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②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宜急分讨陈宫,使虏不得西顾,乘其而收熟麦,约食稿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今舍之而东,未见其便。多留兵则力不胜敌,少留兵则后不足固。布乘虚寇暴,震动人心,纵数城或全,其余非复己有,则将军尚安归乎?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愿将军虑焉。”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③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操从之。

④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迎吕布       (2)乘其而收熟麦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徒以山东扰乱,未远赴(       
A.安定       B.匆忙       C.闲暇      D.惊慌
(2)事遂       
A.隐藏       B.变化       C.恶化       D.搁置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或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小题5】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史传文的艺术特点之一,请以第④段内容为例对此加以分析。
2023·上海虹口·一模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彪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

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乃大会公卿议。百官无敢言者。彪曰:“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彪曰:“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曰:“公欲沮国计邪?”司空荀爽见卓意壮,恐害彪等,因从容言曰:“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小解。议罢,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彪等,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B.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C.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D.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秀才,古代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专门用来称府学等的童生。
B.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其接待。也可解释为“官车”。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作为王室的代称。
D.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彪有正义感。黄门令王甫指使门生在郡界违法专营官府财物,获利七千余万,杨彪敢于向上级报告,揭发其罪行。
B.杨彪敢于谏言。董卓看到关东兵起,因害怕想迁都来避难,其他百官都不敢当面向董卓提出不同意见,只有杨彪据理力争。
C.杨彪淡泊名利。年少时他被推举任职,又受到公府召辟,但都不接受;年老时即使皇帝亲临要他担任太尉,他也坚决推辞。
D.杨彪深得皇帝敬重。魏文帝继位后,不仅授予他荣誉,还赐他衣袍,允许他穿布单衣、戴鹿皮冠,拄杖来参加朝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2)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节选自《后汉书·范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B.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C.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D.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指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秦时期称庠序,都由帝王开办。
B.京师,中国古代通常称国都为京师,历朝所指各有不同,东汉指洛阳。
C.三府,汉代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所设立的府署,合称为三府。
D.辟,即征召,古代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制度,类似的还有召、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式言而有信,千里探友。游学太学与张劭结为朋友,分手时约定两年后去拜访张劭的父母,两年后,他信守诺言,如期而至。
B.范式重情重义,至情至性。梦见张劭去世,伤心不已;按照张劭托梦如期奔丧,亲自为好友执绋引柩,众人为之动容。
C.范式口碑极佳,深得信任。请假去送别张劭,太守虽然不相信他的梦境是真实的,但相信他的情义和信用,就准了他的假。
D.范式仗义助人,不求名利。不负素昧平生的陈平子所托,送陈平子妻儿及其灵柩回家,快到时留书哭别而去,不求回报。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嚣将王遵谏曰:“使者,所以重兵贵和而不任战矣,况其承王命籍重质哉?杀之不可。”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率二千精兵袭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十一年,歙与盖延攻公孙述于河池,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注:①冘豫:犹豫。②伯春:隗嚣长子恂之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B.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C.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D.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青,泛指绘画用的颜色,也指绘画;又因丹青不易褪色,故用以比喻光明显著。文中意为后者。
B.质,以财务或人员作抵押,也指留作抵押的人或物;与成语“文质彬彬”中“质”的意思不相同。
C.绝席,独坐一处,不与他人同席,以显尊贵。“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均表明来歙唯我独尊。
D.赠,追赠,指古代帝王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历代朝廷赐诰敕,生前曰封,身后曰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自告奋勇,为国分忧。为解光武帝之忧,来歙两次主动请缨,先自请出使开导隗嚣,后率精兵奔袭略阳,均有建树。
B.来歙性情刚毅,临危不乱。与隗嚣交涉时,面对隗嚣的犹疑不决,他愤而斥责;生死攸关之际,他也毫不畏惧,淡定自若。
C.来歙骁勇善战,攻守有功。袭击略阳时,他带领精兵英勇杀敌;固守略阳时,他发屋断木补充兵器,直至光武帝发兵解围。
D.来歙以国为重,大义凛然。遭遇刺客、面对痛哭流涕的盖延,他以国家军务为重,临危相嘱,并亲自书写表章,令人钦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2)使者,所以重兵贵和而不任战矣,况其承王命籍重质哉?
【小题5】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文中哪些内容对此有所体现?请简要概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