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之矣。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击;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注】①管子,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论积贮疏(贾谊)》)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B.大命将泛,莫之     振:通“拯”
C.有勇力者聚徒而     衡:通“横”
D.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罢:通“疲”
【小题2】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这三处是(       
汉之A为汉B几四十C年矣D公私E之积F犹可G哀痛
【小题3】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指懂得、知道,与《师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的“知”词义相同。
B.即,指如果,“当与秦相较”的“当”指倘若,如果,二者都表假设。
C.相乘,文中指交互侵袭,与现在数学里的“相乘”含意不同。
D.不足,文中指缺点,与成语“不足为训”的“不足”含意一致。
【小题4】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与《伶官传序》中的“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的“贼”都是指盗贼。
B.被,指遭遇,与《屈原列传》的“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含意不同。
C.有时,文中指有时间限制,与《巫峡》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中的“有时”的含意不同。
D.饥穰,指饥荒,“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表示进来,两者用法相同。
【小题5】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的经典论断。
B.《论积贮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的严重的经济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
C.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引古证今,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正反对照,并以确凿的论据、严密的逻辑,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清楚透彻,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D.贾谊在文章中毫不隐讳地书写了当时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提出严厉的批判,言辞犀利激切。
【小题6】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2)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小题7】本文写了汉初种种让人心惊的社会乱象,明确了积贮贵粟的必要性,作者认为积贮贵粟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亡逃者得轻资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chèn)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论贵栗疏》)

【小题8】下列对文本二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人民之众不汤、禹   不避:不躲避
B.盗贼有所                       劝:鼓励
C.上下相反,好恶          乖:违背
D.今募天下入粟县官             县官:政府、朝廷
【小题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这三处是(       
民者A在上B所以C牧之D趋利E如水F走下G四方H亡择也。
【小题10】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捐,指被抛弃,“戍卒叫,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用法相同。
B.长,指养育,与《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长”词义不同。
C.余力,指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词义与“不遗余力”的“余力”相同。
D.人情,文中指人与人的情分。与《报任安书》中的“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的“人情”词义相同。
【小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在早上,“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朝”,两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B.再,指再次,与《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的“再”意思相同。
C.文采,指艳丽而错杂的色彩,文中形容华丽,与“文采斐然”的“文采”意义不同。
D.交通,指交往,结交,与“叶叶相交通”的“交通”意义不一样。
【小题12】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二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述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B.文本二作者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
C.文本二认为蓄积多,则民心稳,统治稳固;而要增加蓄积,必须想办法使农民尽心于农业生产。
D.文本二的观点对于扭转“谷贱伤农”的状况是有好处的,对现代社会解决“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小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2)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小题14】文本二作者在说明问题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文本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23-24高三上·广东珠海·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延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B.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C.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D.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
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囚;奏报陕西祸害百姓官吏;巡抚河南山西,注重调查,积极建言。
B.于谦反对南迁,尽心守卫京师。他极力反对徐珵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应尽心守卫。
C.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及勋旧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珵和石亨也出于相同的原因怨恨他。
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奉行节俭,虽然住宅简陋,但是皇帝赏赐他府第他却坚辞不受,最后没有得到皇帝允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

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出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节选自《北史段文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国县公”为爵位号,中国古代对爵位的划定,每个朝代不尽相同,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官位、土地、人口等。
B.母忧,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礼仪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C.谥,指古代帝王、诸侯、官僚等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等给予一个有评判性的称号,如刘邦被称为太祖。
D.“兵部尚书”为“六部”尚书之一,明清两朝又称之为“大司马”,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隋唐以后,其副职叫“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力气与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登上城墙,劫持尉相贵,城于是就被攻下。
B.段文振心怀国事,目光长远。他认为被允许居于塞内的突厥启民有狼子野心,担心其将成为国家的祸患,建议皇帝要引起重视,加强边防。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嘉州獠叛乱时,虽然在山谷中被嘉州獠的军队袭击而大败,但他带领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寇。
D.段文振有勇有谋,深受皇帝的信任。他追随皇帝出征,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高祖与炀帝都非常优厚地对待他;辽东之战时,他提出进攻策略。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二)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 淮南王,王黥布故地, 四郡。 上 将兵击灭布,厉王 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王敖弗敢宫                    内:通“纳”
B.厉王母亦                      系:囚禁
C.厉王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
D.厉王有材力,力能鼎          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小题2】下列虚词填空,正确语序的一组是 (  )
立子长 淮南王,王黥布故地, 四郡。上 将兵击灭布,厉王 即位。
A.为             B.遂           
C.为             D.遂           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小题4】下列句子正确的复句关系是(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A.递进B.因果C.承接D.假设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