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6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方

菡子

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

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管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你异常温和,这不仅因为你是一个医生,当你最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你有一对始终笑着的眼睛。两年以后,你勇敢地在伤员中间,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后来北撤,你在众人之中只找你的老南;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更温柔了,直到你当了医生,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在你做母亲后,你那个调皮鬼老南,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虽然你生怕有人瞧见,可是好像这四个字只属于你和他。

一九四八年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你有了第二个孩子黎黎,带着他来到驻在这儿的留守部队。前方离远了么?并不,你伏在田拢上听过轰炸济南的炮声。

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你会心地笑了。你们结婚的时候,他给你轻轻地吹过号,至今那越过高山平原奔向前方的声音,还在你的耳边缭绕不绝。

有一种日子,比胜利更带有欢愉的气氛,它在两个战役之间,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里,火光在前,各种车子都往前方赶着。你多少次参加这个行列,到部队休整的地方去看老南,你乘的不是车子,而是会飞的翅膀,每一次你都像新娘那样沉醉在仿佛专为自己演奏的乐队里,在千百种音乐中,辨出清脆而嘹亮的号音。

往往在等待胜利的同时,这梦一般的日子也就来了。

现在你就在等待着。女协理员给你送来一本《妻》。《妻》是写战争的,你并不觉得奇怪。写的是这位可敬的尼娜·彼得洛夫娜,在丈夫阵亡以后所过的一段坚忍的日子。当你在前方医院为伤员动手术的时候,遇到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救治的战友,你也曾想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妻子。你为她感到痛苦,也为她感到骄傲。

你仿佛偶尔记起了没有接到那前方寄来的一只桃子……

这个长夜完全属于你的冥想,作为一个坚强的妻子,你从前也有过这样的冥想。这次你梦见你的老南穿着单衣泅过小河,爬上登城的云梯,铁青的脸色遮没了他几点淡淡的疤痕,不过当他回头看见你时,还给你张着一个笑脸……

妻又走进了你的记忆,但现在你听见的不是那《妻》中主角的昵称:小陶!

但愿还能听见这一声发自肺腑的重浊的声音。

可望还不可即的事,会变得很辽远似的,但当重新获得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愉快。没有挫折,也就没有战斗的幸福。早上,你带着这样的信念醒来。

你忙着赶做上路的干粮。这一阵为前方人准备食品,占住了你的身心。

没有消息,你觉得自己逐渐严峻起来。

突然车子来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留守处的政委巍凛凛地走了下来,他直接向你走过来了。……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看见你搂着孩子,什么都收拾好了,他只说了一句:小陶,你还去么?

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在嘱咐自己:站住,站住!把你苍白的脸孔裹在披巾里,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看到了人们对你最恳切的信任。

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

你仍旧听到号音,为你和孩子而奏,它亲切而雄壮地响着,不离你的左右。它使你想起老南出生的地方,有灿烂的阳光,起伏的松涛,浪花在海边轰鸣……现在他即使躺着,也不过在激战前休息一会罢了。

前方,前方!

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

满眼鞋子的队伍,山东妇女千针万线的劳绩,为的那上面绣着的打过长江去

早晨的薄霜随着人们的脚步升起了,在田野里散发着暖气和轻烟,前方到了。

部队几乎列队欢迎你,许多人在阳光里站着。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一—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

你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那是透明的,霞光闪闪。在团指挥所里,你在桌上添放一罐罐的肉松。放完东西,你感到万分安慰,沉静而柔声地对大家说:回家来啦!

你庄严的神色,天真无邪的眼睛,秀眉,劲挺的身材,显得你是如此俊逸,丰富而严峻的生活历程改变了你的面貌,正如水晶经过琢磨一样。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前方”为故事背景,主要写了“后方”对“前方”的牵挂、支持与关心,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情怀和献身精神。
B.本文淡化“前方”战争场景的描写,叙述了“你”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塑造了一位信念崇高,温柔坚贞的革命者形象。
C.“梦一般的日子”是“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的日子,胜利的喜悦和奔赴“老南”的快乐让“你”陶醉。
D.面对留守处的政委的问询,“你”仍坚定地说“去”,表明了“你”的坚强,“你”仍然坚定的想要去丈夫出生的地方缅怀。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却通过叙写几个“后方”生活片段,从“我”的角度深情地叙述“你”的故事,具有散文化的特质。
B.文中三次描写号音,情感都不相同,作者巧妙的运用这一细节展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C.“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运用比喻,暗示了“你”的伤痛如同即将消融的霜花一样,会随着战争的胜利渐渐消散。
D.结尾说“回家来啦!”,虽因为革命“你”失去了“小家”,却仍将前方当做“大家”,深刻地展现了革命者的大爱,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小题3】本文叙写“后方”生活,却以“前方”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本文充分展现出特殊年代中“女性的力量”。你认为“女性的力量”体现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23-24高一上·重庆渝中·期中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丈夫

孙犁

今天是中秋节日,可是还有一场黑豆没打。上午,公公叫儿媳妇把场摊上,豆叶上满带着污泥,发着臭气。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没长好,豆子是秕秋的。草不好,黄牛也瘦了。儿媳妇站在场里没精打采的。年景没有了,日子不好过,丈夫又没消息。去年,他还在近处,八月十三那天还抽空回家来看了看,她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袄,两个人欢天喜地。八月节,应该团圆团圆;她给他做了猪肉菜,很丰富。今年,鬼子从四月里翻天搅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吃过中午饭,她带着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闷。孩子才七岁,在炮火里跟着跑了四五年了。

“还记得爹吗?”

“记得呀!”

“爹在哪里呢?”

“在铁道西啊!”

“在那里干什么?”

“打日本啊!”

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欢这个孩子,临走总嘱咐她好好教养着。娘儿俩说着,就到了娘家村里,本来只离着三四里地。

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

“你看人家多么热闹,人家也都是养儿养女的。”姥姥说,嘴角却有些讥笑。“谁家?”女儿问。

“你婶子家。”

“热闹什么?”

“你大姐来了,他女婿也来了。”

“她女婿不是在这里当伪军?”

“现在人家敢出来了,三天一来,两天一来,来了就嘻嘻哈哈。”

姑娘想起她是和这个大姐一年出嫁的。她两个同岁,她大姐嫁了一个独生子,她也嫁了一个独生子。她大姐的女婿在绸缎店里当学徒,她的女婿在保定府上学。那年正月里,两个女婿来住丈人家,大姐的女婿好赌钱,整天在家里成局;自己的女婿好念书,整天在家里翻书本。她那时候还不高兴自己的女婿这么呆气,人家那么好玩,好说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热闹,自己的女婿这么孤僻,整天没个人来,只有几个老头子称赞。

后来丈夫走了,很少家来,不在北平,就在上海。大姐的女婿却常来,穿得好,一来就住下,嘻嘻哈哈。她埋怨丈夫不家来,忘了她。可是丈夫并没有忘了她,有时家来,也很爱她,她生了一个小孩,丈夫也很喜欢,只是怨她不识字,知道的事少。

抗战了,丈夫立时参加了军队。把洋布衣服脱下来,换上粗布军装。两条裤腿,每天跑百八十里山路,也有了劲了。

“为什么你出去受罪?”

“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

“可是为什么人家不出去?”

“谁?”

“大姐的女婿。”

“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

渐渐,她也觉得丈夫不能和那个人比。村里人说自己的丈夫好,许多人找到家里,问东问西。许多同志、朋友来说说笑笑,她觉得很荣耀。日本鬼子烧杀,她觉得不打出去也没法子过。她大姐的丈夫的店铺叫日本鬼子抢了,他回到家来,后来跑到城里当了伪军。

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忙,脸孔虽然黑了,看来,倒壮实了些。仗打得越紧,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轻易不回家了。她守着孩子过日子,侍候着公公。上冬学,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现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这是个什么人呀!

今天,娘却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大姐就来了。大姐听说妹子来了,姐妹好几年不见面,来看望她。手里托着一包点心,身上穿着花丝葛,脸孔白又胖,挺着大肚子,乍一见面很亲热,大姐说:

“你家他爹可有信?”

“没有啊!”

“说起来,人家他有志气,抗日光荣,可是留下了这些孩子们。”大姐说着就拉过孩子,教孩子吃点心,问孩子:“你想爹吗?”

“想啊!”

“快叫娘把他叫回来。”

“叫回来,打日本吧!”孩子兴奋地说。

大姐立时没话说,脸也红红的,像块生猪肝。姥姥也笑了。“听说你女婿又来了。”

“早走了。”

“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有事。”大姐坐不住,告辞了出去。走到屋门口又回来,小声说:“大妹子,你家他爹回来,你顺便和他学学,就说俺家他爹是不得已,还想出来的。”说过就慌慌地走了。

姥姥说:

“看起这个来就不光荣,准是又有什么风声吓走了。”

天已经晚了,姑娘带着孩子回来。在路上,她看见一小队人背着枪走过去。后来回头一看,那一小队人进了她娘家的村子。

大孩子正在村边等,见了娘就跑上来小声说:“大队长到咱家来了!”

“哪个大队长?”

“县游击大队长,黑脸大个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块去拿过书,吃过羊肉饺子的。”

“说什么来?”

“有爹的信,爷正看哩。”

母子三人赶紧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场里碌碡上,带着花镜念信,见儿媳妇回来,就说:“信来得巧,今年的节我又过痛快了!”

媳妇当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竟连那圆圆的月亮也忘了看。

一九四二年中秋节记于阜平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鬼子从四月里翻天搅地”“一小队人背着枪走过去”,写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从字里行间可见抗日战争在紧张进行。
B.妻子在娘家和大姐的对话,从细节上展现了人物的情态,无论是妻子还是“姥姥”都不再羡慕大姐,人物的成长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感动人心。
C.“村里人说自己的丈夫好,许多人找到家里,问东问西。许多同志、朋友来说说笑,她觉得很荣耀。”“荣耀”揭示了她内心的虚荣。
D.小说题目虽为“丈夫”,但也写了女性的觉醒,小说中“她”具有“理解”“反思”能力,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农村妇女形象。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的血腥、惨烈,作者的目的不是在纸上重复当时的中国读者已经难以承受的“残酷”,而是要用人民的坚韧、乐观、无私和美好来战胜“残酷”。
B.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例如“大姐的女婿好赌钱”“自己的女婿好念书”,对比既揭示了人物性格,又暗含了作者的情感。
C.小说多次运用对话描写,例如“她”和儿子、和丈夫和大姐的对话等,对话的内容雅俗共赏,符合人物的特征。
D.本小说具有“诗性小说”的特点,我们学过的《百合花》也具备这个特点。
【小题3】分析小说中“丈夫”的形象特点。
【小题4】孙犁的小说具有“生活美”,“生活美”源于“生活的真实”,请简要分析本文包含哪些“生活的真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收记        

刘汀

⑴秦婶一扭头,看见两条狗,在荞麦地东头纠纠缠缠,上蹿下跳。奔头就是欢实,秦婶对着谁说,整日整日疯跑,瞅它那小短腿,跑得可快;豆豆就老实了,一天也不汪一声,只知道跟在奔头屁股后头,老成哩。

⑵有阵风从北面的山上下来,像只大手,先是顺着山坡把榛子树、山杏树、高高低低的蒿子和草摸了一遍,喘口气的工夫便漫到山下的庄稼地。去去去,秦婶扬了扬手里的老镰刀,对着风喊,远远地去,别把我荞麦都吹掉喽,三亩多地呢,想一口气都给我吹没了?今年开春,一个多月不下雨,种这块地,好犁铧就锛坏了俩,累得老毛驴趴窝三天没吃一口草,你说吹掉就给吹掉了?夏天为薅草,我顶着大太阳跪着七八天,腰都快弯断哩,你一口气就给吹没了,缺德不缺德?算准了下个月初一开镰,没成想傍秋一场大雨浇得透透,接着太阳就跟个大辣椒一样,一连照了几天,好一地荞麦,半个月的时候就灌浆了,挺拔了,硬粒子了,熟了。算准了下个月开镰的,哪想熟得这么早哩?手一划拉,荞麦粒子就哗啦哗啦往下掉,声儿比汗珠子掉地上还响,心疼。风哎,快去别处吹吧,你往那没人的地,往玉米地里去,玉米高哩壮哩不怕吹哩,往山药地去,山药在土里埋着不怕吹哩。

⑶秦婶念叨着,这风便不好意思吹了,扭个腰身往旁处去了。

⑷真真好大一个月亮。天上除了它,啥也瞅不见,黑蓝黑蓝。这月亮真亮,山哪,村哪,都能瞅得清清亮亮、明明白白。

⑸秦婶猫下腰,左手倒着去抓荞麦秆,右手镰刀舞过去,咔嚓咔嚓,刀刃贴着地皮把荞麦撂倒了。荞麦长得真实在,密密麻麻,黑皮白籽的荞麦像花一样,排成了一铺炕。就是怕风哩,风一起来,荞麦就落。今年荞麦长得好,磨面时磨得细细腻腻,给老秦和老二捞荞面饸饹吃。唉,你说这老二,咋一个多月也不来封信呢?他们那个楼,也不知道买上了没。还是上一封信,老二说:妈,我们要买楼哩,选了二十三层。二十三层,瞧瞧,那得多高?肯定比西边青阳山高多啦。秦婶就抬头看看西边的青阳山,月光里,它就是一片片不一样的黑。

⑹秦婶觉出了累,上半身一猫下,头就沉沉地往地上垂,腰也疼,腿也疼。老啦,不服老不行,那时候上青阳山,背着几十斤的草药袋子,中间都不歇,一气爬到顶上。一想到老,秦婶眼睛便发酸,有几滴混浊的泪从眼角淌出来。这时候,跟故意似的,好大一阵风卷着土过来,还站着的荞麦就摇头晃脑,水一样的波波浪浪往前翻,荞麦籽噼里啪啦掉在地上。秦婶急了,喊,你这作孽的风哟,你吹个啥劲呢?你把我荞麦都吹土里,你是能吃呀,还是能喝呀?你这疯子,吃不了也喝不了,你吹它干啥?她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往地头去。

⑺地头两条狗看到秦婶,都撒着欢儿迎过来,近身了就蹭她的腿。奔头热情地扑到她怀里,小脑袋拱着,秦婶心疼地拍拍它。你说你要能说话该多好,我割荞麦,你溜溜达达跟我说着话,就不觉得累了。奔头汪汪两声,秦婶眼泪又掉下来。秦婶知道四野无人,知道天也睡了地也睡了,嘴就咧着了,哭也哭得顺畅。老秦呀,你倒是说句话哩?

⑻老秦没了四年了,就埋在刚才风过来的一道梁上。四年前,老秦赶着一群儿马子回来,夜里遇见了鬼打墙,急着回来,走着走着掉深沟里摔烂了。老二呀,你都读完研究生了,都工作了,咋还养活不了自己呢?城里房子真就那贵?咋还给你爹妈要钱呢?你要是不一张嘴就要二十万,你爹也不能去倒腾儿马子,不倒腾儿马子,也就摔不死,硬硬朗朗一世人哩。

⑼奔头在怀里卧着,也是眼泪汪汪的。奔头啊,就你心眼好,比人心眼都好。人人都跟你一样,我这荞麦早收回去了。坏就坏在二虎他大娘那儿,说好了两家合伙种地,春天种的时候还好好的,相互帮衬着,一到收秋,就把我撂下啦?话说得多好,好几天前他们地里就光溜溜哩,一棵苗也没有哩,可他们两口子没帮我,一道去镇里姑爷家住着,住楼房吃煤气灶去了。

⑽秦婶突然打了个冷战,抬头瞅瞅,原来是头顶那个大月亮冷眼看她,一点儿表情也没有。秦婶心里就慌了,说你看啥,你看啥,没见过女人家哭?没听过女人家嚼舌头?你看我干啥呀?

⑾月亮不说话,还是看,秦婶就有些羞怒,愤愤站起身来,说你爱看你就看吧,我可得干活儿去了。

⑿看着秦婶又猫下腰,一把一把地割荞麦,月亮伸手从远处拉过一块云彩来,将自己盖住了。秦婶一口气割到地头,腰都没直,翻过来又是一趟子,她身后,一铺一铺的荞麦躺在那儿,荞麦秆喘着气,相互间聊着悄悄话。

⒀突然间,割荞麦的女人唱起来。她唱的是:

天黑下了,牛拴上了,羊圈门也关上了

炒菜要烧木柴,烙饼要烧秸秆

和面用温水呀,打铁用重锤

吃饭得用嘴呀,走道得使腿

……

⒁秦婶唱得忘乎所以,声也大,唱着唱着心就宽了。她不知道,这时日,荞麦也听,草也听,月亮也听黑夜也听,都听得默默的,月亮和黑夜一起往下走,荞麦慢慢困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婶的苦难与艰辛让风都为之动容,夜里抢割荞麦时,连风都不好意思再掠夺她的荞麦粒子,扭个腰身往旁处去了。
B.文中多处写到月亮和月光,使秦婶夜割荞麦的情节显得合理,同时营造了明快的氛围;最后借月落暗示时间的推移。
C.二虎大娘两口子和秦婶说好合伙种地,相互帮衬,然而自始至终他们两口子都只顾自家,秋收完就去姑爷家住着了。
D.秦婶在静默的夜里唱起歌来,歌的内容富有乡土生活气息,蕴含朴素的生活哲理,寓示了希望在秦婶心中潜滋暗长。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由风吹荞麦引出秦婶的自述:开春耕荒、夏天薅草的艰辛以及傍秋荞麦早熟时的失措,运用铺陈手法,为表现秦婶的心疼作铺垫。
B.作者善用比喻、拟人、叠词等修辞,如用“摇头晃脑,水一样的波波浪浪往前翻”两句来形容风中的荞麦,修辞虽繁复,但贴切、生动、自然。
C.第五段写秦婶想将荞麦磨得细细腻腻的,“给老秦和老二捞荞面饸饹吃”,后文又说“老秦没了四年了”,设置矛盾意在表现她因生活痛苦以致精神恍惚、意识错乱。
D.小说借秦婶对城市楼房高度的想象,将人物置于一个更广大的背景,既表现秦婶生存空间的逼仄,也引发读者对两代人关系的反思。
【小题3】文中多次写到秦婶落泪,让她落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小题4】小说中本无人可与秦婶发生对话,但作者刻意为她安排了风、狗、月这些特殊的对话者。这些对话表现出秦婶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的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í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B.小说运用类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类比中凸显出来的。
C.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D.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文雅清丽,富有情趣。如“啧啧啧”“摇摇晃晃”通俗简明,“巧笑倩兮”“美目流转”文采斐然。
【小题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