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材料二:

①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②天佑五年四月,帝召德威军归晋阳。汴人见班师,知有国祸,以为潞州必取,援军无须再举,遂停斥候。梁祖亦自泽州归洛。帝知其无备,乃谓将佐曰:汴人闻我有丧,必不能兴师,人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甲子,军发自太原。

③五月辛未朔,晨雾晦暝,帝率亲军伏三垂岗下。诘旦,天复昏雾,进军直抵夹城。时李嗣源总帐下亲军攻东北隅;李存璋、王霸率丁夫烧寨,剛夹城为二道;周德威、李存审各分道进攻,军鼓噪,三道齐进。李嗣源坏夹城东北隅,率先掩击,梁军大恐,南向而奔。梁祖闻其败也,既惧而四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初。唐龙纪元年,帝才五岁,从武皇校猎干二垂岗,岗上有明皇祠在焉。武皇于祠前置酒,乐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陈衰老之状,声调凄。武皇引满,捋须指帝曰: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及是役也,果符其言焉。

④是月,周德威退保高平。帝遂班师于晋阳,告庙饮至,赏劳有差。乃下令于国中,禁贼盗,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期月之间。其俗丕变。帝每出于路遇饥寒者必驻马而临问之由是人情大悦,王霸之业,自兹而基矣。

(选自《旧五代史·庄宗纪一》,有删减)

注:①梁祖,即后梁太祖朱温。②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A每出B于路C遇饥寒者D必驻马E而临F问之G由是H人情大悦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牢,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即一头羊和一头猪,一般为诸侯祭祀所用,天子在祭祀社稷时用太牢。
B.既,在文中有“已经”“之后”的意思。与《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中的“既”的意思不同。
C.谓,在文中有“认为”的意思。与《兼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中的“谓”的意思不同。
D.甲子,在文中指具体日期,属天干地支纪日法。与《赤壁赋》“壬戌之秋”中“壬戌”的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临终赐给庄宗三支箭,表现其对庄宗的了解和信任。而正是这一行为,愈加坚定了庄宗为父报仇的信念。
B.梁祖在夹城惨败后惶恐慨叹,认为庄宗这个对手绝不简单,并将自家诸子与其对比,突出了庄宗不同寻常。
C.武皇在明皇祠前命人摆设酒席,演奏乐曲。《百年歌》奏人生衰老,曲调凄苦,武皇听后感到了失意落寞。
D.庄宗在泽州之战后,率领军队回到晋阳,同时发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个月的时间,民俗发生了很大变化。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小题5】结合两则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庄宗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23-24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

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③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

(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

①武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独厚其妾英。怪问其母,母语故。武奋然以铁槌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

②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为《蜀道难》者,乃为房与杜危之也。

③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为官婢矣。”

(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肃宗兴师(     )       (2)母裴不为挺之所(     )
【小题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视事多率胸臆(     )
A.赴任       B.管理       C.视察       D.办事
(2)吾知为官婢矣(     )
A.尽力       B.罢免       C.豁免      D.沦落
【小题3】乙文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

【小题4】把甲文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

【小题5】结合甲乙两文,推断乙文末严母哭诉的原因,并概述依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其功”与“自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疏屈平”与“人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草稿未定”与“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二)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久之,召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小题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甫以家避乱                                           日牛马嘶
B.武世旧                                                  肇锡予嘉名
C.出甫华州司功参军                                楚怀王左徒
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            驰椒丘且止息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
B.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C.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D.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

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都护萧嗣业讨贼不,死败系踵。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总三十余万。旗帜亘千里,行俭咸节制之。

先是,嗣业馈粮,数虏钞,军馁死。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1】齑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贼拒黑山,数战皆败,行俭纵兵,前后杀虏不胜计。伪可汗泥熟匐其下所杀,持首来降。又擒大首领奉职而还,余党走狼山。行俭既还,阿史那伏念伪可汗,复与温傅合。明年,行俭还总诸军,屯代州陉口,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行俭秘不布,密以闻。后数日,烟尘涨天而南,斥候【2】惶骇,行俭曰:此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也。且受降如受敌。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既而果然。于是,突厥余党悉平。

行俭工草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秘爱其法,赉【3】物良厚。所撰《选谱》、《草字杂体》数万言。又为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四十六诀。行俭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善知人,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剧,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李敬玄盛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浮躁衒【4】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所引偏裨,若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睟、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类为世名将,傔奏【5】至刺史将军者数十人。

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鞍坏,惧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初,平都支、遮匐,获瑰宝不赀【6】,蕃酋将士愿观焉,行俭因宴,遍出坐者。有玛瑙盘广二尺,文彩粲然,军吏趋跌盘,碎,惶怖,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也,何至是?色不少吝。帝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

(取材于《新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改)


注释:【1】赍:jī,携带,拿着。【2】斥候:侦察兵。【3】赉:lài,赏赐。【4】衒:xuàn,炫耀,自夸。【5】傔奏:傔,qiàn,傔从;奏,别奏。侍从,助手。【6】赀:zī,计算,估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护萧嗣业讨贼不       克:战胜
B.取粮车中             方:正在
C.马鞍坏              蹶:跌倒
D.遍出坐者           示:示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虏钞               伪可汗泥熟匐其下所杀
B.阿史那伏念伪可汗       李敬玄盛王勃……之才
C.屯代州陉口            ,秘爱其法
D.虽有才,浮躁衒露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尽畀以术
就把战略战术全部传授给他
B.余党走狼山
裴行俭剩余的部队离开了狼山
C.遣单使往劳
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劳
D.类为世名将
大都成为了当世著名将领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行俭深得苏定方的赏识,苏定方认为裴行俭有才能,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术传给他。
B.裴行俭精于谋略,吸取都护萧嗣业军粮被敌人劫夺的教训,用计谋给贼兵以沉重打击。
C.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所以能预先得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
D.裴行俭慷慨大方,不吝惜财物,能把皇帝赏赐给他的各种财物分给亲戚、朋友及部下。
【小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尔非故也,何至是?
【小题6】著名史学家朱轼评价裴行俭说:“行俭才兼文武,有人伦之鉴,其器量亦不可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