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类诗句的写法并不复杂,暗含着一种模式,我把这种模式叫错搭模式,我为错搭模式总结出了一个公式:A的B。这里的A和B,分别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举例说,如果A是绿色,B是火焰,A的B就变成了穆旦的绿色的火焰。总而言之,这种模式很简单,只需把两个有相当距离的事物,搭配在一起,就会产生新鲜感和诗意。比如,特朗斯特罗姆在《午睡》中写道:蹬腿的舌头。暴君的钟。蹬腿与舌头有关系吗?暴君与钟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可是放在一起就意味无穷。这种(     )式的组合,只要你的脑袋稍稍松绑,就容易写出许多。

为了体味错搭模式,我要求学生用错搭模式学写新诗。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以下三个语例:

①我的心

②狂暴的青草愤怒的大树

③树影的时钟

例①乍看也符合上面的公武A的B,但细究会发现,这两个事物太相近,就难以产生新鲜感和诗意。

例②狂暴的青草”“愤怒的大树很好,只要想象青草和大树在大风中的样子,就会觉得这种描述不仅有诗意,也合理且形象。

【小题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化腐朽为神奇B.百思不得其解
C.老死不相往来D.前言不搭后语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只要你稍稍打破思维常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从“错搭模式”的角度,对语例③进行评价。
23-24高一上·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小粉红花和落叶的梦他是知道的,春后是秋,秋后要有春。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文中加点处的“仿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少年闰土》
B.“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兽脊似的。”《社戏》
D.“我仿佛记得曾经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的乌柏,新禾,野花……”《好的故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句子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亮窘得发白
B.月亮被窘得发白
C.使月亮窘得发白
【小题3】文段在刻画“枣树”形象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反复出现了两次,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    ,裙带生风。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幽美灵秀……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    。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如此    ,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

【小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白《把酒问月》中两句诗的改写,结合语段,你认为改写后的诗句要表达什么含意?有何妙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