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辞于荀卿。……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贵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斯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改)


[注]①高,即当时秦朝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②废适立庶,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③王介甫,即王安石。曾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实行新法。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李斯助之A言B其便C利D益成E秦乱F然G使H李斯不言其便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卿,即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B.坐,即连坐。古代五家或十家组为一单位,一人犯罪,相关的人连带受罚。
C.逆,指迎合、揣测,与“寓逆旅”(《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逆”词义相同。
D.法术,法家的早期人物商鞅言“法”,申不害讲“术”,后因以之指法家的学说。
【小题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否定苏轼所说的李斯用荀子的帝王之术扰乱天下的观点;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
B.文章回顾了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逐步走向富强的过程,指出秦的统治是建立在严刑峻法的基础上的,李斯不过是迎合帝王的贪婪和残暴以求恩宠罢了。
C.作者认为像李斯这种“趋时”而“邀宠”的小人固然可恶,但法术之学“足亡人国”,所以对国家而言更可怕,危害也更大。
D.第四段拿后来推行新法者和王安石学说的关系来类比李斯与荀卿学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的说法是错误的。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遣谋士赍持金五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
(2)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小题5】姚鼐说:“小人之仕,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李斯作“富贵之谋”的具体表现。
23-24高二上·广东东莞·期末
知识点:《史记》姚鼐(1732-1815)史传文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尉佗孙胡为南越王。此时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胡使人上书曰:两越俱为籓臣,毋得擅兴兵相攻击。今闽越兴兵侵臣,臣不敢兴兵,唯天子诏之。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守职约,为兴师,遣两将军往讨闽越。兵未逾岭,闽越王弟馀善杀郢以降,於是罢兵。

天子使庄助往谕意南越王,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遣太子婴齐入宿卫。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装入见天子。助去后,其大臣谏胡曰: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于是胡称病,竟不入见。后十余岁,胡实病甚,太子婴齐请归。胡为文王。

婴齐代立,即藏其先武帝玺。婴齐其入宿卫在长安时,取邯郸樛氏女,生子兴。及即位,上书请立樛氏女为后,兴为嗣。汉数使使者风谕婴齐,婴齐尚乐擅杀生自恣,惧入见要用汉法,比内诸侯,固称病,遂不入见。遣子次公入宿卫。婴齐为明王。

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及婴齐薨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余得自置。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诸侯。使者皆留填抚之。王、王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

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戈船、下厉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遂为九郡。伏波将军益封。楼船将军兵以陷坚为将梁侯。

自尉佗初王后,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
B.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复妇/亡国之势也/
C.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
D.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甍,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劓刑,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
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旧说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闽越王郢发动战争进攻南越王,南越王上书,汉天子赞其忠义,派将军前去讨伐闽越,因余善投降,不战而胜。
B.汉朝屡次派使者婉转劝告婴齐来朝拜天子,婴齐惧怕,只派遣儿子次公入京当了宿卫。婴齐去世后仍被赐予明王的谥号。
C.太子赵兴代立为南越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早做归属汉朝的准备,后来太后直接上书汉天子,请求归属大汉。
D.南越国灭亡,汉天子在此设置了九个郡,当时南越的几个王和将军都被封晋爵,传国五世的南越国存在九十三年。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

【西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其能          害:担忧,害怕
B.平其功                    伐:自伐,夸耀
C.亡走赵,赵不          内:通“纳”,接纳
D.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容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怒疏屈平            不患贫患不安
B.欲怀王会               今君廉颇同列
C.一篇之中三致志       子亦有不利
D.遂自投汨罗          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曾任左尹,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在未受小人诋毁之时,深受楚王的信任。
B.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凝于心发于外,创作了《离骚》。《离骚》的产生,是由怨愤而引起的。
C.屈原先与上官失和,遭怀王疏远;后因子兰离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时心系朝廷想要再次辅佐怀王,但终无济于事。
D.选文以记叙为主,记叙屈原由信任而疏远,由疏远而流放,由流放至沉江而死的生平,较全面地表现了屈原忠君爱国的精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㶚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前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                    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翦举兵追之                              不如善遇之
C.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自坚       余与四人拥火
D.将军乞贷,亦已甚矣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2】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府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一直使用的专用词。
B.文中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C.《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姨;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D.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于支兼用法。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李信勇敢而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出征前,王翦向秦王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既受普地安置子孙,让自己无后顾之忧,也表明了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兵日进而西,将军量病,独忍弃寡人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