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无所忧患。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于抗,抗曰:“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使西陵A槃结B则南山群夷C皆当D扰动E则所忧虑F难G可H而竟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城固兵足”与“兵甲已足”(《出师表》)两句中“足”的意思相同。
B.“假令敌没江陵”与“乃悟前狼假寐”(《狼》)两句中“假”的意思不同。
C.“伺视间隙”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间”的意思相同。
D.“增修德信”与“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修”的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则认为敌人攻下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放弃了江陵。
B.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阻碍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
C.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徐胤率水军赶到建平,杨肇已前往西陵。
D.陆抗预料俞赞叛逃后会将自己的虚实底细告诉杨肇,而夷兵向来不够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2)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23-24高三上·四川内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陈寿(233-297)《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卓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建安元年冬十月,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军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七年春正月,公军谯,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熹救合肥。权闻熹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二十一年春二月,公还邺。三月壬寅,公亲耕籍田。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B.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C.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D.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依照古代避讳礼法,若提及已故皇帝或尊长不得不称名字时,须加“讳”字。
B.壬寅,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是指壬寅年。
C.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到籍田亲耕。
D.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在王畿内赐其封邑,供其膳宿和斋戒沐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遭逢动荡,立志平乱。董卓废旧帝而立新帝,致使京城大乱,曹操于是改变姓名,偷偷回到故乡,拿出家产,组织义兵,起事讨伐董卓。
B.曹操目光远大,不谋一时。程昱认为刘备野心勃勃,劝曹操尽早将其除掉,曹操则认为当时正是招纳英雄豪杰之时,杀掉刘备会失去天下人心。
C.曹操厌恶战乱,怜悯将士。他在谯驻军时说,自己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示痛心,对那些断绝后代的将士,提出诸多安慰他们的有效办法。
D.曹操求贤若渴,下令荐才。他于建安十五年春颁布招贤令,强调了人才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让身边谋士臣僚等去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
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耆老”,六十曰者,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D.“中郎将”,官名。《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D.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2)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小题5】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廩,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六年,公至孟津。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B.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C.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D.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战国时代曾称“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相国与丞相官职相同。
B.郎,官名,初指宫廷延廊。宫廷侍卫人员多守候在延廊,郎也用作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C.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迁。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D.乙未,天干地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用以纪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年少时,放纵自己,不从事正当职业,世人认为他很平常,而桥玄、何颙等认为他与众不同。
B.对于无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太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C.太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在闾巷等待贤才来访,唯才是举。
D.太祖认为,刑罚关系到百姓的生命。于是他设置理曹掾属,将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通晓法律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2)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小题5】对于才智之士的“有行”和“上进”,曹操是如何辩证看待的?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