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謏:小。②塾:与下面的”“”“皆为古代学校名。③操缦:操弄琴弦。缦,琴弦。④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小题1】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夫然A故安其学B而亲C其师D乐其友E而信F其道G是以虽离师H辅I而不反也。
【小题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善良”在文中用作名词,指贤能的人,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C.“就贤体远”与“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含义不同。
D.“凡学之道”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中的“凡”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三段连用“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五个例子,强调要善于利用外界条件。
B.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C.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D.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韩愈的《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小题5】两篇选文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3-24高一上·陕西咸阳·期末
知识点:荀子(前313-前238)《荀子》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资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之,兵三。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帷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材料二

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强国》)

【小题1】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蔡侯奉其社稷A而归之B楚C臣D属二三子E而治F其地G楚发其赏H子发辞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当,意为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
B.却,意为退却,使动用法,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相同。
C.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大学》 “在明明德”中的前一个“明”用法相同。
D.劝,意为鼓励倡导,与《兼爱》中的“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发不顾众人反对,对神偷礼遇有加,表现出他不论出身只重才能的独特用人眼光。
B.子发让神偷三次潜入敌营,盗取将军身边之物,吓退齐军,表现出他超凡的军事谋略。
C.子发拒绝受赏,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表现出他不贪名利、大公无私的的品质。
D.荀子不赞同子发的做法,认为他态度虽然谦恭,但却浅陋无知,并且危害深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
(2)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小题5】材料二中,荀子认为子发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节选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小题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其声呜呜然       其皆出于此乎
B.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C.而       吾尝跂而望矣       则群聚而笑之
D.以       举匏樽以相属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小题3】下列句式与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相同的选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B.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D.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