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

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

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

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

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

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

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

师傅说:我重新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

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

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

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小卿的舅妈邀请杨宝丰为小卿失踪三年的母亲画遗像来引入故事。
B.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隐秘战线的事情,而是通过画像这一普通事件来反映,于细微处见精神。
C.画师勉为其难地画像和画成之后烧掉画像,主要是他也认为小卿母亲未死不愿为其画遗像。
D.自行车铃声给师傅带来巨大惊扰,暗示了师傅对画像失踪后可能带来风险的担忧。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B.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故事情节有了突转。
C.时间背景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革命的兴盛。
D.小说只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手法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
【小题3】师傅为什么要烧掉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将完成的画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小题4】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3-24高一上·内蒙古赤峰·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抡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竿,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拨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拒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家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她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成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熄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B.文中两次提到“纺车静静的立着”,正与单四嫂子回忆往昔自己纺纱,宝儿吃茴香豆的情景形成对比,暗示宝儿的死亡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C.宝儿死后因单四嫂子的哭声而出现的众人,尤其是蓝皮阿五之类,没事的时候凑热闹,有事的时候“整天没有到”,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只是为了鉴赏单四嫂子的悲哀。
D.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
【小题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询问病情热切焦虑,何小仙却慢条斯理、半吞半吐,对话简短,但个性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两者不同的身份、性格和心态。
B.作者善于用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文中的单四嫂子“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与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D.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视野开阔,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单四嫂子丧子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全方位表现了一个病态社会的冰冷和无情。
【小题3】文中反复提到,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的女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作品写了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悲惨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伞的女人

吴富明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报社的一名见习记者,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名舞蹈教师。她的《伞舞》获得了全国文艺大奖。

那天,她正在指导学生排演舞蹈。她显得活泼、开朗、动作轻盈,可说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我的采访很顺利。

可是当我和她从少年宫出来时,天却下起了大雨。她就将自己带的油纸伞撑开。我心想,她真有先见之明呢。

我的采访稿第二天就见了报,反响不错。我从报社出来时,正好又碰到她。我发觉她又带了那把油纸伞。我想,她真是个敬业的人,走路还忘不了自己的舞具。不过,天正火热,也许是为遮阳。

后来,她结婚时请了我。过不久,她和她的先生去旅游了,在旅途中就发生了变故。在她住的宾馆里,她的那把油纸伞弄丢了。

那个晚上,她颤抖不已,并不时抱住头,往墙角躲。她的丈夫不住地劝慰:不就一把伞么,买一把就得了,干吗闹成这样?丈夫的话并没改变她的态度。这事让在宾馆住宿的人都觉得可笑,有人开始怀疑丈夫所为了,这让做丈夫的感到难堪。

就在让人不可思议的时候,宾馆服务员送来了伞。走时说了句:您的伞忘在楼底了。不就一把伞,还是把油纸伞,就这么急的,要是丢了别的不就……

看服务员出去,丈夫才想起是自己在妻子睡着时,带伞出去买烟了,天正下雨。没想,到楼底进了趟厕所,就忘记伞了。

她见了伞后,一把夺过,忽地打开,罩在头上叫道:来呀,来呀,我不怕!丈夫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女人是疯了。丈夫就不理她了,由她闹去。在极度困乏中丈夫睡去了。她下意识地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就吃了一惊,只好无奈地一笑,把伞放在床边,也睡去。

可以想象,结婚的旅程就被打乱了。他们不得不回了家。丈夫要带她去找医生,可她却说,我没事,干吗找医生?丈夫说,你肯定是练舞过头了,那么多舞蹈,非要用伞当道具不可?没有说话,只有无尽地泪流。

当我第二次采访时,她的又一个伞舞获了奖。只是,她已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

你们不是很般配吗,怎就……我问她。

男人护不了我的,在我无助时,还不如我这伞呢。她笑了下说。稍顿,她发觉我在发愣,忙说,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的。

我就笑了。可心里却想,这个女人是不是真有毛病,还是心理有障碍呢?

你在想什么?她说,你们当记者的就是敏感。

再次祝贺你。愿你的伞舞更加成功。我热情地说。

太谢谢你了。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那手真柔滑,可以想象,伞在她的手里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呀!

待我大学毕业的那年,我正式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能取得如今的这个职位,对她的成功报道,正是对我的最好回报。我在心里十分感激她。

不过,我却一直不明白,她在无人时,为何总在腋下夹着那把油纸伞呢?我渴望解开这个谜。

那时,我开始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常读到小说中武林中人用伞当武器,抵挡来自各方的暗器,我想,她带伞可不会是挡东西吧,除了雨、太阳,又能挡什么呢?我对自己有这种想法觉得可笑。然而,她突然打来的电话让我吃了一惊。

她说,我不知怎的,老记起你。我知道你在注意我的伞,今天就告诉你……她的话里流露着一股悲怆。

原来如此。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就因被心爱的人抛弃,而反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由于多次被伤害,她就养成了带伞的习惯。有了伞,她仿佛就有了依靠,伞没了,她就感到恐惧,精神也垮了。

后来呢?我的心颤动着。

那年冬天,我考上了艺院,我面试能过关,全凭的就是当年锻炼的伞技。说真的,伞还真管用,一撑一旋,什么物什全飞了,叫那些人目瞪口呆……可至今,我却离不开伞了,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常会有幻觉……

我感到电话那端气息有些凝咽,忙改变了话题说,你今晚有空吗?可否出来走走,我一个也闲着。

这……好吧,我有空,我一定来。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告诉你吧,我可是个武侠小说迷,那伞在书中真有许多精彩情节呢。

哦,是吗?我的心暗暗一惊。

那晚,她没有带伞。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走得特别轻盈。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我”的视角,通过写主人公与伞的关系变化,生动地讲叙了她曲折的命运遭际,展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B.丈夫是个粗心、冷漠、心胸狭隘的人,对她缺乏理解和关爱,文中“感到难堪”“将伞忘在楼下”“不理她”“由她闹去”等细节,都表明这一点。
C.前两次见她带伞,觉得她是个细心、敬业的女人,先从理解写起,继而写到一系列不理解,既为后文蓄势,也为增加小说的波澜。
D.“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这些细节描写都含蓄地暗示出小说最后的美好结局。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带伞的女人”富有特色,能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层层铺垫,以引起读者对人物经历、结局和内心世界的关切,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C.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含蓄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也很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她的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我的友好态度。
【小题3】针对后文讲到的主人公早年曾在农村“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这一情节,前文设置了几处伏笔,请列举两例,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4】结合文本,概括分析“伞”这一事物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皮大衣,偷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并不生疏。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副教导员。八年里他也常常想到回家,特别是在休息时间。这样的时候他就拿起书或是到操场去,或是到菜园子里去,借游戏、劳动和学习,好把这些事情忘掉。

他也曾有过一种热望,能有个机会再打到平原上去,到家看看就好了。

现在机会来了。他请了假,绕道去家里看一下。因为地里熟,一过铁路他就不再把敌人放在心上。他悠闲地走着,四面八方观看,为的是饱看一下八年不见的平原风景。铁路旁边并排的炮楼,有的已经拆毁,破墙上洒落了一片鸟粪。铁路两旁的柳树黄了叶子,随着铁轨伸展到远远的北方。

他看看麦地,又看看天,看看周围那像深蓝淡墨涂层的村庄图画。②这里离他的家不过九十里路,一天的路程。今天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村边的炮楼全拆了,砖瓦还堆在那里,有的就近利用起来,垒了个厕所。在形式上,村庄没有发展,没有添新的庄园和房屋。许多高房、大的祠堂全部拆毁修了炮楼,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光了,坟墓暴露出来了,显得特别荒凉。但是村庄的血液,人民的心却壮大发展了。一种平原上特有的勃勃生气,更是强烈扑人。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太阳落到西边远远的树林里去了,远处的村庄迅速地变化着颜色。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还有房子烧了吗?

他走得很慢,他决定坐在这里,抽袋烟休息休息。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在院里停了停。他听着女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

女人正在叫唤着一个孩子。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泣不成声。水生说:来!我抱抱。

女人把孩子送到他怀里,他接过来,八岁的女孩儿竟有这么重。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女人转身拾掇着炕上的纺车线子等等东西。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瞪着两眼,再也睡不着。水生在屋里转着,在那铺满灰尘的迎门柜上的大镜子里照看自己。

女人要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望着水生说:从哪里回来?

远了,你不知道的地方。

水生靠在炕头上。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的那颗小槐树,月光射到窗子上来。水生觉得这屋里是很暖和的,在黑影里问那孩子:你叫什么?

小平。

几岁了?

女人在外面拉着风箱说:别告诉他,他不记得吗?

孩子回答说:八岁。

想我吗?

想你。想你,你不来。孩子笑着说。

女人在外边也笑了,说:真的!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想过。

……

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是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

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侧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是他一个老人照顾了咱们全家……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子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了过去。

水生警告她说:你慢一些,疯了?

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同志!我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冰床跑进水淀中央,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上的女人说: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我们不冷。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八年里也常想到回家,他有时借游戏、劳动和学习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思乡之情。
B.水生路过的一些村庄在战争中遭受创伤,许多房子被敌人烧毁了,几块大坟地的树被砍光了。
C.她“像一只雨后的蜻蜓”和冰床“好像离开了冰面”两处比喻,表现了水生嫂是撑冰床的好手。
D.“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我们不冷”“等着你的胜利消息”等语言,可见夫妻互相理解和支持。
【小题2】关于文中“水生回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嫂看见阔别八年的水生,她“一怔,睁开大眼睛”,觉得有点意外,先笑了,后来哭了。
B.水生嫂唤醒了八岁的女儿小平,让女儿认爹(父亲),水生嫂安排女儿睡下,女儿却睡不着。
C.水生嫂问水生能在家住几天,水生说就这一晚上。水生嫂听后内心和语言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D.本文中水生嫂临别时对丈夫的嘱咐与《荷花淀》中水生离家时的嘱咐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小题3】请结合文中三处画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水生回家前的心理。
【小题4】有评论认为,水生嫂身上既有普通女性的人情美,也有革命女性的坚毅美,本文是如何体现水生嫂的人情美和坚毅美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