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王曰:“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恕,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有删改)

材料二:

齐桓,其事行也,险污淫汰也,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於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

或曰然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诈心以胜矣。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大君子之门哉!

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有灾缪者,然后诛之。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故道岂不行矣哉!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荀子·仲尼》,有删改)


【注】①倓(tán)然:安然不疑的样子。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或曰A然而仲尼之门B五尺C之D竖子言E羞称乎F五伯G是何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为能,只有……才能够之意,与其在“惟士为能”中用法相同。
B.厥,代词,与苏洵的《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的“厥”含义相同。
C.节,即关键之意,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节”含义不同。
D.乎,相当于“于”,文中表示被动,与“不拘于时”的“于”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两国交往,面对小国要讲求仁德,遵从天命。以仁德待小国,才能安定天下。面对大国要讲求智慧,敬畏天命,这样才能安定自己的国家。
B.孟子认为作为君王应该好大勇摒弃匹夫之勇。他认为《诗经》中所记载的周武王兴兵灭莒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定的行为是大勇,而文王反对霸道也是大勇。
C.荀子认为齐桓公的所作所为可谓险恶肮脏、骄淫奢侈,但是他毫不怀疑管理的才能,坚定不移地把国家托付给他,抛弃前嫌,尊管仲为仲父,故而能称霸。
D.五霸不把政治教化作为治国的根本,不推崇礼仪,只注重方法策略,依靠计谋取胜,以谦让来掩饰争夺,假仁爱之名来追求实利,是小人中的佼佼者。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小题5】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交邻国之道”。
23-24高三上·河北·期末
知识点:《孟子》《荀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庄暴见孟子

①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②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选自《孟子正义·梁惠王章句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


【注】①见于王:被王接见。②庶几:差不多。意为政治该相当清明了吧。③羽旄:装饰着羽毛的旗子。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耳B.也C.哉D.焉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                 诸:语气词,相当于“乎”,可解释为“吗”
B.举疾首頞而相告曰                              蹙:急促,紧迫
C.夫何使我至于此                              极:极致、极端。文中可指极端困窘的境地
D.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举:抬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含蓄,许多地方有言外之意。如他不管齐王爱好什么音乐,就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似在迎合齐王,后又诱导齐王回答“与众乐乐”,最后归到行仁政上,这种语言方式尽显机智。
B.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C.文中孟子向齐王说明乐“王之好乐甚”产生的两种影响:一种是王不行仁政,百姓“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一种是实行仁政,百姓闻王好乐“举欣欣然有喜色”。
D.孟子对齐王提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问题时,“王变乎色”,是因为齐王被孟子发现自己喜欢的是世俗之乐而感到生气。
【小题4】请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小题5】文章的前一章是《齐桓晋文之事》,根据两章内容,推测庄暴见孟子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若火之始然D.与越人水战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而后有定                      止:终止。B.致知在                    格:推究。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D.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凡:所有。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王之好       鼓:弹奏
B.今王田于此       田猎:种田打猎
C.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举:全、都
D.举疾首    蹙: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暴见       为之未有
B.王尝语庄子好乐       保四海
C.则齐国庶几乎       请问
D.吾王好鼓乐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小题4】孟子是如何向“王”推行“与民同乐”的主张的?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