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小阅读-课内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
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战士,这一“捞”一“丢”,有什么意味?
22-23高二·全国·随堂练习
知识点:品味语言艺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廊桥上的人生

周华诚

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

——题记

一群年轻的背包客在廊桥冷冷清清的时候,脚步坚定地向它们迈去了。

面对一座廊桥,你会怎么看它?

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

年轻人坐在溪流中间的石头上,听流水潺潺,看云卷云舒。大家默默地看着廊桥,一直坐了很久。

衰落、凋敝、破旧、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

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

在这群年轻人里,素秋是年轻的导游。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

老家有几十座古老的廊桥,但是素秋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廊桥到底有多么美。稀奇吗?素秋时不时扭头就能见到一座廊桥,她只觉得平常极了。

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太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

九月,山里凉起来,县里刚好要招廊桥讲解员,素秋就去考了。一考就考上了,

深秋乌桕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摆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

刚讲解时紧张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但是一晃,已经这么多年了。关于廊桥的那些解说词,她到底讲过多少遍呢?素秋也不记得了。

有几句话她是越来越清晰——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抉择机会并不会太多。正是那看似偶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她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对廊桥的体会分享给每位陌生的客人。同样,在廊桥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也会向素秋敞开自己的内心。

在泗溪的北涧桥,好些村民向素秋说起这座桥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叩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

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

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前的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廊桥架于水上,山中洪水来急,桥被水冲走是常有的事。人们认为,万物有灵,树有树神,桥有桥神,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人们在桥上多祭拜桥神,桥就不会被湍急的山溪冲走。

桥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

廊桥之下,川流不息。廊桥之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祈求,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就在这廊桥上,在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的神龛面前,人们与高处的某些神明达成了精神上的沟通。这是一个人神交流、心灵交换的空间。

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

在这里,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交出,把卑微交出。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

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一座廊桥的建造,从开工到圆桥,把无数细细密密的传统习俗重新带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若干年的造桥时光中,整个族群的人得以温习千百年前的精神礼仪,彼时彼刻,他们与自己早已离去的先辈们心意相通了。

这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到廊桥坐下来歇个脚,随意地聊聊天;甚至还会有很多人带着他们刚收获的土特产或山货来到廊桥,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

空闲下来的时候,素秋还是喜欢跑到廊桥上去坐一坐,吹吹溪上的风。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素秋在这里已经待了七年。后来有了孩子,她就把孩子也带到廊桥来玩。守护廊桥的时光,是素秋的一整个青春岁月。

(有删改)

文本二:

艾青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散文和诗歌,前者多运用叙事性的现实语言,而后者多运用含蓄性的想象语言。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进行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