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彷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青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

其后,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韩、魏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吾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无故A索地B诸C大夫D必惧E吾F与之地G智伯H必骄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文中指对着,与《石钟山记》中“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的“向”意思不同。
B.相,文中兼指双方,与《孔雀东南飞》中“相见常日稀”的“相”意思相同。
C.期,文中指约定,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意思不同。
D.中,文中指不偏不倚,与《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中”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从韩康子那里得到割地后,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同样得到魏桓子的应允,最后又向赵襄子索地,却遭到拒绝。
B.智伯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正面杀来,赵襄子率兵与两军合击,大败智伯,杀死智伯之后又诛灭其族人。
C.世间常有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事情发生,司马光认为,这是世人不能明确地分辨才与德,而笼统地称之为贤明造成的。
D.智伯亡国破家的故事引发司马光思考,他从德与才两者的关系出发,指出人可以分为圣人、君子、愚人、小人四种类型。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2)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小题5】请根据材料概括智伯亡国破家的原因。
2024·贵州贵阳·二模
知识点:《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间隔符号/将句子划分。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期限,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小题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谩骂,拔刃拟之,为将剸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注】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指上述情况割下的左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B.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C.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D.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将避之”的“焉”与《归去来兮辞》中“复驾言兮焉求”的中“焉”意思相同。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文中便是前者之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依仗立过军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朝中将佐没人敢去规劝和阻止他,卢杞便向德宗推荐了颜真卿,德宗同意了卢杞的建议。
B.颜真卿去许州李希烈处传达圣意,满朝大臣觉得他此行凶多吉少,都大惊失色。郑叔则和李勉劝告他暂留东都,颜真卿未听,毅然前往。
C.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分别派遣使者到李希烈处,劝他称帝,李希烈洋洋自得地让颜真卿看这些使者,遭到了颜真卿的斥责。
D.张伯仪的朝廷大军与李希烈的淮宁军作战,大败而还。李希烈叫人把张伯仪的旌节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给颜真卿看,颜真卿看后悲痛欲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烈遽以身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2)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事邪!
【小题5】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分别派遣的四位使者劝颜真卿投靠李希烈并做其宰相,颜真卿是如何痛斥他们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材料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C.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而在宫廷中授予官职的伶人又称为伶官。
B.嫉:憎恨之义,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既嫉之”的“嫉”含义不同。
C.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袭。
D.切齿:表示极端愤怒,与《荆轲刺秦王》中“切齿拊心”的“切齿”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
(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
【小题5】欧阳修认为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还是“天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