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传》曰:“无傲礼。”《曲礼》曰:“无不敬。”然古人以傲为礼,其故何也?欲彰于人德耳。何以言之?昔侯嬴为大梁夷门监,魏公子闻之,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引公子过市,及至家,以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稠人广众之中,不宜有所,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初,公子迎侯生,侯生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在车驾过之。”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与之语,察公子,公子色愈和。市人皆观,从骑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也。

张释之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辱张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汲黯常与大将军抗礼,或谓黯曰:“自天子常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之,愈贤黯也。

由是观之,以傲为礼,可以重人矣。

《老子》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有孝慈。”此言忠臣、孝子因昏乱、不和乃见其节。向使侯生不做,则士人不知公子能下士也。使王生不倨,则三公不知廷尉能折节也。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信矣夫!

(选自《长短经·傲礼》)

【注】揖客:指长揖不拜之客,亦指向客拱手为礼。

【小题1】下面对原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只有三处正确,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故聊辱A廷尉B使跪C结袜D欲以重之诸公E闻之F贤王生G而重张廷尉。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代马车的座次以左为尊,魏公子空着左边的位置表达了对侯生的敬意。
B.“不宜有所过”与“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中的“过”字的意义相同。
C.微,仔细的意思,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意义不同。
D.“廷”在文中的用法,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王无罪岁”中的“罪”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时候会以傲慢不敬的态度待人,是为了在当世彰显对方的品德,隐士侯嬴和老人王生都是这样做的。
B.魏公子信陵君思贤若渴,他听说侯嬴是个贤者,就置办酒宴,亲自驾车迎接侯嬴,全程态度谦恭。
C.汉朝的汲黯,常常见了大将军卫青不但不跪拜,还表现得傲慢无礼,他认为这样做,将军就会被人看重。
D.即使国家混乱、家人不睦,忠臣和孝子也要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做才真正显示出节操的高尚。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2)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信矣夫!
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
知识点:杂记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嘉定间,杨伯子为湖州,弹压豪贵,牧养小民,治声赫然,为三辅冠。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书戴少望并祠。伯子意不悦,会除浙东庾节,将行,辞先圣先师礼毕,与教官、诸生坐于讲堂,命取所祠画像来,题诗其上云:“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遂卷藏而行。当时士子有戏和其诗者,末句云:“可怜戴工部,独树不成林。”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湖州生祠》)

材料二:

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清晨寒冷,须使其腹中略有火气,乃堪服役耳。”东山曰:“夫人老,且贱事,何可倒行逆施乎?”夫人怒曰:“我自乐此,不知寒也。汝为此言,必不能如吾矣。”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苎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有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将漕江东,有俸给仅万,留库中,弃之而归。东山五羊,以俸钱七千缗代下户输租。其家采橡土阶,如田舍翁,三世无增饰。东山病且死,无衣衾,适广西赵季仁馈缬绢数端。东山曰:“此贤者之赐也,衾材无忧矣。”史良叔庐陵,官满来访。入其门,升其堂,目之所见,无非可敬可仰、可师可法者,所得多矣,因命画工图之而去。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诚斋夫人》)

注:①杨伯子:杨长孺字伯子,号东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东山守吴兴A夫人B尝于郡圃C种苎D躬纺缉E以为衣FGH盖八十有余矣。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州守”“守庐陵”及“帅五羊”“广西帅”中的二“守”字、二“帅”字,其用法均不同。
B.长物,意为“多余的东西”,其含义与成语“一无长物”“身无长物”中“长物”均不相同。
C.乳,意为“喂奶、哺育”,其含义与用法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乳二世”的“乳”字相同。
D.缗,与《水浒传》“一贯钱”的“贯”、《红楼梦》“一吊钱”的“吊”,均指成串的千文铜钱。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长孺在被罢免浙东庾节一职后,借辞行之机,在画上题诗明志,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意愿。
B.杨长孺平生敝屣钱财,但临终时,并未拒绝赵季仁所赠的丝绸,他以为这是“贤者之赐也”。
C.作者认为,杨万里、杨长孺父子二人处世清正耿直,部分是天性使然,部分是受罗夫人影响。
D.材料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主要人物杨长孺、罗夫人,次要人物史良叔等形象皆鲜明生动。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
2)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小题5】作者评价“诚斋、东山清介绝俗”,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杨长孺“清介绝俗”的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勤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此语之曰:‘勤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一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


【注】①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②冉雍,名仲弓。③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B.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C.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D.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子是卫将军的字,子贡称呼卫将军“文子”,表示尊重;古人对人自称名字表示谦虚,如文中“赐也辞不获命”的“赐”为子贡谦称。
B.《诗》《书》是《诗经》《尚书》的简称,它们与《中庸》《周易》和《春秋》五本书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傧相,亦作“摈相”,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郑玄注释《周礼秋宫·司仪》有“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D.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文子对于孔子学有所成的七十多弟子中“其孰为贤”的询问,子贡认为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他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B.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
C.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
D.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有重点地对孔门几位弟子的操行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小题5】子贡是如何评价冉求、公西赤、曾参这三个人的品行的?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洿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涂有饿莩④而不知发⑤,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⑥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数(cù):密。罟(gǔ):网。   ②洿(wū):深或大。   ③检:约束,制止。④殍(piǎo):饿死的人。 ⑤发:开,指打开粮仓救济。 ⑥岁:年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选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他是孔子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
B.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代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律诗和乐府诗。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流经河南省,河之北为河内。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殷商叫序,周代叫庠。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