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澧州张舍人

杜牧

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

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

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注】①张舍人:张次宗,开成中,为起居舍人。②肉好:指竹竿饱满。③截玉钻星:指将竹管制成笛子。④檀的:这里比喻刷笛漆。痕半月:这里指钻痕刷漆时侧看如半月形。⑤落梅:指《落梅曲》,古笛名曲。⑥威凤:这里指女眷。语出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弄玉,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⑦紫泥:指皇帝的诏书,封以紫泥,上加盖玉玺。这里指替皇帝草拟诏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制作笛子的用料讲究,下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制笛过程。
B.颔联上句进一步说明笛子制作精良,下句写用制作好的笛子吹奏的名曲,声音高亢响亮。
C.尾联描写了诗人想象友人“紫泥封诏”后吹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生活的向往。
D.本诗构思巧妙,几处承接环环相扣,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浓浓的情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题2】本诗颈联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同是写乐音,请比较两者在写法上的异同。
23-24高二下·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叙事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高秋   张:演奏B.空山凝云不流   颓:崩塌
C.十二门前冷光   融:沉浸在D.石破天惊秋雨   逗:引
【小题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小题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