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惹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①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②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他只收三块钱。

【小题1】请分析“惊悚”“天昏地暗”两个词语的表现了顾客们怎样的心理状态。
【小题2】分析选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句如换成“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耳朵清新开阔,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风”,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3-24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
知识点:品味语言艺术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词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砍到剩下树心,大杨树像醉汉一样摇晃了,人都闪开。十几个人拉起拴在树上的绳子。给树选择的倒地方向是东方,那是条路,压不到东西。拉绳子的人似乎没使出多少劲,树就朝东边倒过去。

树倒了。树倒地的声音像天塌了一样,先是嘎巴巴响,树在骨折筋断声中缓缓倾斜,天空随着树倾斜。树倒去的方向,人纷纷跑开,牛跑开,狗跑开,鸡跑开

树倒了。一声巨响,树从天空带下一场大风,地上的树叶尘土升腾起来,升到树梢高,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孩子在树的倒地声里一阵惊呼。一群麻雀在旁边的树上尖叫。大人面无表情。树躺倒在地上,那么高的一棵树,倒在地上却不显得长。地上比它长的东西太多,路就比它长。孩子呼叫着围上去,抢折树梢上的枝条,那些他们经常仰天望见,从没有爬上去摸过的树梢,现在倒在尘土里。

树倒了。狗跑过来嗅嗅树枝上的大鸟巢,空空的,有鸟的味道。树没倒的时候,狗经常仰头看一对大鸟在树梢的巢里起落。砍树时树上的鸟早就散了。鸟在天空听见树叫,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那是一棵声音的大树,刺破天空,穿透大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杨树像醉汉一样摇晃了”运用了比喻。
B.“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运用了拟人。
C.“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运用了借代。
D.“刺破天空,穿透大地”运用了夸张、对偶。
【小题2】文中画横线句子先后使用了“升腾”“升”,这两个词语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树倒去的方向,人、牛、狗、鸡纷纷跑开”,表达效果不如原句,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在地球上有这样一类植物,亿万年以来都以“内卷”的姿态顽强地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展现着无限的生命活力。它们深沉、浓郁,充满遗世独立般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令人们“蕨”对折服。

①蕨类植物即使具有不同于有花植物的古朴气息,大家仍不能轻易辨认出它们的身份。②在进化的道路上,大自然赋予了蕨类一项无独有偶的特征,即犹如问号般卷曲的幼叶。③这一特征使得我们无论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山野,只要看到有植物举着大大的问号,这时便不妨大胆地说:“你就是蕨类”。④随着叶片的伸长,这些小拳头会逐渐慢慢地舒展开,“摇身一变”成为形态各异的叶片。⑤这种卷曲的幼叶由于其美妙的几何构造时常登上各大杂志的封面,几乎成为了蕨类植物的重要身份象征。蕨类植物的拳卷叶(幼叶)不仅能吃,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蕨类植物靠着高颜值与独特的气质,成为花店与不少花艺师青睐的叶材。书房、餐厅、阳台……无论身处何处,哪怕简简单单的一盆蕨,其摆放不必过于讲究,只需随心生长, A

蕨,这些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的绿色精灵,它们在人类生活的角落里, B ,用最静谧的方式见证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更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银。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否改为“只见云气氤氲来,弥漫于文殊院,清凉台,飞升过东海门,西海门,飘拂于北海宾馆,白鹅岭。”请从语义的角度加以分析。
【小题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请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小题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在阐述对象时,使用了不同风格的语言,请联系文本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