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③残釭: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小题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片“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一句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C.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了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暗示了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D.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小题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23-24高二上·江苏泰州·期中
知识点:苏轼(1037-1101)赠友送别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据说唐张尚书为爱妾关盼盼所筑,张尚书死后,盼盼念旧爱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②(dǎn)如:击鼓声。③梦云: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④心眼:心愿。⑤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后的纪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三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
B.“曲港跳鱼”三句,错落有致。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
C.“古今如梦”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此时的自己,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乐观旷达。
D.苏轼的人生态度虽不免消极。但在北宋党争频仍,词人迭遭打击,不应苛求古人。超越现实的虚幻慰藉是古代相当普遍的精神生存状态。
【小题2】请概括词下阕的情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