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B.声非加   疾:清楚
C.舆马者   假:借助
D.驽马十   驾:一天的行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登高博见也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取之于蓝,青于蓝     非能水也,绝江河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其皆出于此
D.𫐓为轮     挟飞仙遨游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对原文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本文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等
B.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自己,还能改变自己,以期做到智慧明达、行为无错
C.文章以大量的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开篇即驳斥了人们耻于学习的观点。
D.用蚯蚓和螃蟹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学习的时候不能浮躁,要专心致志。
【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3-24高一上·天津河北·期末
知识点:《荀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人之患,蔽于一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谬于道而人诱其所怡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昔人君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忠而事私,百姓怨而不用,贤良退处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墟宗庙之国也。桀死于鬲山,纣悬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祸也。

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此不蔽之福也。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

故治之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1]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2]。将须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之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坐于室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夫恶有蔽矣哉?

(取材于《荀子·解蔽》)

注释:【1】虚壹:虚心专心。[2]作之则: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蔽于一而暗于大理                         曲:局部
B.故群臣忠而事私                            去:抛弃
C.百姓怨而不用                                非:诽谤
D.故治之在于知道                            要:关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人君蔽者                         此蔽塞祸也
B.惑其心而乱其行               人何知道
C.贤良退处隐逃                      坐于室见四海
D.将思道                                体道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疑则惑矣     在局部与全局两者之间拿不定主意就会疑惑
B.何谓衡     什么是权衡事物的标准呢
C.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就会不认可道而认可违背道的东西
D.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远观一下万物就能看清它们的真相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或学者,都想找一条正道为自己服务,只是容易被错误的认识所蒙蔽。
B.夏桀、殷纣和商汤、周文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君王亲贤臣而远小人的观点。
C.社会治理好的关键在于当事人了解道,“解蔽”的关键自然也“在于知道”。
D.荀子认为解了心“蔽”,达到“大清明”的境界,就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大道。
【小题5】本文节选自《荀子·解蔽》。所谓“解蔽”,就是“解除(人心被)蒙蔽”。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如何“解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可                 镂:雕刻
B.是故益圣             圣:圣明
C.为巡官                 辟: 征召
D.官盛则近             谀:阿谀,奉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小题3】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B.第一段文字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C.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相反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D.第三段文字,韩愈为人正直,德宗晚年政事混乱,韩愈上奏章批评,被贬连州,又量情转江陵做掾曹。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丰富的知识
B.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有办法
C.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差不多
D.孟子论“求放心”: 放纵散漫的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贤于己者,问以破其疑
B.问学,相辅而行者也 彼彼年相若也
C.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好学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D.问焉求一得 学即继问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小题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可以丰富知识,有利于修养品德。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排比、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
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子的《劝学》体裁相同。
【小题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