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节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有删改)

材料二:

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招贤》,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雷要新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厉气A循城B立于矢C石之所D乃援桴E鼓之F狄人G乃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与后文“郭”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城”指内城,“郭”指外城。
B.虞,通“娱”,表示快乐、欢娱,此处作名词,与“尔虞我诈”中的“虞”词义相同。
C.昭王,“昭”字,为谥号,意在赞美才德高功业显。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D.殷,“殷富”中的“殷”意思是富裕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莫不殷忧而道著”中的“殷”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仲子战前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出田单“攻狄,不能下”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将士心态和处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田单在攻打狄前后对鲁仲子的态度迥然不同,由对鲁仲子的回答极为不悦、扬长而去到虚心求教、躬身反省,最终打败敌人。
C.燕国虽然地处遥远偏僻,但因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士人争相趋燕,经过长期休养生息,最终燕国殷富,士卒舍命报效。
D.燕国与秦、楚、三晋合谋痛击齐军,燕国军队单独追击到北方,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得以报仇雪恨。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小题5】从材料二看燕昭王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23-24高二上·陕西安康·期末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新序》(《战国策》整理)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子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其封地在薛(今山东滕州)。②昭阳:楚国令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B.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C.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D.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趋,小步快行的样子,在文中,门客“趋而进”,表示对靖郭君的尊重之意。
B.“亡,更言之”与“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C.“旦暮进食”与“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两句中的“旦暮”含义相同。
D.庙,指宗庙,是我国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有缺点,门客不喜欢他,士尉劝说靖郭君远离齐貌辨,靖郭君不听从,士尉便告辞离开了;靖郭君却更加善待齐貌辨,让他住上等客舍。
B.齐威王驾崩后,宣王即位,靖郭君和宣王不合,于是辞别宣王,回到薛地,并带上了齐貌辨同行。不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请求允许他去见宣王。
C.靖郭君认为齐貌辨前去拜见齐宣王一定会被处死,齐貌辨却还是坚持前往;后来齐貌辨向宣王解释了靖郭君听从自己的建议没有废掉太子等事。
D.齐貌辨成功劝说了宣王,宣王诚挚地告诉齐貌辨,自己年纪小,全然不知道靖郭君对自己的感情,希望齐貌辨为自己请来靖郭君,齐貌辨答应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2)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小题5】靖郭君的那个门客是如何成功劝说靖郭君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福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古者先君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1】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2】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1】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祀可以福乎                    干:求取
B.饮食                                     羡:羡慕
C.用必                                     赡:充足
D.足以发欢欣                       虞:通“娱”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先君干福也                    能移无益
B.行必顺                              意者逆
C.辞罪而不敢有求也                 寡人非夫子无闻此
D.斩伐者                              宫室足避燥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小题5】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已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B.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C.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算。
C.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D.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