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也。少为木工,及蔡贼秦宗权作乱,始应募从军。初,随孙儒渡淮,陷广陵。及儒败于宣州,殷随别将刘建峰过江西,连陷洪、鄂、潭、桂等州,建峰有湖南之地,遂自为潭帅。顷之,建峰为部下所杀,潭人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时殷方统兵攻邵州,佶曰:“吾才不及马殷。”即殷付以军府事。

殷于梁贞明中,为时姑息,所求皆允,累官至守太师。又上章请依唐秦王故事,乃加天策上将军之号。既封楚王仍请依唐诸王行台故事置诸天官幕府有文苑学士之号知诏令之名,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民间采茶,并抑而买之。又自铸铅铁钱,凡天下商贾所贵宝货入其境者,只以土产铅铁博易之无余,遂致一方富盛,贡奉朝廷不过茶数万斤而已。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

(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

材料二:

高郁说马殷置“回图务”运茶于河南北,卖之于梁,易缯纩战马,而国以富,此后世茶马之始也。古无茶税,有之自唐德宗始。文宗时,王涯败,矫改其政而罢之。然则茶税非古,宜罢之乎?非也。古之所无,后不得而增,增则病民者,谓古所可有而不有者也。古不可以有,而今可有之,则通古人之意而推以立法,奚病哉?

茶者,古所无也,无茶而何税也?古之取民也,耕者十一,漆林之税则二十而五,以漆林者,非饥寒待命之需也。均为王民,不耕不桑,而逸获不赀之利,则天下将舍耕桑而竞于场圃;故征之,以抑末务、济国用,而吾南亩之氓。则使古而有茶,其必厚征之以视漆林,明矣。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

注释:①回图务:指马楚政权在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他们组织商人收购茶叶,销往中原地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②末:指工商业。相对于“本”(指农业)。“抑末务”指抑制工商业。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封楚王仍请依唐诸王行台故事置诸天官幕府有文苑学士之号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全部。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中的“尽”的意思不相同。
B.牒,原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或木片,后成为中国古代官府间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C.“故厚征之”和“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厚”的意思不同。
D.“而宽吾南亩之氓”与成语“宽猛相济”中的“宽”的意思相同,为“放宽”之意。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殷出身低微,年轻时曾做过木匠,参军后跟随孙儒、刘建峰征战,行军司马张佶自认为不如他,十分称赞其才能。
B.马殷在仕途上顺风顺水,接连升官,封楚王,获得各种称号,其辖区自行经营,虽然遭到朝廷训斥,但依然如故。
C.马殷经高郁劝说,设立了“回图务”,对于民间的茶叶采取低价收购,然后在异地高价卖出,换取大量缯纩战马。
D.古代征收赋税,不同行业有不同标准,对从事农业生产的,抽取百分之十,对待漆林产业的,征收百分之二十五。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天下商贾所赍宝货入其境者,只以土产铅铁博易之无余。
(2)均为王民,不耕不桑,而逸获不赀之利,则天下将舍耕桑而竞于场圃。
【小题5】王夫之是如何评价马殷所实施的茶税政策的?请简要说明。
23-24高三上·河南周口·期末
知识点:《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镕,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镕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到,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曰:“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瑭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缞,侯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

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明宗自邺赴洛,遣使召之,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胙县。霍彦威谓习曰:“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入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

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符习传》)


【注】①斩缞(cuī):丧服名,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②藁:gǎo,草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本义是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文中是指“结盟、联合”。
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
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在年轻时即跟随王镕,屡立战功,后受王镕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镕被害后,他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
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镕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
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骛地追随庄宗,魏州兵变后,明宗派使者招降他,他故意拖延,后在霍彦威的劝说下才归附。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好多年后,中风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
(2)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受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指过了一段时间。
D.太傅,“三公”之一,为辅弼天子之任。历代多有延置,后多用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敬多谋善虑,屡立战功。他跟随太祖征讨敌军,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B.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杀敌的功劳。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攻取多州。他在镇州善理政务,不久又担任宋州刺史;他曾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受太祖赏识。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他为太保、太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绍威,字端己。父宏信,自举为魏州节度使。其后,宏信累官至检校太尉,临清王。光化元年八月,薨于位。绍威袭父位为留后。绍威形貌魁伟,有英杰气,工笔札,晓音律。性复精悍明敏,服膺儒术,明达吏理。好招延文士,聚书万卷,开学馆,置书楼,每歌酒宴会,与宾佐赋诗,颇有情致。当时籓牧之中,最获文章之誉。下笔成文,虽无藻丽之风,幕客多所不及。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绍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 绍威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李思安援之,大败之。自是绍威感太祖援助之恩,深加景附。绍威见唐祚衰凌,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变易,心不自安。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半岁方平。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挽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赐号扶天启运竭节功臣。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仍命其子周翰监总军府。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

(节选自《旧五代史·罗绍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B.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C.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D.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名号等赐给臣子。同《六国论》“封天下之谋臣”意义相同。
B.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实际是假借禅让之式,完成此姓与彼姓之间的君臣易位。
C.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使骸骨归葬故乡,与“告老”“乞身”意思相近。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与文中“赐号”一致,都是臣子死后被朝廷赐予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绍威很受皇帝器重。太祖即位,他被加封官职,赐予封号;讣告传来,太祖停止上朝三日。
B.罗绍威文思敏捷,下笔成文,朴实无华颇有韵致,幕客大多难以企及,在节度使中最受赞誉。
C.罗绍威知恩图报。在太祖帮助下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后为感念太祖援救之德,辅佐太祖。
D.罗绍威才能出色。能洞察风云,劝太祖夺取国家政权;能五百里外运粮,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2)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