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听雨[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咸淳十年中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听雨歌楼上”,情怀与“少年不识愁滋味”有相似的地方。
B.“断雁”一句,用离群的大雁喻指那些与亲人们断了音信的游子。
C.“歌楼”“客舟”“僧庐”的转换,暗示出词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化。
D.“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借看淡悲欢离合来表达一种乐观旷达。
【小题2】请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简要概括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3-24高一上·重庆黔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小题1】选出无法根据词作内容推知的一项(     
A.刘过号龙洲道人B.作者二十岁时曾到过南楼
C.安远楼即黄鹤楼D.本词是应黄姓歌姬请求而作
【小题2】对词作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满”字和“寒”字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统摄全篇。
B.“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表达了作者对与故人将在南楼重聚的期盼。
C.下片写情,“故人”“旧江山”“新愁”“不似”都照应了上阕的“重过”,章法精严。
D.整首词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权贵排斥,李白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风,指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上太白峰”开门见山,为下面写星写月做了准备;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
B.李白没有直接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的情景,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C.“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意蕴相似,写出了诗人的豪情逸志,意境高远。
D.诗尾两句细致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世,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的心理状态,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小题2】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结合这首诗赏析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