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那几条黑带子在硝烟中移动,越来越近了。射击声越来越猛烈,汇合成一片连续不断的轰响。硝烟也越来越多,迅速地扩展到整条战线上,终于合成一片越来越大的紫云,中间还夹杂着闪闪的火光和斑斑的黑点,各种声音混合成一个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他们进攻了!军官脸色发白,把望远镜递给水兵,说道。

哥萨克们在大路上奔驰,军官们骑着马,司令坐在车上,带着随从,纷纷从旁边驰过。人人脸上都露出焦急和恐怖的神色。

不可能被占领的!一个骑马的军官说。

啊呀,旗子!你看!你看!另外一个军官撇下望远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马拉霍夫陵上扯起法国旗来了!

不可能!

柯捷尔卓夫老大夜里刚捞回本钱,接着又把钱输光,连缝在翻袖里的几个金币都输掉了。黎明之前,他正躺在第五棱堡的守备兵营里,睡得很熟,但梦魂颠倒。这当口,忽然传出一声不祥的叫喊,接着就有几个声音跟着喊道:

警报!

您怎么还在睡觉,米哈依尔·谢苗内奇!敌人进攻了!有人喊道。

准是哪一个开玩笑。他睁开眼睛,怀疑地说。

但他忽然看到一个军官,脸色吓得发白,茫无目的地东奔西窜,他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一想到人家可能把他当作胆小鬼,在紧要关头不肯下连队,他紧张极了。他一口气跑到连队里。炮击已经停止,但步枪声非常激烈。子弹不是一颗颗地嘘嘘飞着,而是一大批一大批地从头上呼啸而过,好像秋天的鸟群。他的营昨天驻扎的地方弥漫着硝烟,听得见敌人的呐喊和呼叫声。一路上他遇到一群群负伤的和没有负伤的士兵。又跑了三十步光景,他看见他的一连人贴墙排列着,还看见一个士兵吓得脸色发白。其他的人也一样。

柯捷尔卓夫不禁也感染了恐惧的感觉,浑身上下掠过一阵寒战。

施华尔茨被占领了。一个青年军官说,他的牙齿碰得咯咯发响,全完蛋了!

胡说!柯捷尔卓夫怒气冲冲地说。他拔出短小的钝铁刀以壮声势,接着大声喊道,前进,弟兄们!冲啊!

他的声音很威武很洪亮,使他自己也受到了鼓舞。他沿着避弹障向前冲去;约莫有五十名士兵嘴里呐喊着,跟在他后面。他们跑出避弹障,向一片开阔的野地跑去。这里子弹密得简直像冰雹一样;有两颗子弹打中了他,但中在哪里,伤得怎么样,是挫伤还是打伤,他可没工夫琢磨。就在前面,在硝烟中,他看见许多穿蓝军服和红裤子的人,听到非俄国话的呐喊;一个法国人站在胸墙上,挥着帽子,嚷着什么。柯捷尔卓夫相信这回他免不了一死,这种想法反而增添了他的勇气。他一直向前冲,向前冲。有几个士兵赶上了他;另外有几个在旁边出现了,也冲上去。穿蓝军服的兵纷纷回头向自己的战壕跑去,始终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可是脚下到处都是伤兵和尸体。当他们跑到外围的壕沟时,柯捷尔卓夫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他感到胸口一阵疼痛,在踏垛上坐下来。透过炮眼,他满心欢喜地看到,穿蓝军服的人群乱糟糟地往他们自己的战壕跑去,整个战场上横满穿蓝军服红裤子的尸体和在地上爬行的伤兵。

半小时以后,柯捷尔卓夫躺在尼古拉耶夫兵营附近的担架上,知道自己负伤了,但几乎一点也不觉得痛。他只想喝一点凉东西,躺得更舒服些。

一个满脸黑色络腮胡子的矮胖医生走到他跟前,把他的外套解开。柯捷尔卓夫垂下眼睛,瞧医生怎样检查他的伤,又打量着医生的脸,但还是一点也不觉得痛。医生用他的衬衫盖住伤口,手指在外套前襟上擦了擦,也不向柯捷尔卓夫瞧一眼,默默无言地向另一个伤员走去。柯捷尔卓夫无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记起第五棱堡上的战斗,十分快慰地想,他已经出色地尽了他的责任,而这是他服役以来第一次干得那么漂亮,他觉得问心无愧。医生一边给另一个军官包扎伤口,一边指指柯捷尔卓夫,对拿着十字架站在旁边的留着红色大胡子的神父说了几句话。

怎么,我要死了吗?神父走近时,柯捷尔卓夫问道。

神父没回答什么,做了祷告,把十字架递给他。

死亡并没有吓倒柯捷尔卓夫。他伸出软弱的双手接住十字架,把它贴在嘴唇上,哭了起来。

怎么样,法国人全部被打退了吗?他问神父。

我们处处都胜利了。神父回答,故意不让他知道马拉霍夫陵上已经飘扬着法国旗,免得他难过。

感谢上帝!感谢上帝!柯捷尔卓夫喃喃地说,也没感觉到眼泪簌簌地在颊上滚动。他想到自己干了一番英雄事业,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

他有一刹那也想到了弟弟,心里默念道:但愿上帝也赐给他这样的幸福!

【注】1854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从多瑙河部队调到克里米亚俄土战争前线,担任炮兵连长,几乎从头至尾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他一边指挥炮兵连,一边写作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进攻了”,哥萨克们、军官们、总司令带着随从纷纷从旁边驰过,写出了敌人进攻的突然以及自己一方临战的慌乱和紧张情形。
B.“不可能被占领的!”“不可能!”军官的对话,写出了战场形势的快速发展,己方阵地被敌方占领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C.从在睡梦中被叫醒,到看见“脸色吓得发白,茫无目的地东奔西窜”的军官,他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表明柯捷尔卓夫战场经验丰富。
D.医生检查完柯捷尔卓夫的伤以后,也不向他瞧一眼,就默默无言地向另一个伤员走去,写出了当时医生对下层官兵的冷漠态度。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反复写军官和士兵被吓得脸色发白、牙齿碰得咯咯发响,既给人真实感,又对后文表现战士们的勇敢进行了衬托。
B.选文在重点刻画柯捷尔卓夫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注意刻画普通战士的群像,表达了对普通士兵和底层军官的赞美。
C.柯捷尔卓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底层军官形象,他勇敢,他也赌博,临死之时,依然不忘兄弟亲情,祝福兄弟幸福平安。
D.小说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在人物对话中,刻画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对话还准确反映了战争的进程。
【小题3】本文是如何描写激烈的战场情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小题4】选文集中刻画了下层军官柯捷尔卓夫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23-24高二上·四川自贡·期末
知识点:列夫·托尔斯泰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①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医院看门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立刻放他进去,问明他要见什么人,就把他领到儿科病房。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

“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

老太婆从一扇门里走出来,后面跟着玛丝洛娃。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她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她说。

“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象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玛丝洛娃回到放有八张童床的病房里开始铺床。她铺床单的时候腰弯得太低,脚底一滑,差点儿跌一跤。一个脖子上扎着绷带的男孩,正在休养,看见她差点儿跌一跤,笑起来,玛丝洛娃也忍不住,在床边上一坐,发出响亮而富有感染性的笑声,逗得几个孩子都哈哈大笑。

这天白天,当房间里没有人时,玛丝洛娃几次从信封里取出照片,欣赏一下。晚上下班以后,她回到同另一个助理护士合住的房间里,又把照片从信封里取出来,含情脉脉地一动不动仔细察看着照片上的那几个人、他们的服装、阳台的台阶、灌木丛,以及灌木丛前面他的脸、她的脸和两位姑妈的脸,看了好半天。她看着这张发黄的褪色照片,怎么也看不够,特别是对她自己,对她那张额上鬈发飘飞的年轻美丽的脸看得出了神。她看得这样专心致志,连那个跟她同住的助理护士走进屋子,她都没有发觉。

“这是什么?是他给你的吗?”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的助理护士弯下腰来看照片,问道。“难道这是你吗?”

“不是我又是谁?”玛丝洛娃笑吟吟地瞧着同伴的脸说。

“那么这是谁?就是他?这是他母亲吗?”

“是姑妈。难道你认不出来?”玛丝洛娃问。

“怎么认得出来?整个模样都变了。我看离现在都有十年了吧!”

“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说。她的活泼样儿顿时消失,脸色变得阴郁,眉毛之间凹进去一条皱纹。

“怎么样?那边的生活一定很轻松吧?”

“哼,轻松,”玛丝洛娃闭上眼睛,摇摇头说,“比服苦役还要苦。”

“那为什么不抛下这种生活呢?”

“抛是想抛的,可是办不到。说这些做什么!”玛丝洛娃说着,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好容易忍住愤怒的眼泪,砰地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同伴的话使地想起她现在的处境,也使她想起当年在那边的生活,那些痛苦的夜晚,特别是谢肉节的夜晚。她想起那天她穿着一件酒迹斑斑的袒胸红绸连衣裙,蓬乱的头发上系着一个大红蝴蝶结,精疲力竭,浑身虚弱,喝得醉醺醺的,直到深夜两点才把客人们送走。她在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弹钢琴女人旁边坐下,向她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弹钢琴女人也诉说她处境的苦恼。她们立刻决定抛弃这种生活。她们以为这个夜晚已经过去,刚要走散,忽然听见有几个喝醉酒的客人在前厅喧闹。一个穿燕尾服、系白领带的矮小男人,满头大汗,酒气熏天,打着饱嗝,走过来一把搂住她的腰。他们旋转,跳舞,叫嚷,喝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过着同样的日子。一个人怎么能不变!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对他的旧恨顿时又涌上她的心头。她真想把他训斥一番,痛骂一顿。她后悔今天错过机会没有再对他说:她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决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就象从前在肉体上利用她那样,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她在走廊长凳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小屋子里,为自己饱经沧桑的身世哭了好半天。

(选自《复活》第二部第13章,有删改)

【注释】①节选部分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去看望任助理护士的玛丝洛娃。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医生所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次见面时她对他发了脾气,一是这次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握手。
C.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D.文中画线处聂赫留朵夫所说的“都一样”意思是不管玛丝洛娃能否被释放,他都会一样兑现自己的诺言,与玛丝洛娃所说的“都一样”意思不同。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接受。
C.教材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在“你”“您”之间转换,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本文一直称“您”也是如此:想但没有足够的勇气接近并进一步亲近玛丝洛娃。
D.本节选文本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真实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题3】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再次探望玛丝洛娃的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小题4】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吗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卡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出现名字,一律用“男人”“女人”“俘虏”等称呼,突出了人物身份的对立和矛盾关系,真实自然。
B.小说除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之外,还有大量语言描写,既能塑造人物形象,又能反映人物间的矛盾,同时还能推动情节。
C.小说“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中“同一个神灵”是指爱,前文中“一时变得残酷”的“一时”又暗示着人们转变的必然性。
D.文中的警察原本冷漠高傲,孩子的出现展现了他父爱温情的一面,人们的宽恕唤醒了他道德的良知,竟至双手蒙脸大哭。
【小题2】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  )
A.小说不止一次写警察“高高地昂起头”“只把头昂得更高”等细节,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B.小说中人物都有着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有着至少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人物的复杂性。
C.小说开头用人群大声叫嚷的场景真实再现人们的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揭示矛盾的尖锐。
D.小说通过第三人称客观冷静的叙述故事,让事件本身或人物行动再现人物内心的矛盾的冲突。
【小题3】请比较《孩子的力量》中警察和课本《复活(节选)》部分聂赫留朵夫两个形象的相似点,并说明二者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的不同。
【小题4】有人说,托尔斯泰晚年作品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语言力求质朴,写性格也不再按顺序发展的全过程来写。你觉得小说是其晚年作品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监狱的房子阴森森的,还有大门下的岗哨和路灯,尽管现在全都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但这一切(大门、屋顶和墙壁等等),由于它整个正面的窗户都灯火通明,就给了聂赫留朵夫一个比今天上午更加阴森森的印象。

威严的典狱长走了出来,在大门口借着路灯光看了看发给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心存疑虑地耸了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两位来访者跟在他后面进去了。他领着他们首先走进院子,再进门往右,上楼梯进了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他可以效劳。听说聂赫留朵夫现在就想见到马斯洛娃,就打发一个看守去找她来。

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多次那样,先进来的是一个看守,跟在他后面进来的才是身穿囚服、系着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到她,就生出一种沉重的感觉来。

我想生活,我想要家庭、孩子,想要过人的生活。当她眼也不抬,快步走进房间时,他脑子里闪过了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身来,迎着她走了几步,他觉得她脸色严峻而不悦,上次她责难他时,她的脸色就是这样的。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她的手指神经质地卷着衣边,一会儿望望他,一会儿又垂下眼睛。

您知道已经得到减刑了吗?聂赫留朵夫问道。

知道了,是看守说的。

所以,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到您愿意的地方住下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急忙打断他的话说:

我考虑个什么?西蒙松在哪里,我也就跟他在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还是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把她要说的话全都准备好了似的。

噢,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我是说倘若他愿意要我跟他一起生活的话,她发觉说错了话,惊慌得住了口,然后更正自己的话,就这么说了,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的话,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可盼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她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希望我设想的那种牺牲;或者是她继续爱着我,为了我的幸福而拒绝我,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永远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聂赫留朵夫这么想着,同时不禁感到羞愧,觉得自己脸都红了。

要是您爱他的话……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就丢开了。不过,弗拉吉米尔·伊凡诺维奇这人确实非常特别。

是哪,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开始说。他是个很好的人,而且我以为……

她又打断他的话,好像害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是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全说出来似的。

不,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那就请您原谅我吧,她一面说,一面用她那斜睨的神秘目光瞧着他的眼睛。。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对他说的,正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经不这样想,他所想、所感的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为他在她身上白白耗费的一切而感到惋惜。

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奇怪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希望为您效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这两个字时瞧了聂赫留朵夫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做的事已经够多的了,要不是您……她想要说些什么话,可是嗓音哆嗦起来了。

您不要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算什么账呢?我们的账上天会算的。她说道,那双乌黑的眼睛里涌起了泪水,亮光闪闪的。

您是个多好的女子啊!他说。

我还是好的?她含着眼泪说,一丝苦笑使她容光闪亮。

Are you ready这时候英国人发问道。

Directly聂赫留朵夫做了回答过后,又向她问起克雷里卓夫的情况来。

她忍住激动的情绪,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他:克雷里卓夫在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马上就被送进了医院。马丽娅·巴甫洛芙娜不放心,请求进医院去充当看护,但是人家不允许。

她发现英国人在等着,就这么说道。

我不跟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话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俩四目相遇了,她还是那种奇怪的斜睨眼神。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我们分手吧时现出一丝苦笑,聂赫留朵夫由此明白,自己刚才推测她做出那个决定,其原因有两种可能,现在看来,那后一种可能是对的了,那就是由于她爱他,认为自己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离开,就把他解放了。现在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心里很高兴,但眼看就要跟他分手,所以同时又感到痛苦。

她握了握他的手,飞快地转过身去走了。

聂赫留朵夫回头瞅了一眼英国人,准备跟他一起走,可是英国人正在笔记本里记着什么。聂赫留朵夫不去打断他,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来,忽然感到无比疲劳。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

【小题1】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最符合人物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A.①嗯,看来需要这样办了   ②那么我先走了。
B.①嗯,看来必须这样办了   ②那么我可以走了?
C.①嗯,看来应该这样办了   ②那么我应该走了。
D.①嗯,看来只好这样办了   ②那么我就走了?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以环境描写起笔,其中“洁白的雪幕”和“它整个正面的窗户都灯火通明”衬托了监狱清冷阴森的氛围,给人以压抑感,为下面的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写作,令读者可以多角度毫无障碍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表达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
C.小说节选部分语言十分精彩、细致,生动、细腻地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如“请您原谅”,表达了卡秋莎的不舍和歉意。
D.《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复活”真实而缓慢:从内疚、悔罪到赎罪、觉醒的质变,由否定自我到否定整个贵族阶层。
【小题3】小说名为《复活》,请将节选部分与教材节选部分比较,简要分析马斯洛娃在哪些方面“复活”了。
【小题4】托尔斯泰擅长刻画人物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请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