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材料二

国家悟乱而良臣见。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僖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伸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何哂由也”的“夫子”意思相同。
B.见,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见”意思相同。
C.亡,与贾谊《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亡”意思不同。
D.以为,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以为”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没有听从身边大臣的劝阻,前往五次终于见到了想见的小臣。齐植公的这种行为受到天下诸侯的赞赏,他们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
B.鲁僖公任用季友时,鲁国内外无患;季友去世后,鲁国国内动荡,外患严重,不得不向楚国求援。由此可知,贤才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
C.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的生活会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齐植公对此有所担心;管仲认为,这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
D.宋殇公、鲁庄公在使用贤才的问题上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而齐桓公满足了管仲的三个要求,任用管仲,使得齐国大治,并由此称霸天下。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
(2)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
【小题5】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23-24高一上·广东广州·期末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说苑》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故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

“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

“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

“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 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B.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C.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D.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在文中指劝说。古时游说之士奔走各国,凭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主张。
B.伯王,在古代是指对霸者的尊称;伯,通“霸”,在文中意为诸侯联盟的首领。
C.“举冲橹”中的“橹”指战车,与《过秦论》中“流血漂橹”的“橹”相同。
D.“士民”在古文中常有“士大夫和庶民”的意思,在文中泛指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以及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等。
B.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如矛戟、弩、矢等,并非都在战场上损毁,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
C.战争持续时间长,将官身不离铠甲,能在一年内建筑好护城设施就算是很快了,而攻下三城后还有余力再出兵的则更难做到。
D.智伯瑶用兵盛极一时,但最终被天下人耻笑;而英明的君主所做的事情花钱少,所用时间长,却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
(2)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子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诚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子宗庙之果,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马谖之计也。

注:①按照盂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B.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C.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D.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有区区之薛”与“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
B.“国”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指国家、战国时公卿的封地、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国都等。文中是指“战国时公卿的封地”。
C.“寡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人自谦用词,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常如此谦称自己。除了自称“寡人”,君王还可谦称为“孤”“不谷”。
D.“宗庙”指①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②指王室、朝廷。“立宗庙于薛”与“宗庙之事,如会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意思相同,都是第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情节跌宕起伏,不是直叙其才,而是曲曲九转之后,方入胜景,增强了历史散文的戏剧性,先贬后褒的反衬技巧,更平添了冯谖大智若愚的形象。
B.左右以孟尝君轻视他而“食以草具”“皆笑之”“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这表现了左右之人平庸无知,只会看主人眼色行事和以势利量人,写出了常见的人情世态。
C.冯谖核查诸民借据之后,奉孟尝君之命,把债全部赐还百姓。焚券市义之举表现了他重视民本的政治远见、明智远虑。
D.文章最后写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未遇丝毫灾祸,靠的是冯谖的计策。以对冯谖才能的肯定和孟尝君的受益作结,文章完整自然。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2)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小题5】本文最后冯谖说“三窟已就”,他市义的行为,让薛地成为孟尝君的第一窟,请结合文本分析他是如何造就第二窟的,且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绍者,赵人也。以孝闻于当世,武灵王颇重之。王立周绍为傅,曰:寡人始行县,番吾,当子为子之时,践石以上者皆道子之孝。故寡人问子以璧,遗子以酒食,而求见子。子谒病而辞。人有言子者曰:‘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也。’故寡人以子之知虑,为辩足以道人,足以持难,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诗云‘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学,义之经也。循计之事,失而累;访议之行,穷而不忧。’故寡人欲子之胡服以傅王乎。周绍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王曰: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君,寡人也。周绍曰:立傅之道六。王曰:六者何也?周绍曰:知虑不躁达于变,身行宽惠达于礼,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恭于教而不快,和于下而不危。六者,傅之才,而臣无一焉。隐中不竭,臣之罪也。傅命仆官,以烦有司,吏之耻也。王请论。王曰:知此六者,所以使子。周绍曰:乃国未通于王胡服。虽然,臣,王之臣也,而王重命之,臣敢不听令乎?再拜。王曰:寡人以王子为子任,欲子之厚爱之,无所见丑。御道之以行义,勿令溺苦于学。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子能行是,以事寡人者毕矣。《书》云:去邪无疑,任贤勿贰。寡人与子,不用人矣遂赐周绍胡服衣冠,具贝带、黄金师【注】,以傅王子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注】师比:带钩,古代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B.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C.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D.事君者/顺其意/不逆其志/事先者/明其高/不倍其孤/故有臣可命/其国之禄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意思是经过,“过”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含义相同。
B.“危”意思是端方正直,“危”与《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的“危”含义不同。
C.“莫若”意思是比不上,“若”与《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含义相同。
D.“更”意思是重新,“更”与《孔雀东南飞》“夜夜达五更”的“更”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绍以至孝闻名于世,赵王诚心召见他,并委以重任,然而他却称病避而不见,一再推托,最终拒绝赵王委任。
B.赵王借助《诗经》的诗句有力阐释了征召周绍的缘由,但是周绍认为赵王选错了人,自己只能辜负赵王的美意。
C.周绍认为做王子的太傅必须符合六条标准,而赵王认为周绍深谙其理,于是认定他是担任王子太傅的不二人选。
D.赵王不顾周绍婉拒,依然坚持说服他担任太傅,并且希望他悉心教导王子,还赐给他胡服衣冠以及贵重的佩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寡人问子以璧,遗子以酒食,而求见子。
(2)《书》云:去邪无疑,任贤勿贰。寡人与子,不用人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