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旧,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顺着吹来的凉风掉过头,把目光聚焦到窗口。”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小题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大战中的插曲》)
B.“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复活》)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荷花淀》)
D.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玩偶之家》)
【小题3】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3-24高二上·甘肃·期末
知识点:一般词语标点符号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岩画,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先人镌刻或绘画于岩石上的画面,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阴山岩画以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年代之久,令人      它真实记录了古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情景,以及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研究人员表示,阴山岩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特色较为简朴。岩画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虽然题材多来源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对原有情景的     ,而是创作者在身处的生活环境中的构思和表现,具有原始的艺术再创造的特征。创作者常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创意,那些深浅不一、     的线条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在此     ,岩画中关于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内容,就是这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见证。可以说,阴山岩画反映与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吸收、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究资料。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直接照搬     疏密相间     繁衍生息
B.目不暇接     直接照搬     错落有致     生生不息
C.叹为观止     生搬硬套     错落有致     繁衍生息
D.目不暇接     生搬硬套     疏密相间     生生不息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高度融合的河套地区,是阴山岩画所处区域
B.阴山岩画所处的河套地区,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高度融合区域
C.河套地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高度融合,阴山岩画就处于这个区域
D.阴山岩画所处的河套地区,这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高度融合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真实记录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情景,以及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B.它真实记录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情景,体现出他们的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C.它真实记录了古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情景,体现出他们的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D.它真实记录了古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与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的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