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为小家,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要想达到庄子追求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逍遥自在。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小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核心是“空”的佛家思想,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终极追求是揭示生命奥秘,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小题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23-24高二上·山东东营·阶段练习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想不是现实,它是完美的道德观念,也是利他主义精神;它是很难实现的观念,经常是穷尽个人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实现的观念。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是在为他人做自己生命之内无法完成的事。他们被后人传颂千年,因为他们展示了追求理想的生命,展示了生命的完美。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对孔子而言,天下归大众公有乃是“大道”。大道之下的社会,选择德高能干的人来领导,讲求人与人之间的信用与社会和睦。在天下无私财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不以血亲关系为意。因此,老者能颐养天年,壮者能人尽其才,幼者能学有所长,残疾者能生活无忧。人们开发自然资源,不是为聚敛私财,为的是物尽其用。人们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自家,而是出自道德。孔子的这种理想是完美的,所以是永恒的。这理想到了马克思的时代,成就了一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运动死了,但那伟大的理想不会死,因为那理想是善良完美的理想是道德的、完美无私的,与今日所说的“真善美”相类。

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对于个体而言,生命不过百年,生命内的物质享受就是一切,因而个人的物质得失最重要,理想有无也就不重要。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论理想,倡导每个人树立并坚持远大理想呢?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有理想的青年,决定祖国理想的未来。我们要鼓励青年有理想,因为没有理想主义就没有有理想的青年,没有理想主义就没有精荚和英雄,没有理想主义就没有社会进步,没有我国理想的未来。青年人除了学习实用的科学知识外,还要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要有服务于公共生活的精神,成为社会中积极健康的力量。

多数人在年轻时曾有远大理想,但在成家、工作或者遭受挫折之后就成为现实主义者,甚至变成庸庸碌碌、争权夺利的“小人”。毕竟,理想不是现实,它只是观念,现实会蹉跎理想,摧毁理想。能够坚持理想的成年人是极少数,理想使他们坚强弘毅,百折不挠,成为英雄。培育先进稻种的袁隆平,最初没有科学院研究员的地位,没有研究资金,无怨无悔默默耕耘了数十年,终于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我国农学家的楷模,袁隆平的成功,当然是理想主义在起作用,理想主义使他成为百折不挠的英雄。

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需要在青年时代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并且在成家、工作后能一直坚持理想。

(摘编自潘维《理想主义与现实》)

【小题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所构建的理想王国里,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具有血亲关系,也能相爱相亲如一家。
B.建设天下归大众公有的道德国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这种理想至今不会消亡。
C.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完全放弃物质享受,用毕生去追求理想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D.现实会摧毁理想,两者之间总会存在矛盾,但英雄们还是会竭尽全力地去实现理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夸父、精卫、愚公、袁隆平的事例,均论证了理想是完美的道德观念这一观点。
B.第三段站在个体生命的角度,在比较物质得失和理想有无之后提出疑问,巧妙地衔接上下文。
C.文章针对多数人在成年后,遇到诸多现实问题会逐渐丧失理想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D.文章在阐明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树立并坚持理想的必要性,最后进行总结号召。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为他人做自己生命之内无法完成的事,能展示出追求理想的生命的行为,就值得我们赞颂。
B.如果人们能物尽其用地开发自然资源,出自道德地努力工作,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就能够和谐共处。
C.祖国的未来取决于青年人是否有理想,所以青年人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之外,还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D.一个成年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始终坚持理想,因为理想能让人坚强弘毅、百折不挠、迎难而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表情是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集体情绪的外显形式,是在进行充分的社会认知和作出集体价值判断后所形成的情感表达,因此与变动不居的个体情绪及集体突发性的情绪宣泄不同,社会表情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形成一种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共同的情感氛围。按社会合作程度由高到低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对社会表情进行简要概括。

最为典型的合作型社会表情是社会幸福,即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主要群体甚至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幸福”的意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数年间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婴儿潮”和1950年以后新中国出现的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就是社会幸福的一个重要表征。但要科学地判断一个社会及主要社会群体是否幸福需要综合分析。不丹在1972年首次提出并践行“国民幸福总值”这一发展理念,时至今日,无论是人均GDP、受教育程度还是军事实力,不丹在国际上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国民主观的幸福感却一直居高不下。1973年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欧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国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可见,衡量社会群体的幸福程度,既要关注客观指标,更要关注主观认同。

社会幸福这一表情延续一段时期后,可能演化为新的社会表情——社会安逸,即社会主要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表情是舒适安闲的。在社会安逸状态之下,社会主要群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较强,社会抗争较少,社会整体上处于恬静状态。农耕时代的小农生活总体上就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下的社会安逸状态。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构建高福利体系后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一段时期内国民的社会安逸表情就较为明显,但这是一种现代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的社会安逸状态。社会安逸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形成和延续,但如果不适时进行再动员和再调适,就会衍生出绝对稳定感,进而侵蚀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动力。

与社会安逸相对立的社会表情是社会焦虑,即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主要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表情是焦躁不安的。一个急剧变迁的现代社会中,轻度社会焦虑的长期存在将发挥催人奋进、激发社会创新的功能,有利于形成社会合作的氛围。而重度社会焦虑则可能引发其他负向的社会反应,如失去安全感、由剥夺感和压迫感所引发的社会性怨恨等,严重的社会焦虑明显不利于社会合作局面的形成和维持。

最为典型的不合作型社会表情是社会愤怒,即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表情是异常愤怒的。有些社会愤怒是以各种“社会不合作”行动表达的,但更多的社会愤怒是以暴烈的行动表达出来的。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欧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滞缓,仅2011年一年就出现了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希腊债务危机大骚乱、英国伦敦大骚乱等社会冲突事件,2018年法国巴黎出现了持续长达半年之久的“黄马甲”运动。这些都表明在这些时期西方国家的社会主要群体的社会表情是以社会愤怒状态为主的。

(摘编自王道勇《社会表情与社会合作》)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表情具有相对稳定性,变化无常的个体情绪和集体的情绪宣泄不属于社会表情。
B.以社会合作程度为标准区分社会表情,社会幸福合作程度最高,而社会愤怒则最低。
C.社会安逸是伴随着社会高福利体系的构建而形成的,它对社会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
D.社会急剧变迁容易引发社会焦虑,而相对稳定安宁的社会则没有社会焦虑这一表情。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对“社会表情”进行了诠释,并明确了对社会表情进行划分的标准。
B.文章先总写,后从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焦虑、社会愤怒四个方面分写。
C.文章有对已往事例的分析,又有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体现了作者宽广的视野。
D.文章善用例证法,所举“婴儿潮”“黄马甲”运动等事例都有力佐证了其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幸福并不一定具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
B.社会表情是社会集体情绪的晴雨表,良好的社会表情有利于合作体系的形成。
C.引导形成并维持调试社会幸福等社会合作型表情,可能会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D.印度曾经发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说明印度当时的社会表情是社会焦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的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11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C.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最后点出侠的社会意义,层次分明,逐层深入。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B.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C.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