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鼐工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露独扶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材料二:

自梁以来,纂文辞者日众,而至今讫无善本,其以是也夫?夫先生气节道德,海内所知,兹不具论。其文格则授之刘学博,而学博得之方侍郎。然先生才高而学识深远,所独得者,方、刘不能逮也。蚤休官,耄耋嗜学不倦,是所纂文辞,上自秦汉,下至于今,搜之也博,择之也精,考之也明,论之也确。使夫读者,若入山以采金玉,而石砾有必分;若入海以探珠玑,而泥沙不辨。纂文辞者,至是而止矣。

(节选自吴启昌《《古文辞类纂》序》)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至其浅深A之际B有古人C所D未尝言回E鼐F独抉G其微H发其蕴。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指创作,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为”词义相同。
B.于,指比,与《师说》中“不拘于时”的“于”词义不相同。
C.以,指因为,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词义不相同。
D.靡,指倒下,与现在所说的“风靡一时”的“靡”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在礼部任职期间,担任过乡试及会试的考官,交往的多为当时的知名人士。
B.姚鼐在《四库全书》完成之后,自请辞去礼部主事一职,回到家乡去奉养父母。
C.姚鼐文风接近于欧阳修、曾巩,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其论文以道德经训为源。
D.姚鼐品性清正,平等待人,治学精深,著述颇为丰厚,致力于教育和启迪后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2)使夫读者,若入山以采金玉,而石砾有必分。
【小题5】吴启昌先生是如何评价姚鼐及其《古文辞类纂》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23-24高一上·贵州贵阳·期末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慕君之高义”
A.以吾两人在也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D.斑白者多
【小题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小题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二月乙酉,上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具释其义以对,且曰:“非独匹夫如是,帝王亦然。帝王内蕴神明,外当玄默。若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上深善其言。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上悦,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前幽州记室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其略曰:“圣人受命,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又曰:“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又曰:“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虽黈纩塞耳而听于无声。”上嘉之,赐以束帛,除大理丞。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应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
B.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
C.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
D.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男:唐制,民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者为中男,满十八岁为成丁,二十一岁为丁。
B.冕旒(liú):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帽顶有个版,版前悬挂穿上的玉珠叫做旒。
C.高拱:拱手礼,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两手互握合于胸前。
D.乡党:家乡,乡里。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合而成为乡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在解说《论语》时,趁机劝谏唐太宗:帝王内心丰富,认识清晰,但外表应该表现得谦虚静默,不可卖弄聪明,刚愎自用。
B.魏征反对唐太宗征兵时征召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理由是看起来健壮高大不足以作为征兵的标准,这违背了满十八岁方可入伍的规章制度。
C.张蕴古进献《大宝箴》,规劝唐太宗对百姓应扶危济困,不可做贪图享乐的昏君;虽然人至察则无徒,但应保持内心清醒有远见,看到表象下的本质。
D.张玄素以隋主独断专行,不信任群臣,导致群臣畏手畏脚为鉴,劝谏唐太宗要善于选人用人,注重考察赏罚,如此则国家可以轻松治理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2)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注]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旨,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安世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决,辄称病自署庐移居第舍;闻有诏令,乃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尝有所荐,其人来,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世,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赐诏留之,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张汤传》,有删改)

[注]张安世之父为西汉酷吏张汤,被汉武帝处死。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其所在位置的字母写下来。
明A主B在C上D贤E不F肖G较H然I臣J下K自L修M而N已O何P知Q士R而S荐T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驾临,与《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中的“幸”意义不同。
B.咸,全、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义相同。
C.其,应该,与《种树郭橐驼传》“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中的“其”意义不同。
D.谢,道谢,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中的“谢”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曾丢失三匣书籍,下诏询问,只有张安世知道,皇帝安排他具体负责此事,最终买回了丢失的书籍。
B.张安世任职期间勤于职守,大将军霍光曾因为他做事踏实而重用他,皇帝也嘉奖他为官不懈怠,并给他晋爵。
C.霍光去世后,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上,建议封张安世为大将军,张安世借口自己能力不足,极力推辞,但没有成功。
D.张安世任职机要部门,每次参与制定的国家大政正式决策后,他总是称病居家,无人知晓他曾参与此事,可见他为官谨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5】《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文中评价张安世说“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请结合文中关于“荐士”的内容简析这句话。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