在她那简陋的宝座上挪动了一下说道,这个故事很可——

喔,加兰小姐!法官梅尼菲举起手,打断了她的话,我请求你暂时别发表意见!否则对其余参加比赛的人就不公平了。这位——呃——请你接着讲,好不好?法官对那个开代理行的年轻人说。

接下来,法官梅尼菲请比尔达罗斯讲他的故事,参加争夺苹果的比赛。马车夫讲的故事很短。

讲故事的人说完后,朝女乘客坐的角落瞟了一眼。法官梅尼菲有点不耐烦地动了一下。男人们都垂头丧气,怪模怪样地坐着。风势小了一些,断断续续地吹着。炉火烧剩了一堆红炭,散发出暗淡的光线。女乘客坐着的那个舒适的角落里,只有一堆不成形的黑黢黢的东西,一头盘绕的、光滑的头发,皮围脖中间只露出一小块雪白的前额。法官梅尼菲僵直地站了起来。现在,加兰小姐, 他说,我们已经结束了。我们中间哪一个人讲的故事——特别是对真正的女性的估计——最接近你自己的想法,该由你颁发奖品了。

女乘客没有回答。法官梅尼菲关切地弯下身子。那个无足轻重的乘客刺耳地低声笑起来。原来女乘客睡得正香。法官梅尼菲想拉她的手,叫醒她。他伸手过去时,在她膝头上碰到一个冰凉的、不规则的圆形小东西。

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她只顾独吞她手中的苹果。
B.法官提议讲故事分配苹果是因为嫉妒邓武迪首先发现苹果,让他讲一个故事,自己后面讲,藏着给自己充分构思的时间,自己能讲出最精彩的情节的目的。
C.“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媲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声音的洪亮,发现避难所的激动心情。
D.小说的主旨之一是讽刺那些自以为是、虚伪、根本不了解女人,为了讨好女人而装作了解女人的男人们。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自然环境,“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直接描写雪大雪厚,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突出了法官的绅士风度。
C.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则是,捧腹大笑和若有所思。男人们的错愕、诧异、愤怒等情绪和神情宛然在目,女人的睡相也令人莞尔。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
【小题3】请结合文本辩证地评析标题“苹果之谜”。
【小题4】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①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②“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④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⑤“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⑥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⑦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⑧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⑨……

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一抔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抔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抔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他们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游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注]坚硬的荒原: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帕荒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小孩用牙齿啃穴,用口腔攒土,用泪水浇灌,种子在坚硬的荒原上生根发芽成长的结果,这些荒诞离奇的情节严重脱离了现实。
B.三个孩子艰难耕耘后“依然是孩子”却“满头白发”,写出了人类用有限的力量不断地与环境作抗争的过程之漫长,付出的代价之大。
C.面对三个孩子的战栗、抽泣,老人无动于衷,他不准孩子们享用果实,只狠心命令他们周而复始地播种耕耘,体现了他的严苛冷峻。
D.小说中的老人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两篇小说主旨也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老人挑战大自然来塑造“硬汉”形象。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荒原的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播种耕耘做了铺垫。
B.作者对老人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与对荒原的描写相照应,似乎他的身体、五官、声音和站立的姿态都是大自然的直接延伸。
C.尾段画线句点明前文冷漠无情的老人其实是“我们的意志”,使文章的情节内容发生逆转,并使构思的荒诞中透出合理。
D.老人和孩子在种子发芽、成长直至开花、结果后,又开始了新的开垦,这种循环、重复的手法,表现了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勇气。
【小题3】小说的主体是老人和小孩,为什么以“坚硬的荒原”作为题目?
【小题4】本文通过多重隐喻,诠释了“人类前行的历史,血泪斑斑”的道理。”请结合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分析本文的隐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们的家”这一称呼侧面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B.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其性格的复杂多变。
C.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但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成天拉上窗帘,表现了米考伯一家人爱体面的特点。
D.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
【小题2】“我”对米考伯夫妇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中的故事是由“我”来讲述的,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