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5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而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神明自             得:获得
B.故不积             跬:一步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而舍之                 锲:刻
【小题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锲而舍   ②蚓无爪牙
神明自得   ④蟹六跪二螯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蚓无爪牙之利
C.而神明自得
D.无可寄托
【小题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译文:风雨就会兴起。
B.积善成德。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
C.圣心备焉。                  译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译文: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
2024·江西·模拟预测
知识点:荀子(前313-前238)《荀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在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定公曰:“善。可少。”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辨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

(选自《荀子》,有删减)

【小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定公不说A以告B左右C曰D闻君子E不谮F人G君子H亦谮人乎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向前,前进,“时时而间进”的“进”指进言、献言,两者词义不同。
B.穷,困窘,走投无路,与《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穷”的用法相同。
C.赤子,刚出生的婴儿,与现在所说的“赤子之心”中“赤子”的本义相同。
D.豪末,同“毫末”,亳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与《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毫末”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在台上陪侍鲁定公,看东野毕表演驾车,鲁定公对东野毕的驾车技术表示赞叹。
B.从前舜帝擅长用人,造父擅长用马,与东野毕御马的态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最后结果也不同。
C.君王要根据时节安排百姓的劳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广泛普遍地庇护他们,养育他们。
D.制定政令制度要从百姓的角度考虑,如果制度不合理,连鳏寡孤独之人也不会执行。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2)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
【小题5】材料一文末写“善御之谓也”,用自己的话分析“善御”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滫(xiū):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②醯(xī):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B.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C.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D.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𫐓,意为车轮的外框,文中用作动词,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变弯曲。
B.先王,既可称古代圣明的君王,也可称已故的君王,文中用的是后一个意思。
C.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汉代的一尺约等于今天的0.231米。
D.斧斤,各种斧子。斤,象形字,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比斧小,用以砍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连用比喻,论证了君子不断学习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能提升自己,而且能让自己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
B.干、越、夷、貉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C.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差异,但他们善于借助外物来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一般人平时所没有的优秀才能与高尚情操。
D.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小题5】文章末尾“醯酸,而蜹聚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