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选自《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曰A使B乐正子春C来D吾将E听子F鲁君G请H乐正子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以其雁往”与“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中的“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怪,认为……奇怪,与《三峡》中“绝𪩘多生怪柏”的“怪”意思不同。
C.黥,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D.焉,疑问代词,哪里,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意思与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因为喜爱谗鼎而留下了它,乐正子春恪守自己的信用而婉拒了鲁君让他出使齐国的请求。
B.北门徙木就能够获取五十金,政府取信于民,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
C.孟子认为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级信任。
D.隐居的伯夷与姜太公都认为周文王善于赡养老人,于是归依文王,从而带动了天下百姓归依文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5)同为取信于人,乐正子春与商鞅的做法有哪些不同?
23-24高一上·辽宁·期中
知识点:《史记》史传文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人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田父曰“左”                      绐:欺骗
D.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平明,汉军觉之                      令骑皆下马步行
C.故汉追及之                            将子无怒,秋为期
D.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为英雄的壮举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于娱乐与美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C.文章从军事力量上着笔表现项羽已经身陷绝境: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通过这些数字的对比,表明兵力反差极大,写出了项羽已身陷绝境的情状。
D.逃亡途中,项羽被田父所骗,说明项羽已失民心;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子冠军,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裴驷集解》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上将,故言冠军。”
B.社稷之臣,称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也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辕门,指将帅的营门或衙署的外门。古代君王出巡,驻驾于险阻之地,以车作为屏障,翻仰两车,使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的门,称为“辕门”。
D.本纪,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的体例之一,记载的内容都是帝王之事。《史记》中作者将项羽列入本纪,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极度偏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知兵法,颇自负。他成功预测武信君作战必败;与楚王议事,得到楚王欣赏,被封为上将军;他认为项羽谋略不及他。
B.项羽察大势,善作战。他对宋义先斗秦赵的作战策略不认可;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激发士卒勇气,以少胜多,取得巨大胜利。
C.楚王欣赏项羽。项羽诛杀卿子冠军后,名闻诸侯,怀王让项羽担任上将军,从此各路诸侯军一并归项羽统领。
D.诸将畏惧项羽。项羽诛杀宋义,诸将都害怕他;巨鹿之战后,诸侯将入辕门见项羽,没有不跪着上前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荆轲者,卫人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 拜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C.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D.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博棋,鲁勾践发怒呵斥他,他默无声息地逃走,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囊者目摄之!”
(3)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