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村的这片樟子松树林

尚书华

走进黑龙江漠河,就走进了中国最北端这片寒冷的土地。

走进位于漠河市北极村的北极村消防救援站,就走进了一群敢与严寒较量的勇士中间。

站长、指导员和9名消防员,共11人,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常年坚守在北极村,守护着这里百姓的平安生活。

还没进营区,我就被眼前一片壮硕挺拔的樟子松所吸引。到近处细瞅,不少树上都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不同的文字和人名。有一块木牌格外醒目,它挂在林边一棵较粗的樟子松上,上面写着:冰天雪地,三年坚守,无怨无悔——王淇。常年的风凿雨蚀、霜浸雪罩,木牌已退了颜色,变得斑驳,但那朴拙有力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隐隐讲述着一段昨天的故事……

说到北极村消防救援站,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老班长王淇。多年前,北极村只是一个执勤点,只有老班长王淇一个人驻扎在这里。从驻地到边境界碑,往返路程12公里。每天,他都坚持去界碑那里一趟,或擦拭一下界碑,或把界碑上落的雪除掉,或什么也不做,只是默默凝视一会儿。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觉得踏实。后来,执勤点由一个人变成3个人,又由3个人变成7个人,再由7个人变成11个人,执勤点升级成消防救援站。老班长当年的做法也变成了一种传统被传承下来。

消防员吴俊明告诉我,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大家就从热乎乎的被窝爬起来,穿好棉衣,戴好棉帽、面罩、手套,开始沿黑龙江堤坝往界碑方向跑。刚开始跑时,身上还有些热乎气,没过多久,寒气就渗到了衣服里,嘴边、睫毛、眉毛、帽檐上全是白霜,手脚冰凉,江风吹得人头疼。这时站长总会鼓励大家,做有意义的事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达到目的。“最初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跑这么远的距离都很吃力,但必须咬牙坚持。有人落得远了,大家就慢跑等他一会儿。到界碑的时候,人一定是齐的。”他们擦拭界碑,给界碑除雪,那种带有仪式感的举动让他们很激动,感到神圣而庄严。“无论春夏秋冬,每一次这样的体能训练都很苦很累。可每当想到这样做的意义,我们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吴俊明说。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消防救援指战员们来说,尤其如此。平时99%的训练只为了1%的实战。5000米长跑、耐寒能力锻炼、百米负重折返、绳索攀爬等9项训练课目,每天他们都在择项进行训练。近几年,随着救援业务的不断扩展,训练项目也不断增多。胜任的体能、顽强的斗志、敢打硬仗的精神,让这支队伍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冰上、雪中,洪水、大火,人、畜、财物……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团体还是个人,只要遭难遇险,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21年夏天,北极村遭遇一场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位于滨江大道西侧的古驿村景点因涨水被淹没。这里有一个熊园,里面养了9只棕熊,洪水若继续上涨,棕熊就有可能跑出围栏危害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接到指令后,指战员们迅速赶到现场。此时,整个景区已形成了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小湖。最深处达7米多,湖内的水正在不断渗流进熊园,情况十分危急。现场指挥员当即做出部署,利用消防车水泵抽水,临时铺设水管干线,将抽出的水直接排进道路东侧的黑龙江。就这样,在政府联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指战员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及时排除了隐患。

北极村不大,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人多了,各种预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加,无形中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20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消防救援站接到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转警:七星山后山腰有一名游客因体力不支,迷失方向被困,无法下山,请求救援。接警后,站里立刻调动一车7人,带上担架、强光手电,快速向山里进发。天黑路滑,雪深没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前行,大家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这位被困者。当时他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大家立即把他抬上担架,又给他身上盖了一件保暖的衣服,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下山。途中,消防员张芳景不慎崴了脚,脚肿得跟馒头一样,他却一声没吱,硬是咬着牙把这位被困者抬到山下。紧接着,这位被困者被用车送到镇上医院。

2023年除夕之夜,北极村温度降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点——零下53摄氏度。这时站里接到报警,有一位上海游客的车陷到了村加油站附近的浅沟里。指战员迅速出警,到现场后,冒着酷寒立即展开救援。没用多长时间,车被拖出来了。人无恙,车无损,有惊无险。

在营区走走、听听、看看,我一直被指战员们那种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顽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感动着。就要离开救援站了,指导员于楷送我到门口,向我讲述起这些小木牌的来历。挂在最前面那棵树上的,是老班长王淇的。他一个人在这里孤独坚守了1000多个日夜,对北极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当组织决定调动他离开这里时,他自己动手制作了这块木牌,挂在营区门口的这棵樟子松上,作为自己对这份事业忠诚履职的见证。后来,凡是到这里工作的指战员们都纷纷效仿,把自己的誓言写在木牌上,再挂到樟子松上。渐渐地,这片樟子松树林挂的木牌越来越多,大家郑重地将其命名为“忠诚林”。林中,还铺设了一条石板小路,寓意着传承的脚步绵延不息。

站在这片“忠诚林”前,放眼望去,连绵苍郁的大兴安岭成为一道深远的背景。我蓦然意识到:这些年轻的指战员,为什么要选择一棵樟子松和自己的名字连在一起?那是因为,在这寒冷的神州北极,樟子松极为坚强。任天寒地冻冰天雪地,任狂风暴雪肆意吹打,它们依旧苍翠挺拔,傲然站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班长王淇是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创建者,他一个人默默地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了1000多个日夜,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感人至深,值得传承。
B.擦拭界碑、给界碑除雪最初只是王淇独自驻守时用来排遣寂寞、消磨时间的,可日久天长,却成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一种体能训练。
C.北极村遭遇特大洪水时,全体指战员奋战了三天三夜才排除隐患,这说明“坚持”是救援成功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坚持才能达到目的”。
D.消防救援指战员们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和体能。这些也是他们能够于艰险危难中显身手、完成消防救援任务的必备条件。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通过实地采访获取素材,以具体事件刻画人物,又适当进行艺术虚构,展现了北极村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们的群体形象和精神品质。
B.“我”是这篇通讯的采访者和报道者,作品中融入了“我”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字里行间也蕴含着“我”对勇士们的赞美之情。
C.作品对王淇的小木牌描写细腻,“退了颜色,变得斑驳”写出木牌久经风霜,“朴拙有力的字迹”则与人物忠诚履职的形象相映生辉。
D.文章语言通俗平易又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人无恙,车无损,有惊无险”,三个小短句看似客观记叙,实则饱含救援成功的欣喜。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怎样表现神州北极的天气寒冷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4】作者创作这篇通讯时,拟了两个标题,一个是“北极村的这片樟子松树林”,另一个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你认为哪一个标题好?为什么?
23-24高一上·辽宁鞍山·期中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313.20万人在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活跃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8月19日《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海归群体认为留学收获达到预期值,与此前多数留学人员选择出国接受教育不同,近年留学人员选择出国不再以接受教育为主,而以丰富阅历、体验他国文化和生活为主。

《报告》还首次对海归群体留学前后的城市迁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聚焦国内“抢人大战”对留学生回国及城市选择的影响。《报告》指出,近三成留学生因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发展选择回国,“北上广深”是海归首要目标城市:金融业就业比例占第一位,制造业就业比例有所上升:创业方面,30%的海归创业选择对口领域,运营成本高仍是创业最大困难。

(摘编自《<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在京发布》,《中国国情国力》2018年第9期)

材料二:

“海归潮”的出现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象征。我国日趋强大的综合国力显示出“人才磁铁”的好效应。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为留学人员指明了方向:各地政府也为他们回国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帮扶政策优惠且精准。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背景下,一些留学生入选了“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良好的国内创业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家庭因素也是“海归潮”的重要拉力。由于新一代海归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团聚成为其回国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潮”落实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使两代人保持了近距离的亲密,促进了代际团结。

未来5年,近几年出现的“海归潮”将更大,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拐点”,中国将从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但是,一些地方针对海归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部分现行留学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在用好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一起用好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收获广义人才红利。

(摘编自穆光宗《“海归大潮”所为何来》,《人民论坛》2018年第1期)

材料三:

表1:海归样本就业满意度分布

   

   

(选自臧梦璐《新一线城市成为留学归国人员新选择》,《光彩》2019年第2期)

材料四:

研究生毕业回国的贾诩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表示不会考虑北京以外的地方。她认为留学回国人员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语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就业期望会更高,作为世界500强等著名外企的聚集地,“北上广深”等城市与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期望比较合拍。与她一样选择留京的互联网精英李岩表示,“北上广深”等城市在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在薪资期待方面,由于留学人员在教育投资上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城市就业能够使他们尽快收回教育成本。

当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急速发展中也产生了诸如交通拥挤、高房价等问题,再加上竞争的愈发激烈,也有不少留学回国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新一线城市。还有一部分海归出于主客观因素的考虑,在一线城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到新一线城市去。其中,高校教职人员及科研人员流动性较强。新一线城市的高校为吸引高端科研及高学历留学回国人员,在落户、职称、薪资待遇、住房、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对于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岩来说,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对他的吸引力并不明显,“但一些大企业,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会在新一线城市设置一些很重要的部门和岗位,比如,阿里的蚂蚁、腾讯的游戏部门都在成都,都是薪资很高的岗位,但是这类岗位的招聘条件也很高,如果有机会进入这样的部门,我会考虑离开北京。”

(摘编自臧梦璐《新一线城市成为留学归国人员新选择》,《光彩》2019年第2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可知,海归群体虽然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但留学人员出国的主要目的已发生变化。
B.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六成左右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归国,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方针的作用,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象征。
C.图1所示的海归人员行业去向中,金融业高居首位。制造业与高科技虽然占比接近,但海归行业去向走势大体呈反方向发展的特点。
D.从材料四来看,不少留学生已经不把“北上广深”作为回国就业的首选城市,新一线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在增强,这与其优惠的人才政策有一定关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生子女归国就业,使父母老有所养,保持了代际亲密,既顾及到了家庭结构成全了现代孝道,又实现了人生价值,一举两得。
B.表1样本中海归对就业持满意及较满意态度的占六成以上,可见,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有所改善,这对中国成为人才回流国也有促进作用。
C.图1从侧面反映出了国内人才市场的潜在需求,建筑、非盈利组织、医疗、娱乐等行业人才需求量小,而制造、高科技、金融等行业则急需高端人才。
D.国外存在不利于留学生个人发展的环境、国内具有优越的就业条件等诸多因素,将使中国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变成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小题3】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概括提升海归人员就业创业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出版物销售总额近四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发行大国。

出版社

年出版图书种类

年总印数

国有图书发行网点

1978年

105

14987

37亿

8600多

2017年

580多

近50万

92.4亿

22.5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性节点,出版社数量迅速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发行渠道单一、流通体制落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出版社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由此进入发展高峰期。出版业的春天也让当时的人们告别了阅读饥渴。在这个阶段,国人刚刚从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渴望能够放眼看世界,各出版社开始大量重印中外文学名著,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烈的阅读热潮。

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业迎来市场经济大潮,读者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需求,并懂得了选择。在市场竞争中,出版社积极把握读者喜好,及时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图书。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传,不仅让该书热卖,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加之读者对图书轻松与速食化的偏好,使得图书的上架周期越来越短,出版业竞争日趋加剧。这对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另一方面,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逐步上升,很多经典和畅销书被制作成电子书,网络文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于纸质书,数字阅读产品廉价、便捷,对纸质书的销量形成冲击。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但对于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大部分读者仍首选纸质阅读形式。此外,纸质书也具有数字阅读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并非颠覆性的,而是要求行业参与者去探寻两者结合的新商业模式。面对读者群的细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形态的日渐融合,出版业必须一直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且近几年的“变”不仅体现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上,更多地体现在形态、渠道与技术方面。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刊》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版权贸易逐步开展起来,据统计,1992——2001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3.8万种左右,占当时新书出版总品种的5.3%;输出图书品种5000余种,占新书总品种的0.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6年间,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出版物实物出口总量和金额稳步增长,数字出版产品海外销售势头强劲,印刷加工服务出口顺差优势明显,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得以优化,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品牌。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出版社数目年出版图书种类、年总印数都大幅增长,我国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
B.《文化苦旅》得以热卖,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
C.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数字阅读廉价、便捷,阅读率不断提高,但在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上纸质阅读有优势。
D.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版权贸易开展起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版权贸易逆差在缩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阅读内容,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掀起阅读热潮。
B.图书的上架周期变短,出版业竞争加剧,使得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
C.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要求出版行业参与者去探寻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出版业需更新形态、渠道与技术。
D.新时期出版业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小题3】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自知识产权发布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小题1】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年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小题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