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近来好像害怕我,连话也不肯跟我多说,究竟是为什么?”他半正经半开玩笑地说,一只手在玩弄下垂的树枝。

“哪个害怕你?”鸣凤噗嗤笑道,“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A哪儿还有工夫说闲话”她说了又要走。

觉慧连忙做手势止住她,一面说:“我晓得你真的害怕我。你说没有工夫,怎么你又跟倩儿两个在那边玩呢?”

“你是少爷,我是丫头,我怎么敢跟你多说话?”她做出冷淡的样子说。

“那么从前你为什么又常常同我在一处玩?(B那时候还不是跟现在一样!”他往下追问。

她的明亮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了一下。她勉强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用忧郁的调子解释道“现在不同了,我们都长大了。”

“大了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的心就变坏了?”觉慧惊讶地问。

“不是的,长大了,常常在一起,旁人就会说闲话。公馆里头说闲话的人又多。我倒不要紧,你总该当心点,不要忘了少爷的身份。”她依旧低下头说话,声音里带了一点苦味。

“你不要就走,我们到那边去,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

他沿着梅林外靠湖滨的一条小路走去,她默默地在后面跟着。他有时候掉过头来问她一两句话,她很简短地答复了,或者只是微微地一笑

(摘编自巴金《家》)

【小题1】若将文中加点的“默默”改为“默然”,“微微地一笑”改为“微笑”,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小题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不用问号,而用感叹号,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感叹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小题3】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人家”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你要求人家事事跟着你。
(2)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
2024·陕西·二模
知识点:一般词语标点符号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词的语境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野生茶树发现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集中主要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一带,这其中以云南省南部最多。印度和斯里兰卡原来都是不产茶叶的,自从移植了中国茶树后,它们的茶叶在世界上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斯里兰卡红茶和阿萨姆红茶。

茶在英国的     得感谢凯瑟琳公主。她是西班牙王室的公主,特别喜欢喝茶,嫁到英国后,把饮茶之风也带到英国,使得英国的茶叶消耗量在全世界 。20世纪之前,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巨量茶叶,致使英国人希望通过贩卖鸦片扭转贸易逆差。安娜·德福公爵夫人在英国     了喝下午茶的风气。当时有文章形容,到下午4点钟,钟声一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他们就只喝茶不干别的了。正因为有了下午茶,才使得英国人的茶叶消耗量更高,喝茶仪式感十足,来自中国的茶变成了英国文化的一个图腾。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赫赫有名          风行            首屈一指               开创
B.赫赫有名          风靡             一枝独秀             开创
C.鼎鼎大名          风靡             首屈一指             开辟
D.鼎鼎大名          风行             一枝独秀             开辟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B.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当然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已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彼此相“和”才能 。“合”则“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 ,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 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 之道。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如出一辙   必须   周而复始
B.绵绵不绝   如出一辙   必需   循环往复
C.生生不息   异曲同工   必需   周而复始
D.绵绵不绝   异曲同工   必须   循环往复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
B.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C.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
D.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
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
D.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           的思想家。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自己对艺术           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等等。这种结合研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以及当时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实际材料,就很难 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卓尔不群        别具一格     洞彻
B.卓尔不群        独树一帜     透彻
C.群而不党        独树一帜     洞彻
D.群而不党        别具一格     透彻
【小题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首先应做的是从文字方面努力理解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
B.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古代思想家的各种美学思想。
C.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从文字表面看是非常枯燥的,也不够形象。
D.但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够全面。
【小题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小题4】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新能源汽牢产量和电池成本变化趋势与预测
A.从2013年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逐渐增长。
B.与前七年相比,未来十年动力电池单体成本的下降空间小。
C.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量比前七年的生产数量大。
D.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得越多,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增长越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