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选自《墨子·贵义》,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虽贱A人B也C上比之农D下比之E药F曾不若G一草之H本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故人”与“不过数金”(《五石之瓠》)中“过”字的意思不同。
B.辞,指拒绝、推辞,与“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中“辞”字的意思相同。
C.何之,指到哪里,“君将何之”与文中“何故止我”两者文言句式相同。
D.说,指高兴,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字的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以帽、鞋不如手、脚珍贵,天下不如生命珍贵论述了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道理。
B.墨子的一位故人劝说墨子不必追求道义,墨子以人有十子作比,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C.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自己年老为借口推辞不见,派穆贺去会见墨子。
D.墨子向穆贺讲述了商汤拜见伊尹的故事,目的是希望穆贺不要成为像彭氏之子一样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2)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小题5】穆贺是如何看待墨子的主张的?请简要说明。
23-24高二上·内蒙古·期末
知识点:《墨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生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墨子·所染》)

【注】①堪通湛,浸染之意。

【小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能为A君者B伤形C费神D愁心E劳意F然国逾危G身逾辱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在;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韩愈)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B.绝,断绝;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绝”字用法不同。
C.佚,通“逸”,安逸;与《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逸”含义相同。
D.矜,夸耀;与《陈情表》中的“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染丝不当,颜色就会出现问题。天子、诸侯、大夫、士子在选择亲信和朋友上,就像染丝一样,必须小心谨慎。
B.残暴之君国灭身死,宗宙破灭,君臣离散,最终被天下人所羞辱,是因为他们亲侫远贤,不义可耻,贪暴苛刻。
C.身为国君,要看重自己的国家,把治国重点放在评论人才上,同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D.君主治国,士人修身,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品行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
(2)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远鄙,指远方边邑;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国,指诸侯国;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D.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2)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小题5】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登泰山记》中“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中的“至于”词义相同。
B.再拜,连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与《鸿门宴》中“再拜奉大将军足下”的“再拜”含义相同。
C.非,文中指“认为……错误”,与现代汉语成语“文过饰非”中的“非”两者用法相同。
D.辩:分辨,辨别,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中的“辨”意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D.《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小题5】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