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迁(今重庆忠县)刺史期间。②磨围山,即今重庆彭水摩围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诗题,点出“老萧郎”的能文好饮,且运用比喻手法刻画其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B.颔联上句写萧处士因喜好诗文而抛去生计主业,下句则表明其常年流连于他乡的美酒而忘却家园。
C.诗歌前四句既着力刻画了萧处士的形象,又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做铺垫,语言朴实无华。
D.颈联设想友人远赴黔南途中所见所闻,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小题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其中的情感。
23-24高二上·重庆江北·期末
知识点:白居易(772-846)赠友送别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小题1】选段中“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
【小题2】在节选部分的诗歌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唐玄宗形象?
【小题3】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刻画唐玄宗的心理?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B.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
C.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小题2】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