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2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辇路:楼阁间的通道。

【小题1】下列对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笔用“空”字,写出石头城周围的环境十分空旷,昔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
B.上片后几句连用几个意象,想象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激烈战争场面,鲜活地再现了英雄豪杰征战南北的英姿,表达崇敬之情。
C.“歌舞尊前”三句,感慨曾在这里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梳妆的人,不觉间流逝了青春,充满了对时光和年华逝去的无奈。
D.下片中的“芳草”和“明月”一个年年勃发,一个永照秦淮,生动地反映出六朝宫殿已残破不堪,字里行间,浸透着“黍离”之感。
【小题2】此词次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都是咏史怀古,请从景物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方面,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23-24高一上·四川眉山·期中
知识点:咏史怀古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1]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2]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3]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4]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诗人。此诗作于明洪武二年,高启因受朱元璋赏识,入朝编修《元史》。[2]瘗(yì):埋。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埋下黄金宝玉以镇金陵的“王气”。王:通“旺”。[3]武骑千群谁敢渡: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4]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铁锁横江: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军攻破,孙皓投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四句写登高所见:大江奔流向东,钟山欲破浪而上,金陵山川气势雄伟。
B.作者于酒酣之际登上金陵雨花台,荒烟落日的苍茫景象引发了他悠远的怀古之思。
C.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D.“英雄”两句写鲜血似寒冷的潮水流入江河,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
【小题2】下列诗句都写到了“草”,其中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一句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B.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杜牧《送隐者一绝》)
C.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小题3】古诗中的登高之作往往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诗亦然。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