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4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以自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有删改)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旧事                           摭:拾取,找出
B.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因……犯罪
C.而不能李逢吉之谤             弭:安抚
D.皆于文行                           笃:专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拙世务                           不拘
B.作《进学解》自喻             阙秦利晋
C.所不能者人也                    可怪也欤
D.而潮人独信                    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B.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C.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D.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小题4】对选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降,意为贬官、降职,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意思相同。
B.“元和十二年”是皇帝年号纪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法纪年。
C.《旧唐书·韩愈传》中的“传”是文体,指人物传记,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思相同。
D.小人,意为普通人、百姓,与《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小人”意思相同。
【小题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寄养在表兄家,从小学习刻苦,不需要别人的奖励来督促。
B.韩愈上过几千言的奏章论述宫市的弊端,皇帝大为生气,将他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忠君爱国,苏轼认为他的能力可以影响天地万物,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事。
D.韩愈在潮州任职时注重教育,政绩突出,受到百姓爱戴,朝廷为了表示对他的褒扬,为他建了新庙。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2)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小题7】结合文本,概括韩愈为人、为学、为官的特点。
2024·天津和平·一模
知识点:《旧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大雅性至孝,少好学,以才辩知名。仕隋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高祖镇太原,甚礼之。义兵起,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禅代之际,与司录窦威、主簿陈叔达参定礼仪。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太宗即位,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大雅将改葬其祖父,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余而卒,谥曰孝。撰《创业起居注》三卷。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

温弟大有,字彦将,性端谨,少以学行称。隋仁寿中,尚书右丞李纲表荐之,授羽骑尉。寻丁忧去,职归乡里。义旗初举,高祖引为太原令。从太宗击西河,高祖谓曰:“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以参谋军事,其善建功名也!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及破西河而还,复以本官摄大将军府记室,与兄大雅共掌机密。大有以昆季同在机务,意不自安,固请他职。高祖曰:“我虚心相待,不以为疑,卿何自疑也?”大有虽应命,然每退让,远避机权,僚列以此多之。武德元年,累转中书侍郎。会卒,高祖甚伤惜之,赠鸿胪卿。初,大雅在隋,与颜思鲁俱在东宫,彦博与思鲁弟愍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愍楚弟游秦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B.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C.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D.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隋唐时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副官。
B.筮,古人烧灼龟甲的裂纹用以判吉凶,叫做“筮”,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卜”。文中“筮者”意指以占卦为职业的人。
C.卿,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为“卿”,文中指君主对臣下的称谓。此词还可指对男子的敬称,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D.秘阁,指中国宫廷藏书之处,隋唐时皆设秘阁藏书。太宗时新建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等三馆贮藏图籍,总名为崇文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大雅才学卓荦,屡被提拔。大雅年少好学,才智过人。在唐朝历任东宫学士、黄门侍郎、礼部尚书,最终封黎国公。
B.温大雅爱护兄弟,坦荡无私。他友爱兄弟,在明知迁葬祖父之墓地对自己不利对兄弟有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迁坟地。
C.温大有性情端审,深受赞赏。他与兄长大雅共掌机要,高祖明言不怀疑他,他却依然远避枢机大权,同列因此赞美他。
D.温颜两家人才辈出,名噪一时。大雅与思鲁、彦博与愍楚、彦将与游秦同朝为官,两家兄弟都是当时十分优秀的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
(2)大有以昆季同在机务,意不自安,固请他职。
【小题5】太宗攻打西河时,为何高祖要让温大有“参谋军事”?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方庆又举:“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是岁,授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卒,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B.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C.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D.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
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固。
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清正廉洁,治理成绩卓异。他在广州做都督时,秋毫无犯,十分清廉;还整顿吏治,惩罚了那些贪婪纵暴的地方首领,其政绩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
B.王方庆察知危险,谏止则天做法。武则天临幸万安山玉泉寺时,因山势险峻,就想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认为她不应该冒这样的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C.王方庆看重礼法,鄙视不良行为。他认为有些朝臣在守丧期间就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实在有伤风化,就请求申明礼法,制止这一类行径,他的意见得到了认可。
D.王方庆学识渊博,言论很有影响。他因为精通三礼,所以经常有人向他请教,而他作答时,总是引经据典,很有理据,人们把他的答语整理成书,名为《礼杂答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2)圣历二年,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

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以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太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后,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后,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后,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使。

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